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感悟信仰的力量
2022-05-30李洪春
李洪春
86年前,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曲靖,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滇东大地;86年后,我们一行三人,怀着对长征精神的无限崇仰,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之旅。从曲靖城郊的三元宫会议旧址出发,沿着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采用骑行的方式,用脚步和车轮去丈量那段血火交织的征途,亲身感受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向80多年前的无畏远征致敬。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总会编选几篇讲述长征的经典课文。那些悲壮远征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一代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红色记忆。
皎平渡是金沙江上出滇入川的重要渡口,3万多红军将士从这里抢渡过江,胜利北上。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因为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发电,红军渡江遗址和渡江纪念碑都已没于江水之下。在仿建的崖洞内,一道土台子成了天然的祭坛,上面摆满了人们敬献给毛主席的香烟、鲜花和水果……数量之多,品类之盛,令人惊叹。这就是民心,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跨过金沙江,便进入四川省会理市,昔日川滇锁钥,今天喜变通途。长征途中,红军在四川的活动时间最长,许多名垂史册的重大事件也发生在四川。因此,我们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在四川的停驻时间也最长。
大渡河一带,群山耸峙,浊浪翻滚,天险之名,名副其实。一进安顺场,遇到正在散步的吴姓幺妹。她生长在这里,又工作在这里,深受红色文化的浸润,有感于我们一路风尘,骑行长征,便全程陪同游览,为我们做了最接地气的免费导游。
泸定桥建于康熙年间,在科技水平极度落后的年代,能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建起这座铁索桥,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而英勇的红四团冒着大雨,沿着大渡河西岸的崎岖山路,昼夜兼程240华里,于第二天清晨夺取泸定桥,则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军队伍特有的战斗血性,成为人民军队的精神基因,并代代相传,铸就了人民军队“世界轻步兵之王”的辉煌。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众多资料包括亲历者的回忆录都谈及夹金山终年积雪,山上气候多变。如今,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夹金山终年积雪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但要骑行翻越,还是需要相当的体力和毅力。而以当年的恶劣条件,翻越夹金山绝非易事。当地人说:“走拢夹金山,性命交给天。到了王母寨,看看身边伙伴在不在。”真实地反映出在道路不通的年代,翻越夹金山的艰险。
行进在巨大的山体上,爬完五道拐,还有水井弯,一道道巨大的“之”字弯盘亘在头顶,山顶一侧的王母寨垭口笼罩在云雾之中。走在漫长的山道上,仰望头顶盘旋而上的公路,回想紅军的漫漫征程,不禁感叹: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是谁?
刚进入草原,天气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太阳底下晒死你,刮风下雨冻死你。越往前走,天气越阴沉,一场等不到秋天的秋雨拉开了序幕,不急不慢,下得没完没了。等待,漫长地等待,雨水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再等下去,就难以在天黑前赶到下一个住宿点。我们穿戴整齐,冒雨前行。骑行百米,但觉寒气逼人,已然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精神世界轰然垮塌,说什么我也不走了,在草原的凄风苦雨里,我败下阵来。随后的行程中,同行者常以此取笑我意志薄弱,有愧于先烈艰苦卓绝之精神。
躺在藏式旅店的大床上,享受着空调的习习暖风,听着窗外的风雨声,感慨万千。长征万般难,草地最艰难,连找一块稍微干燥的地方躺下都难。86年前,在吞噬无数年轻生命的草地上,红军将士所面临的艰险,所承受的苦难,所付出的牺牲……常人难以想象!那些倒下的先烈,无不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到最后一刻,带着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长眠在川西北的高原上。
草原的天,戏精的脸,浓雾、烈日、冰雹,你方唱罢我登场。浓雾消散,烈日登场,这一切不过是午后那场暴风雨的序幕。等不及乌云密布,巨大的雨幕就从我们身后追赶过来。暴风雨裹着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打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友善的藏家人招呼我们到帐篷里避雨。热腾腾的牛粪火炉,烘干了淋湿的衣服;地道的牦牛肉,醇香的酥油茶,暖了身子,更暖了心窝。
班佑村是红军走出草地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庄。班佑河畔,一座名为“胜利曙光”的大型雕塑,真实地反映了红军过草地时的悲壮。胜利来之不易,英魂理应铭记,怀着深深的敬意,行三鞠躬礼,以缅怀用信念和生命书写“胜利曙光”的先烈们。雕塑的基座上镌刻着王平将军的回忆录,真实再现了七百多名红军战士在即将走出草地之际,因饥饿、寒冷、伤病,集体牺牲在班佑河畔的悲壮历史。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庄重地朗诵全文,把它作为菲薄的祭品献给长眠在草地的英雄们。附近的几个游客也被吸引过来,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一场自发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就此展开,因为情感真挚,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没有一丝的别扭。几个中年妇女也在参观瞻仰,其中一个正在做直播,声音略带哽咽,她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英勇奋战的先烈们,你们的牺牲我们没有忘记,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
红军走出草地后,在巴西河一带休整筹粮。我们赶往巴西会议纪念馆参观,正遇停电。远道而来,岂能过而不入,趁着还未闭馆,拿出骑行手电筒,照样参观。工作人员大受感动,恳切地请我们在留言簿上写几句话。杨老师略加斟酌,挥笔写就:勿忘艰难历程,传承长征精神。
出川进入甘南迭部一带,一路所见多为崇山叠嶂,险山恶水,易守难攻,而腊子口更是险中之险。因为修建公路和栈道,峡谷虽已大为拓宽,但仍能感受到两山夹峙的逼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以其闻名于世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又一次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
将台堡会师是长征史上的最后一次大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我们的重走长征路骑行活动也以将台堡作为结束地。
一路上,总有人竖着大拇指朝我们高喊“英雄”,让我们的脸红得发烫。与那些为民族解放而舍生忘死的志士相比,我们微如浮尘;和那些血火交织的战斗岁月相比,骑行的艰辛渺如云烟,我们哪里配得上“英雄”这一美名。什么是英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的基座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任何民族都需要这样的英雄,播种,但不参与收获。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融入了大地,都是在芳华灼灼的年纪,为了让理想照耀中国的壮丽事业,牺牲在青春美好的年华。他们是共和国巍峨大厦的基石。
一路走来,顶风冒雨已是家常便饭,披星戴月却也甘之如饴。重温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亲身感悟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这种体验和收获深刻而丰富。夹金山上层叠的“之”字形天路,若尔盖草原上的烈日和“雹”雨,走得越艰难,体悟越深刻。这是一次铭记历史的精神洗礼,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的寻根之旅。此行之后,皎平渡、两河口、卓克基、哈达铺……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不再只是遥远的地理名词,而是见证革命传奇的红色热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攻克腊子口、会师将台堡……不再只是史书上记载的历史事件,而是革命前辈为信仰而战的壮丽诗篇。
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在我们这个世纪中,还没有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世界的未来。”
长征,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深远地影响了世界。长征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不惧险阻、超越极限的精神丰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缔造了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并且,让坚定的信仰成为这支军队的精神基因,并代代相传。这也是人民军队能够星火燎原、战无不胜并永葆本色的根本原因。
明白了这些,就会真正懂得:为什么上甘岭战役中,美军七个营的兵力,在强大的后勤支援下,即使山头被炮火削低了两米,也无法攻占仅有两个连守卫的高地;为什么在零下40摄氏度的长津湖,穿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全连冻成冰雕,都没有暴露目标……美军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将其归纳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因为他们不懂得,这是一支把信仰融入血脉的队伍。
大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因相信而看见的少数人,正是这些以天下为己任的关键少数,信仰至上,使命不忘,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燎原之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先烈和前辈已经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使命,崭新的中国正在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稳步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就在前方。我们欣逢盛世,自当奋发笃行,弘扬长征精神,把它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以奋进的姿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