APP下载

基于CDIO模式的设计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2022-05-30崔俊峰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CDIO模式设计管理项目化教学

摘  要:本文从CDIO四个层面分别提出系列改革措施,优化设计管理课程体系,确立新的课程设计定位、课程结构模块化等内容,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导向,将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材施教、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人-项目-产业等多元化运营机制,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设计实践能力,优化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设计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CDIO模式;设计管理;项目化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CDIO模式的设计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2021ZZUJGLX11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20-ZZJH-445)研究成果。

一、前言

设计管理作为设计学科综合艺术、科技、商业、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应用课程,注重对产品研发过程、系统架构、应用实施、运营管理等贯穿产品全产业链过程为主要课程内容体系。CDIO主要由四部分构成: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CDIO教育模式理论与设计管理课程的融合,能够将学生主动学习与专业课程实践系统过程有效地分解为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团队统筹能力与系统把控四个层级,实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的有效统一。

基于CDIO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注重模拟真实的设计机会点发现、开发、运营、管理等全流程设计项目过程,以及其目标设定与研究路径,过程中利用跨学科多种统计、分析工具与资源,从而提出解决方案的综合创造能力。CDIO教育模式理论以“因材施教”为基础的项目化实践为主要核心内容,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与专业实践综合应用为主要考核标准,通过个体差异化技能拓展与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现设计管理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一)社会发展新需求

設计管理课程核心思维架构是物品原理-消费行为-潜在需求-设计命题导出的系统逻辑。在项目输出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交叉、开放创新、综合实践为主要特征,在设计实践活动中实现设计机会点发现、设计子系统架构统筹、商业项目实施运营等综合统一。设计管理的核心是开发新产品,围绕用户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研发管理活动,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把握与管理实施,成为设计管理具体化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通过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使创造性思维、用户、消费市场需求相融合,推动生产生活中设计机会发现。

企业经营战略中设计与管理,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的原始语义是规划、设想、计划、构思,并通过视觉提出问题解决办法的传达交互过程;而管理更侧重于组织、计划、统筹、整合等多重要素调控活动过程。消费方式的改变与科技的进步,对设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服务设计、设计与财务、设计与法律、项目管理、品牌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还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等多层级、多元化的需求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深化,持续不断地推动设计管理教学深度融合改革空间。

(二)人才培养新目标

将CDIO模式应用于设计管理的教学改革,以项目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将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有效贯穿于整个不同环境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掌握学习主动权。设计学科的学科属性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演化交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自身的兴趣相结合主动参与,系统设计专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传统学院派设计教学存在与市场脱轨,过分强调“艺”的特征属性问题,学校的教学成果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存在转化率低的问题,与一线设计工作中实际所需相背离。设计管理教学改革应对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产业融合,过程中对于设计项目的管理、战略、供应链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新时期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多角度加以衡量,构建新时期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发展与产业、市场对接的良性循环。

(三)培养模式新途径

社会的发展、产业经济新形态的转型升级,构建了地方综合类高校多学科属性特点。与传统美院教学体系比较,除了“艺”的内容,学生教学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定位、考核标准、培养模式方式方法等提出了新的需求,设计管理改革教学,利用自身专业所处综合高校多学科交叉优势,强调课程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培养注重团队协作意识、策划管理、项目运营实施等综合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并形成适合于地方综合高校教学目标、培养模式等设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CDIO项目管理模式在设计管理课程建设探索,有利于丰富实践课程教学新内容。

将学术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跨学科角度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体系、专业技能研究,分析、交流、商业、管理等问题解决技巧。在学生培养方式方法中,学科的属性决定了设计实践能力是其重要的考核内容,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其他专业,引入企业项目实践,实现课程与项目的融合,并将两者的成果引导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赛事,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综合检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得与失。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所教授课程注重挖掘河南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学科赛事,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共同促进,组织学生参加各层级、各类比赛,获得了校企双赢的社会效应: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艺术年度奖(国家级-铜奖)、第二十届白金创意国际大学生设计大赛(国家级-优秀奖)、第十二届大广告赛(国家级一、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国家级-优秀奖)、第十四届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洁诚信主题艺术创作联赛(国家级二、三等奖)等六十余人获奖。

二、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一)更新教学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再定位,围绕“中原美术”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学特色属性,将设计教学目标、内容与在地产业资源与地域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同时加强与不同领域行业、协会交流合作,使各方面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再定位。

(二)课程特色再定位

河南作为传统历史文化大省、农业大省,文化、农业资源丰厚,但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转化动力不足、经济协同创新大而不强的问题。将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特色产品,从地方文化特征的传达,或农产品的设计目标管理、设计程序管理、设计系统管理、设计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为主要课程内容,结合CDIO教学理念,将专业定位发展与在地产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共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进而形成自身设计专业课程特色与优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特色定位,完善了自身对于产品开发、设计机会点发现、设计过程管理、营销传播等全产业链过程实践认知,加强自身综合专业化的能力训练、职业发展素养等半职业化状态的系统训练,重新树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优化课程体系

设计管理课程体系具有递进式的特征,注重多专业学科交叉课程之间相互递进整合优化,以及各课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衔接与融合渗透。通过课程调研,在专业课程交叉融合递进式课程體系的实施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设计管理课程内容,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下,分步骤达到“实用、实际、实践、实效”项目化教学目标,突出“练中学、学中研、研中创”的教学特色。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是设计管理课程优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原有课程相互交叉重复的内容加以整合优化,融入新的学科课程内容。如在世界设计史、招贴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印刷工艺等传统设计课程之外,结合河南民俗民艺地方文化属性特色内容模块,增设整合营销传播、消费心理学、品牌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设计系统思维、SPSS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内容,推进课程之间衔接的有序递进,进而形成系统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

三、模块化思维下的课程设计

在系统化模块思维指导下,将设计管理课程体系分解为三大模块:设计决策与统筹管理模块,设计开发与运营管理模块,创新设计实践模块。主要展现内容是:计划(时间、团队资源、阶段目标)、研究(前期调研)、深入(品牌核心、用户价值、角色定位、情景分析)、发现(关键词、核心问题、痛点)、定义(用户定义、产品定义、品牌定义)、创新(使用创新、体验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网络模式、实体模式、服务模式、社会创新模式)、评估(市场潜在价值、风险投资效益、SWOT、战略机会)等逻辑环节展开,以提高学生对设计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

设计决策与统筹管理模块:注重企业经营战略和各层级设计组织策略功能,以设计为核心,融合衡量科学、商务、财务、创新、创意、文化、服务等多重要素,依托品牌学、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设计性等学科,开展计划统筹与调研分析等活动的研究方法。并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AI智能、大数据、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管理等“软硬件”综合运用的多元化输出。

设计开发与运营管理模块:此模块课程围绕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设计原则、流程、目标、性质、5W2H等要素分析展开的。针对具体案例设计的整合经营管理是项目化教学的最终形式,采用IDEO定性调研法。观察和理解用户,如小组访谈、一对一上门访谈、自我记录、类比观察、深入式情景观察、专家访谈等。结合教师和企业专员的引导,根据对象学生数量、背景知识结构等进行人员调配,组建项目团队,完成项目设计管理的计划-研究-深入-发现-定义-创新-商业模式-评估-用户体验反馈。

创新设计实践模块:设计管理创新模块以设计管理的视觉化表达输出为主要内容,使用情境地图/焦点小组/思维导图/流程树/故事板/SWOT分析等工具方法,包括机会点的视觉呈现设计、视觉元素的提炼、产品理念的传达。注重设计项目管理的艺术性、科学性、技术性要素的融合,以及多元化的表达需求,目的是提升产品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课程体系中的先期课程,如整合营销传播、SPSS、版式设计、字体设计、CI设计、C4D、摄影等,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设计管理三大课程模块,以多维度的视角和方法,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知识结构背景与学科定位特色的特点,注重知识结构互补与知识点的衔接,是一个逐渐递进和促进学生参与到设计管理的过程,理解个人与团队在推动设计、产品、市场、消费、营销、传播、产业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教学内容分层化导向的改革创新

(一)递进式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以往传统教学方法中授课方式单一、主观型臆想,以及课堂机械讲授设计技能等问题,融合CDIO教学理念方法,对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化教学改革,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要导向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授课内容与实战课题相结合,从虚拟项目的案例教学,到大广赛、中国好创意、学院奖等赛事平台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综合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以及应对实际项目经验,专业课程与社会产业密切联系,最终确定了设计管理课程逻辑结构的三大模块,设计管理教学体系内容的设计分为“意识转型阶段”“技能储备阶段”“综合实践阶段”三个层级依次展开。

1.意识转型阶段

观念意识介入设计基础教学,以学生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创意思维意识、技法的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如开设有别于传统国、油、版、雕的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形创意、图案、构成等基础课程内容。扭转应试高考、纯艺思维,培养市场为导向的设计审美意识与职业素养的观念转型,以设计专业产品意识的视角来思考成本核算、用户研究、消费心理、市场等要素,注重基础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创意设计思维转化实践。

2.技能储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观念意识表达的技能储备阶段,随着各个环节实践课程的开设与系统学习,改变以往艺术的感性思维认知,培养学生以多视角思维方式,丰富并掌握设计管理系统知识逻辑架构认知。对项目视觉化呈现的调研、分析、设计输出的流程方法训练,科学的、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方法融入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纵向项目与设计专业比赛,在项目实践与设计赛事中检验学习的成果与内容,查缺补漏,提高并丰富技能方法的学习。

3.综合实践阶段

以系统论的方式方法重新梳理,前两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完善自身知识架构的梳理,结合自身的规划与实战课题实践项目。在此过程中,结合消费者、市场、数据分析、工艺、技术参数等要素,注重设计规划、设计概念、理论模型、调研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设计流程开发应用,实现设计实践与市场对接,系统检测设计管理职业化所需综合专业能力。

(二)实施方案

1.项目化实践导向

项目化实践导向的设计教学,是设计管理课程CDIO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涵表征与内容。在实践课程中选择操作实践性强的课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专业特长参与实战型,创业型、竞赛型三个方向项目小组,团队成员相互协作,项目完整闭环计划-研究-深入-发现-定义-创新-商业模式-评估-反馈,在项目实践中训练专业理论转化与实践输出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管理精神与职业素养意识,以及课程测试与评价体系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项目实战类

设计专业课程的本质属性,始终将项目实战作为重要的导向指标,课程与项目进行对接,在教师、行业导师、企业专员共同协作下,学生作为成员形成课题项目组,参与到项目运行之中。过程环节包括:文献研读综述讨论、焦点小组头脑风暴、横向、纵向案例调研对比分析、阶段项目输出展示等,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技能与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如在设计课管理课程中进行“宠客APP”实战化项目演练,完成了设计机会点发现,调研、分析、解决方案,到产品上市的系列工作,并取得了第十四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铜奖的好成绩。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研讨实践与本专业知识点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现了向设计师的身份转变。

(2)自主创新创业类

通过引入行业导师,模拟项目团队的产品开发方式,寻找在地特色文化区域产品,形成特色专题课题组,通过前期市场调研、痛点挖掘、用户研究等多角度完成项目开发,最终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展示方式路演发布。在此过程中,行业导师、企业专员、用户代表全程参与共同评判,定向或者知识产权拍卖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实现产品知识产权转化。如朱仙镇木版新年画、中国文字博物馆姓氏文字系列、河南省博物院馆藏文物-西周牛尊等文创产品开发。

(3)专业竞赛类

专业设计比赛项目种类繁多,从最初的海报设计大赛,到现在诸多根据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的文创设计大赛,一方面利于在地地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和高校、行业领域密切合作,对学生专业系统理论与实践认知、视野拓展与技能提升、地域文化应用转化等,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通过专业竞赛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与社会热点,转化并形成共性的设计问题,根据专业类别的不同,通过“以赛促学”这种方式,推动学生自主研究的创新潜力,在中国好创意数字创意设计大赛、大广赛、学院奖等各类赛事中皆有斩获。

以上以“因材施教”作为重要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习阶段的不同设定三类不同类别的项目方向引导,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在不同阶段的课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既注重理论基础教学,又强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技能的培养训练,将理论实践两相融会到具体项目实践中。教师的引导式教学为引,团队协作实践为主导,团队在磨合过程中,对团队的管理、项目的管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同方案展示磨合,相互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学习专业主动性、专注度明显提高。

2.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依据设计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与目的,采用“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学生兴趣、自测与综测相结合,确定以上三个不同的侧重方向。在此过程中,重点提升学校传统设计教学的弱项:工艺、语汇转化表达、营收、成本核算、文案、传播營销、运营、渠道推广等内容,锻炼学生从概念、调研、创意、设计实践到运营维护等综合统筹管理能力,以“顶天立地”的训练思维模式,既能开展基础学术理论研究、文献查阅、调研、分析归纳等,又能结合产业的需求,结合设计运作实际情况,开展项目落地实践活动的展开,引入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等,丰富完善学生自身综合设计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

针对学生不同学习目的、环境,以多维度的视角有所侧重地强调作品意识、产品意识,主张真题真做。在三个不同项目实践过程中,团队内以讨论和交流形式,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借助于网络现有的视频音频资料,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完成线上、线下联动课堂教学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不断增强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储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未来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引入企业专员、校外行业导师,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案例式教学为主要内容,引入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如充电桩智能化、快递纸箱回收等问题,以“参与式情景代入”的方式,通过学生代入式教学为主导,运用灵活多样、直观教学手段,策划运行实践等环节,对现象问题、案例加以解析。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项目之间产生相互交流与反馈,学生获取并灵活运用共性的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力。在项目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注重交互式、启迪式的教学方式,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的方式方法,启发创新设计思维,并衍生出自评、讲解、互评机制,最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考核创新机制

依据行业的需求与标准,相关课程体系的教研教改内容,促进了设计管理课程评价体系的确立,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挖掘学生潜力,与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和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CDIO模式应用于项目引导式教学,是学生进入职场的一次重要预演,保持半职业化状态。采用开放式考核评价方式,以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制定3:3:4评分体系。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完成项目最终答辩汇报,其他小组分别对其它课题汇报项目进行评分,最后综合平均分,再加上老师以及设计公司相关标准,社会企业专员三方评分比例,最后得出该项目小组最终成绩。其中,项目市场开发潜力、实践运营能力、团队协作管理能力等要素都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共同完成对设计项目的评定。

五、结语

新时期CDIO模式下的项目化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CDIO四个层面认知,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优化设计工作的全流程设计,针对设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总结教学内容,分别对课堂讲授、课程实践、课程定位等一体化设计教学进行探索,改变传统单一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产业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史金龙,白素琴,庞林斌,等.研究生机器视觉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9):40-43.

[2]王辉.主题竞赛项目融入式《工业设计师资格认证》教学改革与探索[J].设计,2018(4):116-117.

[3]孙科学,郭宇锋,等.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5):233-235.

作者简介:崔俊峰,博士,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CDIO模式设计管理项目化教学
某电站工程设计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接口关系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CDIO模式高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教学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浅议EPC模式下的石油化工项目管理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