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扣“点”发力,探究课外阅读方法的策略与实践

2022-05-30孙晓东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草房子语句景物

孙晓东

在诸多教学模块里,对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逐渐体现出更大的发展应用价值,而其中又以对景物描写的鉴赏最有研究空间和优化的必要。基于上述认识,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以《草房子》一文作为实例,围绕培养学生鉴赏景物描写并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情怀这一主题撰文,试从意象解读、关键语句分析以及关联信息融合等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给各位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与优化。

一、通过意象解读鉴赏文章景物描写

1.借助分析意象的共性情感内涵鉴赏景物描写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意象”是一个具有一定共同情感表现效力的文学概念,每一种具体事物在漫长的文学引用过程中都会被赋予不同方向、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含义,这可被视作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学现象。因此在景物描写的鉴赏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对不同意象的共性情感内涵做一番准确而深入的了解,使学生能够根据某种意象的存在而大体把握相应句段乃至整篇文章的情感走向,让文章的景物描写性内容能够呈现出一个相对清晰的情感脉络,从而为之后的进一步精准鉴赏提供一个合理的方向。

例如,在《草房子》一书中,作者在很多章节的景物描写部分里多次写到了“月”和“月光”。在我国古典文学、现代散文、诗歌创作中,“月”这一意象被赋予的情感大多与“思念”“冥想”“慨叹”等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在“月”这一意象被多次提及的作品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在小说这一体裁的作品里,“月”的意象内涵却更多地要和上下文情节相联系,因此具有更大的揣测空间。那么教师便可率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涉及“月”的描写语句,而后提示学生根据自己之前所学习过的与“月”有关的其他文学作品的情感体会,让学生在主观上首先营造出或“静谧”或“悲怆”的场景气氛,而后推断出作者或者相应角色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所寄托的可能是一种夹杂着“感念”和“悲伤”之情绪的推论。

2.借助分析意象的具体情感内涵鉴赏景物描写

虽然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生理构造,但在外观上有着不同的样貌特点;同样,同一种意象在每篇文学作品中所能传递出的情感虽然有着一定的共性,然而具体到某一部作品中却又必然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个性化成分。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形成若干常见意象的基础情感内涵认知之后,再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对有关意象的情感做个性化的细致品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借助文章的叙述性部分来了解景物描写所发生的整体环境,并从中大概梳理出作者在欣赏这处景物时的具象经历,而后则可结合个人的实际经历做代入式的体味,从而让意象的具体情感变得更加清晰。

在这里笔者仍以《草房子》中的“月”这一意象作为例子。经过上一步工作的引导,学生已大体判断出了作者在不同章节中寄托于“月”这一意象中的“感念”和“悲伤”之情,然而这份“感念”和“悲伤”的对象却依旧不甚明朗。通过全书或者部分主要章节的阅读,学生可以知晓,作者提及“月”这一意象的内容大多是发生在给主要角色带来寂寥感受或者较大的情绪打击的情节之后,那么自然不会有寻常“月作”中的“感念”之情,因此,更多的是通過对于“月”这一意象的刻画,从间接角度渲染主要角色心中的某种愁绪或苦楚。

二、分析融汇景物描写和作者情怀

1.通过关键语句开展分析

文章既然是一部整体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其内部的每一个段落、每一处语句甚至每一个字符都必然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不可能以绝对孤立的状态存在于文章当中。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景物描写、揣摩作者情怀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目光放大到具体的描写性语句之外,结合目标语句所处的上下语境进行宏观解读,感受整个语境所表现出的情感色彩,从而对以目标语段为对象的情感认知形成正确的路径和思维反哺。

比如,《草房子》中“阳光非常明亮……她还从未看到过这样高阔这样湛蓝的天空”这一句描写,如果单看此句本身,学生很容易会因其中所存在的“阳光”“明亮”等词汇而对作者以及对应角色的情感寄托产生误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下文中“桑桑的母亲在扶着她往前走时,直觉得她的衣服有点空空荡荡的”这一句话,从整体上在脑海中勾勒出兼具二者景象的“人景反差”图画。

2.营造情境增强理解

在开展阅读指导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相应的阅读场景,来增强和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和体会。良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快速地进入课堂,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获得新鲜感和体验感。例如,在开展《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提前制作一段优美的短视频,视频的内容背景为油麻地,然后有“一条大河,一条烟雨蒙蒙的大河”,随着岁月流转、四季转换,通过营造这样优美的场景,可以为学生渗透阅读指导课的主题,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经过前期的铺垫,学生再次去阅读文章中的语句,就会自然地联想到短视频中的场景,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文字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通过关联信息融合进一步把握作者情怀

在阅读赏析课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在挖掘文章本身的同时,将目光投入到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本身的经历中,从多元层面认识、感受社会所能带给作者的主观影响,同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合理想象对这种影响在文章中的具体表达做筛选,以期实现学生鉴赏和体会能力的双促进,从而取得更为突出的教学成果。

比如,在安排学生通读《草房子》一文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篇文章的创作年代和作者曹文轩先生的经历来带领学生做一次背景了解:曹文轩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曹文轩的父亲做了几十年的小学校长,他的工作是不停地调动的,他们的家随他而迁移,但不管迁移至何处,家永远傍水而立,因为,在那个地区,河流是无法回避的,大河小河,交叉成网,那儿叫水网地区。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

综上所述,文学是陪伴人类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艺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的魅力和温度需要细致地鉴赏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心田。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景物描写的鉴赏和对作者情怀的体会意识与能力,围绕意象解读、关键语句分析以及关联信息融合等策略实现课堂引导的深入化、多维化和精准化,带领学生通过景物描写的窗口深刻把握文章和作者的情感内涵。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光明路小学

猜你喜欢

草房子语句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重点:语句衔接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想飞的草房子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景物描写要准确
爱着草房子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