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夜莺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022-05-30赵晓丽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济慈米拉夜莺

一、引言

夜莺是一种羽色并不绚丽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欧洲的中部和南部,它一般藏匿于茂密的矮树丛里,以小虫为食。它的叫声是悠远清晰的哨音,并且能够发出多变的弹舌音,叫速很快,音域极广,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故得其名。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夜莺算是浪漫主义作家笔下的常客,但是“夜莺”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哀怨缠绵的感情基调。本文结合具體的文学作品,探究在英国文学作品里,“夜莺”的具体应用及象征意义。

二、夜莺的神话演说

在西方,关于夜莺的神话传说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传说雅典城受到了外藩的侵扰,好在隔壁色雷斯国王忒雷俄斯带兵前往救援,方得脱险。雅典王有两个美丽智慧的女儿。大女儿普洛克尼和小女儿菲洛米拉,为了表示对忒雷俄斯的感激,雅典王将长女普洛克尼嫁给了色雷斯国王。后来,远在他国的普洛克尼生了一子,但十分思念远方的妹妹,便要求国王忒雷俄斯接菲洛米拉到色雷斯来。忒雷俄斯在返回途中,看到正值妙龄的菲洛米拉十分美丽,心生歹意,欲行不轨,事后又因后怕而割下了菲洛米拉的舌头,将其囚禁在一个破陋偏僻的小屋里。菲洛米拉决心揭露忒雷俄斯的罪行并一心复仇,聪明的她想到把自己的悲惨遭遇织进一张罩毯,想方设法地在暗地里送给被蒙在鼓里的姐姐。普洛克尼接到罩毯后得知隐情,急忙把妹妹救出。姐妹二人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冤杀了无辜的小侄子。忒雷俄斯勃然大怒,拔出剑追杀两人,姐妹二人心知在劫难逃,祈求神祇搭救,在她们诚恳的恳求之下,神衹出面把菲洛米拉变成了夜莺,将姐姐普洛克尼变成了燕子,色雷斯国王忒雷俄斯也被变成了别的鸟类。虽逃过了追杀,但神祇为了惩罚她们冤杀小侄子的行为,让再不能说话的菲洛米拉终日不停地歌唱来赎罪。于是夜莺在漫长的黑夜里啼唱不止,对昔日的遭遇耿耿于怀。

传说在每年的五六月间,古老的森林里就会传出夜莺的鸣叫,听起来像是在不断地呼喊“忒雷俄斯”。这个美丽凄凉的传说就这么流传了下来,在后世作品中,文人也总是用“菲洛米拉”代替夜莺,神话编纂者赋予它们以人格,而后世多情的诗人又驰骋想象,“夜莺”被认为是幽怨哀婉、连绵不绝的象征。[1]

三、“夜莺”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及象征意义

夜莺出众的自然属性使它在很多英国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比如夜莺总是隐身于低矮的灌木丛中,和着朦胧的月光歌唱,让人心绪翩跹,而人们难以得见其真容,因此,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夜莺”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夜晚和月光,常常代表了一种浪漫的哀愁,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桥梁,这一点,在济慈的作品《夜莺颂》中可见一斑。夜莺作为鸟儿,其歌声悠远婉转,很容易牵动人的内心情感,被赋予了浪漫欢快的色彩,象征着爱情、欢乐和自由。下面笔者进行具体分析。

(一)用夜莺形象衬托哀伤的气氛

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作有《菲洛米拉》一诗。诗人关注上文提到的夜莺背后所承载的忧伤传说,从菲洛米拉的角度抒怀,夜莺的鸣叫不仅仅是歌唱,还是对自身不幸遭遇的悲述,她在控诉“往日无法扑灭的、无比深沉的哀痛”仍然盘亘在心中。“难道你的创伤永远无法消融?”他从夜莺嘹亮的歌声中听出了“爱与恨,欢悦和哀痛”,听出了它对昔日耻辱的耿耿于怀,对成功复仇的暂时欢悦,对被冤杀的小侄子的内疚之心。种种情感交织在它纤弱的内心里,难以纾解,只能转化成缠绵不绝的歌声,令听者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夜莺哀伤的传说深深根植于西方的文化土壤,直至今天,夜莺还常常以菲洛米拉之名而被人们提起。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克莱尔在《夜莺之巢》一诗中写道:“当她歌唱之时/我窥视她/她的声名/使我惊讶如此有名的鸟儿/竟然身着赤褐色与棕色相间的戎装/她的双翅在惊喜中颤动/并且羽毛倒竖/浑如惊喜若狂/张开大大嘴巴哭诉那哀伤的衷肠……”在该诗中,诗人应用“哀伤的衷肠”等词汇来形容夜莺,可见其借夜莺这一形象来衬托哀伤的诗歌氛围。

此外,《印度小夜曲》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雪莱创作的最优美的爱情诗,他在诗中也提及了夜莺:“那夜莺已不再怨诉,怨声死在她的心怀”,诗人在睡梦中起身,来到了心爱之人的纱窗下倾诉衷肠,因为爱情的甜蜜,夜莺那般凄苦的歌声都变得甜蜜起来了;另外一位女诗人罗塞蒂在她的诗歌《Song》中也提及了夜莺,“再不闻那迷离的夜莺,在怅惘的月夜,哀凄地低鸣”;作家弥尔顿也在《幽思的人》中用夜莺来衬托气氛的苍凉,“除非夜莺赏我们歌声,它是那样悲哀而温柔……甜蜜的鸟儿呵,你最怕嘈嚷,你的歌声最和谐,最悲伤”。作为《快乐的人》的姐妹篇,弥尔顿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点。类似这样吟咏夜莺的诗句,还可以列举很多,这些作品充分表明了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夜莺”本身就成了哀伤的代名词,被广泛用来表现悲哀、凄凉的象征意义,衬托哀伤的气氛。

(二)以夜莺为载体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

济慈是一位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的诗人,他在长久的困苦生活中逐渐麻木,突然有一天,一只夜莺飞进了他的家中,在夜间不停地歌唱,轻灵的歌声振奋了这个年轻人的心灵。就是在这样一个深沉的夜晚,在夜莺婉转的歌声中,济慈心中的悲愤转化为对生活的渴望,他情绪激昂,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夜莺颂》。

济慈在《夜莺颂》中如此描绘夜莺和它的歌声:“……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因为在林间嘹亮的天地里/你呵,轻翅的仙灵/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荫影/放开了歌喉,歌唱着夏季”。[2]在诗人济慈眼中,夜莺像森林中的精灵,它轻灵、自在、婉转的歌喉指引他飞向一个森林繁茂的地方,那里有着清醇的美酒、温馨的香气、娇嫩的鲜花,充满了阳光和舞蹈。诗人诉说道,夜莺的歌声,使得他“太欢欣”,想要借那美酒,摆脱现实世界。却又嫌酒太慢,他又“张开诗歌的无形羽翼”,飞去那葱绿的幽暗,朦胧的美与现实的样子,形成强烈反差,诗人为了逃避现实,也为了追求那“不朽的夜莺”,他沉醉于这沉静的世界,不愿醒来。猛地,歌声消失了,夜莺飞走了,留下了怅然若失的诗人,哀伤而迷惘,是幻觉?是梦寐?是睡?是醒?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诗人在诗中移情于夜莺,把夜莺看作是富有诗意的理想世界的象征,是梦幻和现实世界的桥梁,载着诗人在半梦半醒间抵达精灵的国度。表面上看,诗人是把夜莺当作自由、快乐的意象加以歌颂的,但实际上,却是将生活、家庭的不幸,统统反映到了《夜莺颂》的创作中。[3]借夜莺哀叹美的短暂和人生的苦痛,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夜莺带来的美好景色与诗人在現实里的哀愁痛苦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故此,在夜莺动人心弦的歌声中,读者感受到的是诗人更深的悲哀。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对比,使诗人羡慕夜莺的自由自在和欢快明朗,由此也增加了自己对快乐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借夜莺诉说对自由的渴望

著名小说家克里斯汀·汉娜著写的现代文学作品《夜莺》,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艰难与抉择,爱与家庭的永恒力量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伊萨贝尔,是漂亮、聪明、坚毅的妹妹,她独立自主、敢爱敢恨。借用夜莺在晚上行动发声的特点,她以“夜莺”作为代号,在夜间利用夜莺的鸟鸣做接头暗号并展开行动。在当时的背景下,伊萨贝尔的内心被不断压抑,却又不断冒出对自由的渴望。他们从不畏惧苦难的顽强的生命力,无一不贴切地应和了“夜莺”的特性和寓意。而在作品中,“夜莺”代表的又何止是伊萨贝尔一人,她的姐姐薇安,她的父亲朱利安,她的恋人贾约丹,还有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救助之手的人们,那些同胞们,也都贴合羽色并不绚丽、幽怨哀婉、渴望自由的夜莺形象,令人深思。

(四)用夜莺来表达美好、欢乐

在济慈的另一首诗歌《诗人颂》中,夜莺是讨人喜欢的美好象征,文章歌颂了济慈敬爱的两位诗人,赞颂他们的魅力与世长存。在文中,诗人想象出了一片幸福的净土,那里风和日丽,两位诗人的作品是“永远流传的金色语句”,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应该是荡漾着夜莺所发出的动听的乐曲的,用夜莺的歌声衬托诗人的圣洁,夜莺在这里被当作美好事物的代表。

英国诗人威廉·德拉蒙德也在《对爱的呼唤》中,热情地赞扬了夜莺的美好意义:“太阳哟,升起来吧,用碧蓝,雪白和鲜红……让她用玫瑰花铺开你一天的行程,处处夜莺啼,歌唱你的来临,创造出一个永恒之春”。诗人用瑰丽的语言,细致地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色,阳光热烈,花木争荣,春风拂煦,夜莺鸣啼,一派生机和活力,在这里,夜莺和热烈的玫瑰花一起铺开了春天的序曲,景物变成情物,预示着欢乐、美好和希望。

(五)用夜莺指代爱情的化身

在欧洲曾有一种说法,如果在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之前,先听到了夜莺歌唱,感情就会顺利,并由此认为夜莺是爱情的使者。在英国作家弥尔顿的作品《夜莺》中,就利用了夜莺作为“爱神”的象征意义。夜莺清脆婉转的歌声鸣响在繁花开满枝头的五月,寄托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就夜莺在那儿繁花的枝头歌唱/你可要拿新希望来充满爱人的心房/当美丽的时辰把吉祥的五月引来了?你流荡的歌音能闭上白日的眼儿呢/在浅薄的布谷鸟还没有作声叫响/就预示了爱的胜利,那爱的力量……”弥尔顿用明亮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五月、黄昏、夜莺”的热爱和礼赞。在诗文的最后,诗人急于得到幸福的心情热切难抑,担心夜莺再次延误自己的幸福,“管你是缪斯或爱的伙伴,我侍奉着她们两位,她们可都是我的神!”明艳可爱的向往之心跃然纸上,感情的旋律层层推进,展现出一个欢快、喜悦、代表爱情的夜莺形象。

在另一位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经典作品《夜莺与玫瑰》中,以夜莺为主角讲述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一个青年学生爱上了教授的女儿,并热切盼望能够与女孩有接触的机会,可女孩却要求青年在严冬采一朵红玫瑰送予她,她才会答应与青年共舞。青年苦苦寻觅却求之不得,无奈失声痛哭,栖居在橡树上的夜莺看到了,感动于青年的痴情,便希望自己能够为青年求来一枝玫瑰花,夜莺问遍了花园里所有的花,最后,夜莺找到了红玫瑰树,可玫瑰树说:“你需要的红玫瑰,只有在月色里用歌声才能使她诞生,只有用你的鲜血对她进行浸染,才能使她变红。你要在你的胸口插一根尖刺,为我歌唱,整夜地为我歌唱,那刺插入你的心窝,你生命的血液将流进我的心房。”[4]夜莺选择用她的生命浇灌这朵爱情之花:“你将要采到那朵红玫瑰了。我将在月光中用歌声来使她诞生,我向你索取的报酬,仅是要你做一个忠实的情人。因为哲理虽智,爱却比她更慧;权力虽雄,爱却比她更伟。”[5]寒夜里,夜莺声声泣血,却从未停止歌鸣。清晨,这朵鲜艳的红玫瑰娇艳欲滴,开在了青年窗外的花园里。而夜莺的胸口上扎着尖锐的红玫瑰树的刺,默默地献身于寒冬的清晨。在文中,夜莺是一个自我牺牲型的角色,它的自我牺牲使其成为全书中最为悲情的角色。夜莺整夜歌唱,婉转动听的歌声伴随着其渐渐消逝的生命,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悲剧色彩。夜莺的死展示了一种虽然充满痛苦,但是无所畏惧的超越精神,她用自己娇小柔弱的身躯唱出了最后一首爱情乐曲,用自己的血液染红了最美的一朵玫瑰花。为了拯救他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使她心目中的爱超越了生命,成为永恒。[6]

四、结语

根据以上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夜莺”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夜莺”这一意象的大量使用,也明显受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从而使“夜莺”的意象内涵有了更多延伸。夜莺这一意象,在浪漫主义的诗歌里频繁出现,在实际运用上,夜莺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是多元的,喜乐与悲苦并存。但从数量上看,悲情、哀伤的象征意义似乎是它的主色调,但无论出现在哪部作品里,它都代表了作者借用“夜莺”表达自身思考的情感。对“夜莺”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在不同语境之下,夜莺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并加深对英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高珊,王晓霞.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的美学观[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

(09):184-185.

[2]董榆萍.《夜莺与玫瑰》中红玫瑰的象征意义[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4(01):52-56.

[3]阎从军.三维解读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5-39.

[4][5]凌茜.生存的世俗与唯美的追求——浅析王尔德《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艺术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8(04):46-48.

[6]梁莉.《简·爱》中鸟类意象的象征意义解读[J].海外英语,2015(11):173-174.

(作者简介:赵晓丽,女,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济慈米拉夜莺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夜莺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夜莺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米拉的豁口
米拉的失误
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