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与提升:民办高校特色化办学研究

2022-05-30李霄锋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特色化民办高校办学

李霄锋

摘 要:民办高校特色化办学旨在以凸显特色破解生存危机、以阶梯累进获取办学优势、以持续优化保障赓续发展。新发展阶段,民办高校更需以提升特色化办学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珍视学校办学历史、研学教育顶层设计、前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传承有序的发展规划等工作,达成凝练、定位、抢抓、优化特色的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化

特色化是民办高校办学实践的显著特征。将特色冠以“化”字,表明其是一个不断坚持并提升特色的动态过程,而办学特色则是特色化办学活动的阶段性结果呈现。简言之,特色化办学就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为破解发展困境、契合发展形势、获得发展优势而开展的具有质量要求、品牌效应的内涵式建设活动。综合而言,各级各类学校均具有特色化办学的需求和追求。较之于其他类型高校,民办高校基于其特殊的办学体制和生态环境等,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持续强化特色化办学以实现其办学目标。

一、坚持特色化办学的缘起

民办高等教育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个新生事物刚起步及整个社会对其尚处在模糊认识状态下所产生的诸多窘态,在尚不具备选择条件和能力时,可供其付诸实施的即是如何在当时办学生态环境中,实现求生存、谋发展的诉求。

(一)以凸显特色破解生存危机

“公办”“民办”概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不仅代表着质量、层次、信誉等的差别,同时还凸显了生态圈层、发展路径等的差异。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事实上存在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办学经费单一、文化底蕴薄弱、师资队伍不强、科研水平不高以及优质生源匮乏等诸多难题。对此,多数以举办人为代表的决策者具有基本的办学共识,例如,办学资金筹集方式的差异决定了民办与公办高校领导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决策模式和路径选择。尽管民办高校不断以各种途径争取必要的扶持政策,但其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目标;面对外部办学竞争,要获得较为充足的优质生源,必须在社会层面获得更高的认可度、美誉度。因此,不能生搬硬套公办学校的建设、发展模式,否则大概率将在办学竞赛中落败,必须在公办高校办学尚无法企及的空间内求得生存。民办高校多会避开公办高校传统的特色办学领域,明智地选择与公办高校差异发展、错位竞争的特色化发展策略。

(二)以阶梯累进获取办学优势

民办高校的办学竞赛自初创便已开始,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多处于或者已经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一是初创立足阶段,即从公办高校不愿或尚不能企及的领域切入,以公办高校为联络争取对象,通过合作、挂靠等诸多方式,借公办高校的政策、管理、师资、科研、计划等资源,搭上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便车。二是竞争卡位阶段,“没有人记得第二名”是其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与生俱来的不安、焦虑等情绪迫使民办高校追求具有排他性的竞赛优势,“全面发展”相对于民办高校薄弱的办学基础是不切实际的,强力为之的结果很可能将其拖入资源难以为继的境地。于是,特色化办学成为其为数不多的可选项,通过集中优势、资源累进、宣传推介等手段,逐步在民办教育某一领域内成为“领头雁”。三是突破进取阶段,相对于公办高校办学的显性或隐性束缚,民办高校恰能获得相对宽松的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其与部分公办高校的办学差距。同时,身处同类第一梯队的民办高校,逐渐不满足于在同类院校中取得竞争优势,渐次将部分公办高校作为办学竞赛对象,将自身优势特色与部分公办高校薄弱领域相比较,不断提升其在该领域特色化办学的层次和水平。

(三)以持续优化保障赓续发展

当前阶段民办高校面临着新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日益提升,民办高等教育正加速由“任性”到理性、由粗放到精细、由管理到治理的变革,民办高校需要更充分地发挥优势,逐步向有质量的发展转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可选择发展空间大幅压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日益提升,高等教育领域挤出效应愈来愈明显,这就造成民办高等教育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转型发展中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以至于有学者提出“大众化教育使命完成之后,长期以来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补充的民办高校很有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观点。三是抵御化解风险的能力依然较弱,由于体制机制的差异,加之缺乏相关政策兜底保障,民办高校抵御风险能力要远弱于公办高校,即便遭遇重大发展危机导致办学无法存续的情况,政府也鲜少投入公共资源以维系其办学,通常策略是在保障师生利益的前提下,为陷于办学危机的学校寻找新的投资方,由此极大地增加了原有举办者所有权灭失的风险。四是举办权世代更替面临考验,不少民办高校首批举办者逐渐退居幕后,其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陆续接掌举办者职能,他们不仅面临着坚持办学宗旨、传承办学精神、提升办学能力等方面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强化创新动能、开启二次创业等问题。以上新的现实问题,促使民办高校必须一以贯之坚持特色化办学道路。

二、提升特色化办学的基本路径

国内民办高等教育丰富的办学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提升特色化办学提供了研究标的和借鉴范本。总体来看,提升民办高校特色化办学水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着力。

(一)珍视学校辦学历史

明确办学特色,即是根植于办学历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锚定自身独特方位、地位和价值的过程。其间,融入和蕴含了创新、创业、个性、改革、竞争、进取、求变、奋斗等品质,已然具备了一定结构化、系统化、特色化的办学特征。明确特色的基础应该是反映学校改革发展的内部需求,以及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新理念、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是否具备成为特色的潜质,则要从其与党和国家教育顶层设计关联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与学校可投入资源匹配度、与社会和师生认可度、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度、与其他高校效仿借鉴标准度等测评点给予考量。

(二)研学教育顶层设计

教育顶层设计为民办高校定位办学特色提供了根本方向和基本依循,既需民办高校对存量教育顶层设计系统梳理、深入研究、科学研判,并将长期办学实践与之相比照,观照二者脉络是否一致,同时也需对增量教育顶层设计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跟进学习、解读、研讨、转化,将蕴含时代发展的元素有效融入新的办学实践。其间,需要关注的焦点在于:基于目标而非路径导向,防止办学特色“千校一面”;基于质量而非数量导向,防止办学特色泛化倾向;基于品牌而非标签导向,防止“人无我有”即办学特色的认识误区;基于长期而非短视导向,防止办学特色的概念化、口号化、运动化问题;基于资源供需基本平衡而非政績导向,防止办学特色因缺乏教育资源支撑而陷入窘境。

(三)前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民办高校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与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正相关,其应根植并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紧密结合重大发展战略调整带来的机遇,因应校准,优化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教学过程、课程结构等,汇聚办学资源,促进要素流动,形成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具备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并找到与学校办学契合点的能力至关重要,这不仅考验着以举办人、校长等为代表的决策核心的能力,同时需要强化不同层级管理人员以及发展规划等决策参谋部门的协同能力,更进一步讲,可成立专门的内设研究机构,延聘教育、经济、管理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组建决策参谋智库,打造校内与校外、教育与行业、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的互补性、多元化决策参谋团队。

(四)制定传承有序的发展规划

办学特色是有意识、系统化的创建工程,围绕办学特色而研制的学校发展规划则是指导其创建的重要文件。通过规划,阐明办学特色的核心要义、目标方向、建设步骤、工作举措、保障措施等,通过办学主体的努力,将规划文本转化为办学实践,印证并形成具象化的办学成效。其间,重点工作在于:一是办学特色既是研制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执行发展规划的落脚点,规划文本各个要素的综合效果,必须能够服务于办学特色;二是由于办学特色建设是利益相关者各种诉求与愿景的综合,也是民办高校场域内资源、利益不断调整和持续优化的过程,要做好规划的学习阐释工作,统一思想、做好动员、抓好落实。三是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优化具有长期性,需要跨越多个中短期规划,前后规划需要传承发展、衔接有序,以保持特色建设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施文妹,周海涛.民办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变革特征、基本模式和未来走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9(1).

[2]牛三平,陈浩.促进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

责编:向 新

猜你喜欢

特色化民办高校办学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编写个性与特色化的教案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