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史料 镜像历史

2022-05-30潘仕进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史料高中历史

潘仕进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教学实现了整体的改革,改革后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素养之一,它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若要将史料和实证进行结合,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上,了解史料的主要类型,才能进一步做出判断,并对史料的价值信息展开思考,才能够认真分析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对此,文章针对史料实证素养的概要、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价值和原则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展开具体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史料实证

历史学科注重史料的推理和论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建设力量,他们具有发展的潜力。对此,教师要做好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帮助他们得到成长和发展。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概要

作为历史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材料,史料的形式丰富多样。而实证作为学习研究的一种方法,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学生在学习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搜集相应的史料内容,并对史料进行整理、考证,到最后的辨伪,从而得出可信的史料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1]。

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展开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理解:第一,学习历史,让学生了解史料的学习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形式,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史料了解到历史的多种类型,从而掌握史料搜集的主要方法;第二,学生通过分析史料的内涵,判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想法,并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史料的价值,寻找其他史料验证它的真伪,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增强自我的实证精神;第三,在史料中提取重点信息,并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史料的来源和依据;第四,建立史料实证精神,科学看待历史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价值

(一)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活动中,历史思维能力是尤为关键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利用历史事实,解释具体的历史现象。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史料的研究和学习,形成历史思维,从而深入理解和感悟历史。

(二)形成正确时空观念

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时空观念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在特定时间、空间背景下发生了某件历史事件,学生结合时间和地点,并结合整个社会环境进行思考,所产生的思想观念就是时空观念。对此,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并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从而形成史料实证素养,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然而,很多学生并未建立起体系化的时空观念,他们会经常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对此,高中历史教师要依托史料,将历史事件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并将历史事件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思考,基于时空观念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习了解历史的全貌,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认识。

(三)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一种能力,它能够合理说明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历史解释主要以史料为主要依据,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正确、理性且客观的分析,也就是说要真正进行理解才能做出相应的解释,从而对历史事实进行客观的解释。在教学实践探索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史料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时代背景、历史大环境,从而真正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理解历史现象,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2]。

(四)增强学生家国情怀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史料实证需要渗透情感教育。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理念,它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所追求的思想价值。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研究学习史料内涵的基础之上,深化理解民族情感教育价值,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家国情怀。对此,学生需要深入研究史料内容后,理解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积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渗透史料实证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史料内容来源的可靠性。史料所承载的信息需要具备真实性,才具有教育价值,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史料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形式,都是真伪并存的。对此,史料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历史本身,但是它也是重构历史最主要的来源和依据。史料的真伪会直接影响到对历史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要谨慎地选择史料内容,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适切性

高中历史教學准备前,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科学选取资料。史料信息太多,往往会出现无法取舍的情况。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重难点,尝试注重史料的适切性。在选择史料期间,教师要思考教学过程中所探究的核心问题,并思考从哪些角度搜索史料,才能找到合适的史料信息。在史料选择期间,教师要通过大数据信息进行搜集,搜集更多具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生思考史料的特点和关键信息,在关键信息中思考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找到更加合适的史料资源[3]。

(三)丰富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史料信息,设置丰富的史料教学活动。史料信息呈现出的内容是多元化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并结合文字材料、图表、图像、音频等资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加强对历史的认识。在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坚持丰富性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搜集丰富的史料资源,做好全面思考,尽量运用多元化的史料信息,形成史料实证素养。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趣味史料内容,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调动主动性,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效。

(四)实践性

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学生无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和思考,主要原因是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较远。对此,教师要利用好史料信息,设置实践性的探索活动,从而让学生通过组内探讨得出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期间,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呈现实践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组织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期间,教师要做好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展开探究,从而加深对史料信息的理解和思考。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学理念,形成史料实证意识

作为历史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所有教师来讲,不断更新、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的历史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终身发展的职业追求。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不断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意味着需要教师付出努力与实践。

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史记》卷六中的《秦始皇本纪》相关资料,结合教学内容搜集秦议帝号、中央集权的史料。在课下,教师要做好教学理念上的调整,让学生加强对秦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这一历史经过的理解,更好地梳理历史经过,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在中央集权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强调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突破教材知识的限制,引入史料资源,让学生结合史料信息进行思考和研究,让学生在解读、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形成严谨认真的历史学科思辨意识。

(二)科学制订目标,确保学生能力发展

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尤为关键的,它是指引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开展教学评价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前设计教学活动的一个指引,教师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重点把握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结合学习的主题活动,高质量地开展教学。近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对此,课程目标的设置也从知识学习逐渐发展为核心能力建设,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也从三维目标,向着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转变。这一发展过程顺应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4]。

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为例,教师结合本节课的要点,并依据教科书的内容,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师可以融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方面设定目标,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环节进行主动探索,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了解清朝军机处设置、明朝内阁设置的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结合明清时代分析君主专制产生的社会影响,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史料实证,搜集史料并验证其真实性,并结合史料深化理解。

(三)组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搜集史料信息,整理史料内容,并运用史料信息进行解读,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史料的搜集。史料是高中历史的重要教学资源,它也是再现历史真实性的基本素材。对此,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史料,结合学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搜集。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收集史料,在《辞典》《年鉴》等电子搜索软件中搜集。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筛选,合理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源。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史料整理,将收集好的信息内容进行科学归纳,引导学生按照史料的性质,分别进行归类。在归类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和总结,将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再次,做好史料信息真实性的考查,因为很多史料记录的信息并不具备真实性。最后,设置史料解读与运用的活动,让学生先对史料进行解读,并思考探究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随后,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情境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从而在历史的经验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规范地表达自己的历史认识[5]。

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阶段播放《英雄交响曲》,以歌曲作为教学导入,再配上史料内容:贝多芬的这篇交响乐是为拿破仑写的,到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气愤地毁掉了手稿,后来改成了《英雄交响曲》。结合史料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史料反映出来了哪些重点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气愤?这反映了法国社会哪两种政治选择观念的斗争?法国要怎样走上和平的道路?问题设置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搜集史料信息,利用历史辅导书等工具,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的资料内容进行探索,了解法国共和制建立的过程,并思考阶级矛盾。为了考查史料的真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史书材料,从而去伪存真,确保史料的真实性。

(四)构建系统评价,全面了解学习情况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主要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科学设置评价的主体,确保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或是通过自我评价进行反思,在多个角度展开评价思考;最后,教师评价可以设置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此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教学改革。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设置史料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加强对史料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完成习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展开科学评价。具体来讲,首先设置一道题目,让学生对“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工业化建设情况展开研究,通过数据资料的形式呈现史料,让学生分析总结俄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其次,在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可以设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相互点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结束語

综上所述,作为侧面解读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主要人物的主要途径,史料实证是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期间需要具备的核心思维能力,它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优化,转变教学理念,丰富史料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做好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具有充足的发展潜力。对此,教师要做好学科教学引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正确分析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纯宏.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30-31.

[2]徐飞.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6):34-35.

[3]侯建兵.重视史料教学 提升学科素养:试论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85):141-142.

[4]孔江.探究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J].北方文学,2019(35):229,231.

[5]黄昆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1):81-82.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史料高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