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跨界——从教师视角到儿童视角

2022-05-30陈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课堂教学

陈诺

摘  要:文章探讨了数学教师在一次跨界教育实践中领悟到的课堂教学的重点。课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有站在儿童视角设计,从学生认知情况、心理特质和实际需要出发,将儿童生活融入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展现儿童思维,培养核心素养,绽放异彩。

关键词:学科跨界;儿童视角;课堂教学;儿童认知;融入生活

2020年11月初,校长给了一个全新的任务——辅导学生参加朗诵录像比赛。从学生的选拔、朗诵的内容到训练时间,全都由笔者自己决定。最初接到这个任务,笔者是忐忑的。虽然自身普通话基础较好,有参加过播音主持的相关训练,获得了一级乙等的普通话证书,但对于学生培训完全一窍不通。应该选什么朗诵内容比较合适?按照什么标准来选择?笔者对这些十分无措,不知从何下手。令人感激的是,德育处孔主任乐于助人,推荐了合适的人选,帮助确定朗诵的主题与内容,安排最终录像的相关筹备,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给予了很多鼓励和经验的分享,让笔者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在这次的教育探索中,笔者思考了很多,也体会到小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从儿童视角出发。

一、符合儿童认知

一开始的难题,是选内容。基于对朗诵的浅显理解,笔者偏向于选择红色的、宏大的、气势恢宏的爱国诗歌。但被孔主任的一个问题问住了:“到底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笔者才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什么是他们最能理解、最好呈现的。对小学生来说,爱国精神并不陌生,但是稚嫩的他们难以理解家国情怀的厚重和深沉,那么何不从孩子的生活和认知角度出發呢?经过综合考虑,最后选择了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一株紫丁香》。简单的语句,但却十分贴切地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仰慕和尊重。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艰涩的数学概念不需要他们背得多熟,只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活动、切实的操作去感受内在的数学思维即可,多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能让他们更有代入感,在课堂上更集中。接地气的课堂设计能给学生更大发挥空间。

符合儿童认知的教学,不是简单地一味传授知识或拔高能力,而是要清楚学生所处年龄应有的情感基础、事实认知,再根据其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和恰当的教学活动。数学教学之所以难,原因之一就是在新知识出现时,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容纳,以至于在课堂教学中感到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对客体的认识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如何把对象纳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之中。也只有借助于同化过程,客体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与此同时,认识框架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或建构的过程,特别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的情况下,主体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革。以使其与客体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应。

二、融入儿童生活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朗诵的情感带动。对于成年人来说,“感激”“期盼”“欣慰”等情绪是能够快速理解并涌现出的,但学生的生活情感经历还不丰富,仅仅用一两个词就让他们能够有充沛的情感是很困难的。在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后,笔者发现,当教师像讲故事一样描述一些特定的场景时,他们的情感更容易被带动,教师的渲染能力越强,他们感受到的情感就越强烈,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时常会用到情境,尤其是低年级,情境导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导入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笔者往往把大力气花在后面知识点的讲解,而不是作为铺垫的问题情境中。但总是发现就算把重点讲很多次,还是有学生难以理解。结合情感带动的经验,笔者在备课时会把书上的情境和生活相结合,比如计算光盘行动的斤数(100以内的加减法),光盘前三名的奖励(搭配)等,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课堂上也会更有兴趣。精彩的课堂情境,能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

让课堂贴近生活,看似容易,实则不然。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纲领,大胆地拓宽教学内容。怎样拓宽?用什么方式拓宽?其实就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把生活中的点滴、学生实际体验的内容放入课堂,把教材内容做弹性处理,从儿童角度将儿童生活融入儿童数学课堂,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在笔者个人的教学尝试中,学生通过还原生活情境(《人民币的认识》设置课堂小卖部),演绎买卖双方,把学生的观点认知、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有发现“数学”的眼睛,就有“发现”数学的课堂。

三、展现儿童思维

在训练的最后几次,笔者请孔主任来看看训练效果,给我们一些意见。孩子们稿子背得很熟,节奏也没有问题,语音语调反复调整过,字正腔圆,也有抑扬顿挫。“听起来太专业了,好像没有孩子的样子。”这样的评价让我又一次陷入思考。我总是在纠正孩子们的发音,让他们去掉拖长的尾音,为了让朗诵听起来更自然,也更成熟。但孩子们该有的天真、该有的可爱却被压抑了。如果只是让孩子一味地去模仿成年人的处理,反而没有表现出本真的自我,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想到这里,笔者恍然大悟,教师只是引导孩子们,他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思考去理解诗歌,自己编动作,用词句带动作,动作带情绪,最后反馈到语言上,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表现孩子们自尊自信的作品。这次的收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展现真实的自己。教师直接写出来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的方法,都不是他们自己探索的成果。而巧妙的提问、思想的适度引导、充分的讨论与试错,才是启发教学的华彩之处。把课堂教给学生,而不是设定好所有的步骤,才能让学生真正培养到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以来,到处都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发现、探究和合作等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切实、更高效。从儿童角度来说,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观察、发现和尝试,让儿童体验“发现-试验-总结-应用”式的学习方法。或者创设开放、有序的教学氛围,鼓励儿童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让合作、交流更加充分。笔者曾在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启发的教学,加上动手环节较多,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氛围很好。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有了切实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整体参与度很高,但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对于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不强,在教学过程也中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除了重视启发式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要会抓学生的“要害”。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反复讨论,重点启发,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真正发展。

如何成为一名拥有“儿童视角”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儿童视角的运用,其实质是我们拥有怎样的儿童观的问题,让已经成人的教师“变成儿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李镇西教授以“教育要有儿童视角”为主题告诉我们:让教育回归天性就是让教育回到朴素常识的状态,回归爱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就是传递爱,教孩子们如何做人。一味地灌注知识,让他们“变成大人模样”反而失了天性。真正的儿童视角,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拥有共同的兴趣,理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教学中的跨界是一次奇遇,不畏重任,不惧前行,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红飞. 从儿童视角与教师视角透视幼儿园建构区[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2]赵桂葶. 幼儿园角色区物质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D]. 锦州:渤海大学,2020.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课堂教学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