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共生”的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横式初探

2022-05-30孙若娟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例文共生习题

孙若娟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的基础模块,也是重要模块。教师要同时保证阅读和写作两个模块的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很多教育研究者推出了“读写共生”的教育理念。本文探讨如何基于读写共生的理念,优化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

一、“读写共生”的核心理念

“读写共生”最早由黄厚江老师提出,它不仅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 “读写共生”主张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学,实现读写的迁移。读写不分家,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写作,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教阅读。这不仅能表现出语文学科的特色,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二、 “读写共生”的作用

1.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仅围绕课本展开教学,学生只能从课本中获得知识储备,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写作时不知如何写,没有合适的写作素材。基于“读写共生”的理念,可以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积极延伸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文本,不仅可以储备好词佳句,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写作技巧。读写共生能解决学生知识储备匮乏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就能快速找到对应的写作素材,完成写作任务。

2.升华作文内涵

好的作文要求写实、表意,要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抒发真情实感,让人一看到就知道这不是凭空捏造的。好作文要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是作者情感的记录本,可以记录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比如开心、悲伤、紧张等。但大部分学生不能达到这两个标准,写作深度不够,没有内涵。虽然文章中有很多优美的表达,结构也很完整,但没有深意,不吸引入阅读。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不足,另一方面是没有抒发真情实感。读写结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思考角度,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

三、 “读写共生”的方法

1.精读课文

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会安排3-4篇精读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指向阅读活动,也可以指向写作活动。编者编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技巧,进而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1)结合课后习题,完成阅读任务

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或者赶进度,没有集中带领学生处理课后习题,也没有意识到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导致课后习题被教师和学生共同忽视,不能起到助力写作教学的作用。

很多课后习题与写作有关,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写作要素,体现了“读写共生”理念。例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是让学生根据已有命题,选择合适的题目,发挥想象力,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写完之后和同学交换。简而言之,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命题,发挥想象力。本单元第二篇文章《丁香结》的课后习题是一一“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本单元第三篇文章《古诗词三首》的课后习题是一一《六月二十七日傍晚湖楼醉书》每一行诗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描述一下吗?这两个课后习题意在让学生想象文章、诗句描写的画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倘若学生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和诗歌,能领会想象的要领,便能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写作练习。仔细观察题干的表述,命题人不仅想让学生分析想象到的画面,还想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妙用,意在获得学生的认同感。通过认真阅读,学生了解到想象确实能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饱满,愿意在写作时发挥想象力。

通过以上教学片段,学生发现了课后习题和写作之间的联系,二者关系密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这样还能减轻教学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2)对话交流,掌握写作技巧

为了让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和学生建立交流,从而达成师生共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并不能完全掌握写作要领,需要专业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他们。教师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与写作相关的知识。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人在头脑中对于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形成一个新的形象。学生要从已经存在的事物出发,想象出另一种不存在的事物。以第一篇课文《草原》为例,学生阅读完课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①文章中有没有用到想象?请找出想象的具体段落。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中有哪些句子直接写草原景色?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第一个问题意在让学生掌握想象的概念,抛出本次阅读教学的重点一一理解想象手法的妙用。第二个问题是为了甄别作者是否运用了想象手法,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想象的内涵,并学会运用想象的手法。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掌握丰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有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等,但很多学生对这些手法的理解不到位,写作时也不会运用。久而久之,反而会对这些写作知识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写作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积极和学生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与老师聊天、谈心的过程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写作知识,这是一种极为自然的教学方法。

2.赏读例文

作文单元通常会安排作文例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单元的写作要素,体会教材编纂者的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赏读例文,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领会写作要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认真阅读,必定会有所感悟。

例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要求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本单元的作文题目是: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作文。可以从下面的汉字中选择,也可以选其他字。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也可以写想象的故事。本单元提供了两篇例文,分别是《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表达了不同的中心思想。《爸爸的计划》表达了爸爸爱制订计划的特点,作者开篇选取了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初步表现出爸爸爱制订计划的特点,让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写制订暑假计划,非常具体,进一步突出了爸爸爱制订计划的特点。《小站》则突出“小站”的“小”,处处写“小站”的“小”。比如, “旅客甚至连站名都来不及看清”“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小小的喷水池”“小小的假山”“小树”等,都突出了“小”。教師布置了两个阅读任务,一是默读这两篇例文,想一想第一篇例文是如何突出爸爸的特点的;第二篇例文是如何突出小站的特点的。二是在第一篇例文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选取了哪些事件,突出了爸爸爱制订计划的特点;在第二篇例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小站的“小”?有了教师的问题做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格外关注作者列举的事例,并总结和归纳。作者列举了不同事例,意在从不同方面凸显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学生意识到写作选材时不要过于单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事物的特点。

想要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所造诣,有所收获,教师要预留体会的时间和空间,单元中的作文例文就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例文时回顾以前学过的写作手法,并尝试感受和运用。

3.作文实践,迁移写作

基于“读写共生”理念,开展练笔的机会很多。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安排大练笔活动;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安排小练笔活动。教师要抓住训练契机,在学生学得开心的时候安排写作活动,让学生趁热打铁,活学活用。

(1)随堂练笔,初试身手

学生已经阅读了单元的精选文章和范文,对单元的写作要素和写作任务均有了一定的,教师便可以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写作单元的“初试身手”模块上,趁机开展随堂练笔,让学生积极参与写作练习。

例如,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的“初试身手”模块,下面是一位学生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

②经常给我们讲故事。( )

③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

④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 )

⑤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糊了。( )

⑥到文化馆拜师学艺。( )

⑦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

⑧一看到戏曲节目就占着电视。( )

学生顺利选出了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在打√的材料中任选一个详细描写。学生要结合生活经历,选择最好写的主题。比如,有的学生说他的爷爷不喜欢看戏,没有办法拓展与看戏有关的素材。但是爸爸妈妈干活时会哼唱两句流行歌曲,这与爷爷哼唱戏曲类似,也可以写。这只是小练笔,写一两百字就可以了,并不要求长篇大论,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而且,教师还提供了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能写好的素材。大部分学生选择的素材都是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或者在书中看过的。很多学生都在“初试身手”这个教学环节中获得了写作信心。

(2)重视写作练习

作文单元教学的最终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写作任务前,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迁移和运用刚刚在课文中学过的写作方法。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能掌握单元的写作要领。

例如,部编教材小学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任务是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正式写作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列提纲,看看选择的材料是否能表达中心意思。然后,按照“初试身手”模块的要求,列出了很多想写的素材,再认真筛选。比如,有个学生想写的作文题目是“学习使我感到甜蜜”,列出了以下素材。①学习到的新知识帮助我解決了生活中的问题。②在书本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③取得好成绩,我得到了妈妈的夸奖。④学习让我交到了朋友。通过筛选,他最终选择了前两个素材,要表现的中心意思是学习能让我们有所收获,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甜蜜的。选择这两个素材后,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详写第一个素材,略写第二个素材,重在表现知识的运用。与此同时,该学生在写作时还运用了排比修辞,用其余三个素材表现学习的妙用,展现了学习是如何让他感觉甜蜜的。这是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写作手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并且在表达中心意思时做到详略得当,有重点,有突出。学生看着自己写出的文章,不禁感叹,运用教师教授的写作方法确实能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只有看到学习效果,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才能更加用心,也必定会有更多收获。

教师要留意学生的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迟迟不能下笔的学生,可以和他交流写作想法,让他们获得写作灵感,明确写作思路。学生写作时,教师不能施加压力,否则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例文共生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