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的道德进步和风气优化

2022-05-30中华雷锋文化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雷锋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志愿

中华雷锋文化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近60年的学雷锋活动,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什么?“举其大者”,全国人民整体性的道德进步和风气优化应是其中“必选之项”。

事实正是这样,全国学雷锋近60年的伟大实践,是百年党史的精彩篇章,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程、建设新中国思想道德大厦的成功实践,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卓有成效的国民教育。

八大道德进步,见证中国“厚德强国”的软实力

梳理近60年来我国由“学雷锋”引领的全民道德实践活动,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防控“新冠疫情”的空前规模的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发现,中国人民整体性的道德进步,集中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第一,以“爱国至上,勇于担当”为核心的社会公德的集体进步。社会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准则,它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是社会道德在人类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殊表现。要问近60年的学雷锋活动带来人们社会公德的集体进步到了什么程度,有一块最好的“试金石”就是看人们在大灾大难面前的特殊表现。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地下矿工群体在党员带动下沉着应变、有序撤退、无一人伤亡的传奇就是中国工人恪守社会公德创造的“惊世美谈”。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广大军民勇于担当持续救援的无私行动,感动得被救的3岁小男孩躺在担架上向恩人们敬礼的实录镜头,顿时让国内外多少人潸然泪下!

尤其是在2020年年初抗击“新冠”疫情的“武汉保卫战”中,大疫当前,没人高价悬赏,没人强制摊派,没人讨价还价,有的只是奋勇当先、逆行而上。于是,人们看到了:那些逆行而上的“天使白”、日夜坚守的“卫士蓝”、随处可见的“志愿红”、逆风前行的“环卫黄”、勇挑重担的“迷彩绿”……他们不是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而是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据统计,光是此次“武汉保卫战”中,为国担当、直接参与疫区救助的各类学雷锋志愿者多达350多万人。危难关头,他们围绕国家所需、百姓所盼,勇向险中行、敢往火线冲,聚沙成塔、涓滴成河,使雷锋精神熠熠生辉、大放异彩!

第二,以“人民第一,忠于职守”为特征的职业道德的全面进步。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其核心是一个“献”字。“献”,就是礼敬地、虔诚地、不计报酬地贡献给国家、人民和社会。雷锋的职业精神正是这样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做怎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几十年来,在我国的改革发展中,各大产业和文教卫健岗位的从业人员都不同程度地践行着雷锋的爱岗敬业精神,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这里,我们只说说两类人的职业精神。

第一类是在这次抗疫中大放异彩的中医药界的志愿者团队,这是一个在紧要关头勇立大功的雷锋式群体。2020年3月23日下午4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卫健委党组成员余艳红在会上介绍,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临床疗效比较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从来没有治死患者,而中医治愈新冠肺炎患者成本不到国外西医治愈者的1%甚至更低。以张伯礼院士为首的两千多位中医药医护人员完全以雷锋式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南征北战、指哪打哪胜哪,所创献的“清毒养肺”药剂成了世界上真正扫灭新冠疫病的“特效药”,党和人民把“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颁给张伯礼院士,表彰他所代表的中医药界学雷锋志愿者团队的职业道德精神,可谓“实至名归”!

第二类是以任正非、李书福、曹德旺、周剑等为代表的企业家中的“拼命三郎”。为了掌握牵引中国经济腾飞的“颠覆性技术”,这些本来都已是亿万富翁的“市场将军”全都以“不惜倾家荡产”的决断投入到科技创新研发,发疯般地“让中国的鸡在中国下蛋”,把到手的“颠覆性技术”产业化,創造了5G产业、顶尖汽车的中国第一品牌、高端无人机产业集群等西方望尘莫及的“经济神话”。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曾肯定过浙江企业家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这“四千”精神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也是雷锋的职业道德精神——“钉子精神”在企业界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企业家的缩影和代表。正是他们创造了所有西方经济理论永远都难以解构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第三,以“孝老扶弱、互勉共进”为主题的家庭道德的整体进步。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说到尊老,有个事实:西方某国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时,推出让65岁以上患者早死救国的“方案”。而中国则始终推行“应收尽收、全力救治”的战“疫”方略。于是,就有了108岁的确诊患者被治愈的“欢愉新闻”;有了70—79岁和80岁以上的确诊患者接近100%的治愈率的“硬核”战绩。 与此同时,整个中国社会家庭道德的显著进步,则被一系列的数据刷屏:中国男人多数升级为家中最好的厨师,包揽了以前钟点工阿姨的劳动;异地战“疫”情侣的相思成为人生最美好的记忆。疫情当前,宅居在家,广大青年自觉开展“修身齐家”、精心修炼公益活动小创意,用心体验父母长者含辛茹苦、用柴米油盐的规整熟悉、锅碗瓢盆的有序归纳提升生活能力,增强勤俭治家本领。可以看到,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许多小家都甘愿作出牺牲,这是“活雷锋”们共有的家国情怀的生动展现。在共创“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征途中,共建“全国最美家庭”的孙梅丽夫妇发起成立了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数量由开始的几人、几十人,到现在的15000多人。22年来这对夫妇先后抚养和资助了16名孤残儿童、贫困学生,救助多名重病患者,点亮了95人的生命之光。2021年11月孙梅丽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第四,以“守望相助,助人为乐”为准则的个人品德的显著进步。个人品德,即个人的德行或品性。伴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广大公民更加关注个人品德修养,人们的爱国奉献意识、善良正直意识、勤劳拼搏意识、自强自立意识、明礼遵规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等有了显著提升,在“非典”疫情、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新冠肺炎疫情和北京夏(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道德大考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都展示了巨大的个人品德力量和道德进步水平。从朱伯儒、孙茂芳到郭明义,从杨善洲、黄大年到张桂梅,一批又一批的个人美德榜样以“积小节而成伟大的”的嘉言善行表达着众人“看得见的哲理”,产生着不令而从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人际邻里关系日益和谐美好,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是同向的、是积极向上的。

第五,以“尊崇英雄、见贤思齐”为内涵的良风美德的长足进步。有人说,这次战“疫”,空前拉近了民众与英雄的情感距离。此言不虚:一方面,通过战“疫”的生死搏斗,人们看到了英雄的可爱、英雄的众多、英雄的伟大,英雄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另一方面,出于感恩,英雄得到空前的尊崇、最高的礼遇、特别的关爱。尤其是各省援鄂医疗队凯旋时,得到的盛大欢迎和国宾级的“双水门”等礼遇,可以说,超过了历史上的功臣凯旋时得到的礼遇。民间自发兴起学英雄、颂英雄、争当英雄热潮。最近修订的《烈士褒扬条例》从制度层面,肯定并固化了这一道德进步的成果。

第六,以雷锋“助人为乐”的幸福观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这是社会主义中国足以享誉全球的道德进步。源自西方的志愿服务20年多前被引进中国以后,与中国原有的学雷锋活动一拍即合,迅速变成有组织的学雷锋助人为乐活动,它比单个人的做好事力量大得多,由于它“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也就是体现了雷锋精神的核心和本质,所以它成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如今,我国注册的学雷锋志愿者超过了2.2亿人,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思想高度上都成了“世界志愿服务之最”。这是世界上谁也无法否认的中国人民整体道德进步的鲜明标识。

第七,以“一诺千金,说话算数”为特征的诚信道德的显著进步。这同样是全国近60年学雷锋带来的重要成果。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我国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涌现了大批诚信单位和诚信个人。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联合评选表彰了五批共52个“诚信之星”(含个人与集体),推动全社会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第八,以“爱憎分明、珍重气节、不卑不亢、敢于斗争”为内涵的集体自尊和文化自信已经明显提升。这也是当代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道德进步。大家知道,过去中国人在洋人面前“见人矮三分”,有一种说不清的自卑感,甚至习惯于忍气吞声,息事宁人。通过多年来的学雷锋活动,我国上下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民众,对雷锋同志“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以及《雷锋日记》中的“四个对待”,即“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大家心领神会,骨头普遍硬起来了,无论在对外交往还是在涉外经济活動中,自觉坚持了“不惹事,但决不怕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骨气和底气,并且努力具备了“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气度和本事。种种事实已经表明,中国年轻一代已经学会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让对手明白:“新时代的中国人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牢记历史经验:厚德方能强国

面对全国持续开展学雷锋活动带来的整体性的道德进步和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带头总结历史经验,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这一“厚德强国”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强国梦就“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厚德强国”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宣传、执行,浸入到日常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

(一)弘扬雷锋精神特质,用明德引领风尚。

“德为人先,用明德引领风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近60年学雷锋促道德进步的成功经验和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雷锋志愿服务者首先要做到“德为人先”,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新征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从弘扬践行雷锋精神中摸索规律、找准路径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党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基于总书记对“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的系统论指导,为此探讨摸索新时代“雷锋精神+  ”志愿服务模式,以研究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的规律和措施。这一课题按照“行”“德”“古”“今”的逻辑思路,分为四类志愿服务模式,分别系统化拓展雷锋精神内涵,旨在探讨学雷锋活动的自身规律性和科学性,避免活动简单化倾向。

第一类:行——【雷锋精神 +精辟语言和行为活动类】:即把雷锋的言和行作为基本学习内容。主要是通过梳理、学习、效法雷锋的一系列精辟语言和“做法”,系统地在学雷锋活动中重现雷锋精神,以升华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性。

第二类:德——【雷锋精神 +崇高品德类】:即以雷锋被人们普遍认同、自觉效法的崇高品德为基本学习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宣传雷锋的一系列崇高“精神”,形成系统的“雷锋品德场”,通过道德感染力量得以系统升华雷锋精神的品德特性。

第三类:古——【雷锋精神+民族精神类】:从纵向的历史性视角,以雷锋精神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基本内容。通过挖掘雷锋精神中的传统美德基因,特别是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以实现弘扬雷锋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形成以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一体的强大“精气神”,得以系统升华雷锋精神的民族性。

第四类:今—— 【雷锋精神+时代精神类】:从横向的时代性视角,探索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习总书记说: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花大力气使雷锋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在新时代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焕发出雷锋精神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独特魅力和永恒生命力。

总之,广大人民群众认可雷锋精神,几亿国人自觉自愿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了不起的力量。只要把握学雷锋志愿活动的自身规律性和科学性,我们的民族就能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执笔:郑州大学公民道德建设与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东教授和博导,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雷锋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彭丽副教授、博士后)

(责任编辑:仇学平)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我志愿……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