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文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
2022-05-30黄辛辛
黄辛辛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何让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成为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有效建立数学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中挖掘传统文化。数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应用性,教师如果能够将优良的传统文化恰当融入数学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传统文化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会起到什么样的具体效果,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10
小学数学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是一个起点,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将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掌握牢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所要求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如何让学生在学好基本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加强对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何借助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摆在教育者面前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虽然我们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本中存在着一些中国传统优良文化,但是大部分教师却仅仅将这些资料拿来当作趣味读物让学生去简单了解,并没有将这些资料利用起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自身课堂的效率。传统文化是我国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开展,许多新时代的学生反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变得非常不足,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并且和现代教育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其实践应用性是非常强的,同时也包含着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例如珠算、圆周率。因此只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第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数学知识点比较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如果这一问题不能被有效解决,无疑会阻碍数学教学的顺利推进。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能够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全面进步。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可以有效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数学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还有著名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所反映出的就是等量代换的数学概念,很多其他故事也都与数学相关的概念是相互连接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的数学非常强调其实用性,但同时也需要一定概念性的理解和相关公式的记忆,这个阶段是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解数学知识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但是教师一旦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提升,而且传统文化往往与德育相关,这是促进学科之间联系的必然趋势。
2.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而注意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想要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则需要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学生不知道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并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小故事的介绍,有古代习俗和传统的介绍,这些内容都与数学学习息息相关,在这些传统文化小故事的带动下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从这些传统文化与数学结合的小故事入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学习习惯和规律缺乏了解和掌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他们有效利用空间,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课堂互动的缺乏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使学习数学变得困难,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需要根据传统教学思想加以提高,考试导向的教育始终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之中,这使得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内容与考试挂钩,教師对新课程改革和课程内容的认识不足。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在建立课堂情景阶段引入传统文化
一是在课堂导入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一节丰富和有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建立的情景,情景的建立一是在导入阶段进行,二是通过课堂提问进行。课堂的导入阶段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有效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专注。在课堂导入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运用古代数学家的趣闻趣事,引导学生进入该情景中,例如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学习乘法,在学习乘法之前教师可以给大家讲一讲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的小故事,数学家杨辉和九宫图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年级时所学的加减法,而杨辉在大力推进数学的普及过程中他不断对乘法进行改进,从而可以引出乘法的相关知识,而且在介绍数学家杨辉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对南宋时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状况进行了解,南宋的时候杨辉一直在推进数学算法的普及是由于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非常好,数学算法的革新应运而生。二是通过传统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创立的情景中,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对称》一课时,这章节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在导入阶段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剪纸文化,中国的剪纸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图形和空间对称的概念,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导入,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进行剪纸的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在导入阶段不仅可以通过剪纸文化了解到了图形对称的概念,而且也为今后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通过设置传统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课堂的提问也属于教师设立情景的一种,教师的提问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知识,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加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例如五年级上册学习《可能性》一课时,内容涉及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五年级学生的课外扩展会相对丰富一些,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什么数学原理,这时学生会回想整个田忌赛马的故事并进行总结,就能将故事与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链接在一起,这样提问不仅复习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是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链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学科之间的学习,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的融入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搜集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加强和不同地区的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以政府层面出面举办相关的交流会,提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数学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
4.应用数学史料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古老学科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名人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数学文化的影响。例如,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在古代,人们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计算周长的小数点后的数字的呢?想象一下根据刘辉的切圆法计算圆的面积有多困难,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们坚持追求真理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知识的信心,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产生同样的毅力和质量,这一点很重要。使学生能够在准确了解乘法知识点的基础上,有效积累加法和减法知识,并在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其基础识字奠定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们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以及文化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点背后的故事,把数学史料以及相关任务引进课堂之中,把知识形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对我国数學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知识。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数学史料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趣味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5.展现数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数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就是数学课堂的本质,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个过程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教学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增强数学知识及其背景的联系,突破时空限制,不断探寻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轨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带有多种图形元素,并且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形魅力,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学习轴对称和平移一时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建筑,如有名的紫禁城,然后向学生介绍紫禁城相关的知识,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之情。
6.充分利用课本信息
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课本为基础展开的,决不能脱离课本。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本身就存在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在课本刚开始的一些例题中或者课后练习题中就有与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相关的内容。课本永远是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学习资料,也是学生最容易获取知识的地方,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随时翻阅课本上的任何内容,这是其他学习途径所不能相比的。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时,其中有一道课后题是这样说的:三名杂技演员要表演顶碗,每个人都要顶六个碗,三人一共顶几个碗;现在她们各顶了四个碗,一个人还要顶几个碗,三个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顶碗是中国传统的杂技项目,这个题目通过融入这项中国传统杂技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同时,也学习认识了一种新的传统民俗。借助顶碗这项活动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比枯燥的数字和简单的语言文字更生动形象。在计算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习俗。
7.在游戏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上课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上的分散,走神、发呆是这个阶段学生的正常现象,因此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课堂效率的降低。为了在这个阶段重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适当将游戏引入课堂。当游戏出现在课堂中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会重新集中起来,将思考的方向放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节时,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基本概念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游戏:事先准备好小球、橡皮、糖果这样的物品若干,然后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估算每个物品的重量,并把每一类物品的重量记下来,接下来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天平将各类物品的实际重量称出来,看看组内哪位同学估算得最准确,组内交流之后再进行整个班级的交流,分享自己组内的称量结果。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对于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有一个真实的感受,一克和一千克在现实中到底大约有多重,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印象。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的融合不仅仅只限于一个方面,教师也需要开拓自己的思维,建立数学和德育的联系,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桥梁和连接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聪培《数文结合——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之美》,《课程教学研究》2019年第11期。
[2] 刘微《重视“数文结合”让数学更有魅力》,《成才之路》2014年第33期。
[3] 王声华《中学数学文学化的尝试》,《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