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徽宗时期院体花鸟画绘画风格探析

2022-05-30温家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宋徽宗

摘 要:在五代时期,花鸟画一度形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两种风格。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动了绘画的发展,宋代花鸟画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北宋后期的宋徽宗赵佶自身在绘画上便有着超高的天赋,被称为艺术皇帝,他革故鼎新,在继续推崇传统工笔画法的同时进行革新,重视画学教育,成立翰林书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宫廷画家。以宋徽宗赵佶身份及所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分析院体花鸟画的整体特点,以赵佶作品《芙蓉锦鸡图》为例,从不同层面探析院体花鸟画绘画风格。

关键词: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宫廷审美

一、北宋概况及宋徽宗赵佶

(一)北宋时代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实行文化专制,以此来规范人伦。宋代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在“重文”的政策影响下,文化开始发展,崇文风气在社会上蔓延,经济文化齐繁荣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精神追求。“居、寀画法,自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黄家富贵之风在花鸟画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宋神宗时,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的出现,才打破了黄家“富贵”一统天下的局面,标志着具有宋代文化特点的院体花鸟画出现。《洞天清禄集》中提到:“崔白多用古格,作花鸟必先作圈线,劲利如铁丝。”崔白影响着当时的花鸟画风,所以对其他画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吴元瑜的花鸟画便是以崔白为师,在院体花鸟画中强調稍放笔墨以抒胸臆。赵佶又以吴元瑜为师,书法学薛稷的秀骨之体。北宋宣和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宣和画谱》第一次提出了花鸟画的政教功能,“粉饰大化,文明天下,亦所以观众目、协和气”。与其他北宋皇帝不同的是,大部分皇帝都只是起倡导作用,而赵佶自己便是艺术皇帝,本身就热衷于绘画,尤精于花鸟画。

(二)赵佶的身份背景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神宗第十一子。他从小锦衣玉食,身边所见几乎都是奇珍异卉,自幼养尊处优。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注重写生,体物入微,画作以精细逼真著称。后来赵佶登上皇位,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以满足个人喜好。同时他不断吸收优秀画家传统,健全画院组织,制定制度,不遗余力提高画师地位,培养了堪称少年奇才的王希孟、擅民俗绘画的张择端等,收集前朝优秀作品,组织编纂《宣和画谱》,对中国花鸟画的贡献可谓是极大的。

当然,既然宋徽宗身为皇帝,在研究他的绘画时自然也需要分析政治对于宫廷绘画创作的影响。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供职的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再如画师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通过描绘山景来传达这一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绘画作品若带有政治意义,则也有必要去区分其是纯粹为了迎合统治者,还是作为一种宣传的方式去影响大众。在带有政治意义的宫廷绘画中,对于皇帝的称颂是必不可缺的,皇帝也会被当作目标观众。因此,宫廷绘画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并且直接影响着宫廷审美。

(三)宋理学对赵佶绘画的影响

在宋理宗时期,理学盛行,不断影响着各阶层人们的思想,也同时影响了传统绘画的发展,对于画家们的绘画思想与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徽宗时强调“格物穷理”的绘画思想,要求细致观察、师法自然。据邓椿《画继》记载,在宋徽宗统治初期,画院曾有一条戒律:“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这些都是理学对他们的影响。

二、以宋徽宗为主导的院体花鸟画的整体特点

(一)继承传统

继承传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赵佶在画法上积极吸收黄筌画派用笔细腻严谨、颜色富贵精致的特点,同时也重视崔白等人的画风,注重写生与传神。徽宗钟情于艺术创作,在少时便与当时的画家有着交往,这也奠定了他的绘画基础。从赵佶的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不仅有着华丽的设色,还有古拙朴茂的粗笔水墨。当然,还是以黄家画风为主,因为花鸟画中的这种富贵格调迎合了皇家审美要求。

(二)造型准确

对创作对象的写实性追求即造型准确。受崔白精审物形的写生精神的影响,赵佶此时对造型要求更为严格精准,追求写实的造型和细腻的细节处理,这在他传世的作品中即可看出。《画继》卷十记载:“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召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烂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曰,‘未也。众史愕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曰,‘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从中可以看出徽宗绘画对于造型的精准要求,这对他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造就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

(三)设色典雅

设色上坚持华丽典雅。院体花鸟画一般用色厚重、华丽,这也间接体现了宫廷绘画的风格。宫廷绘画讲究再现珍禽异卉的真实性,赋色精妙,体现画面沉稳感,再晕染其他的颜色。整体上呈设色工整明丽的特点,加之倾向于选择珍禽、奇花等具有吉祥富贵寓意的题材,整体画面传达出富丽堂皇之感。

(四)题材祥瑞

题材祥瑞是院体花鸟画的特点。汉代,董仲舒等人以神性与感性的方式将天人关系自觉表述为“天人感应”,这一时期,庆祝祥瑞正式形成规制。古代皇宫内大多喜欢养殖稀罕之物,珍禽异卉在宫廷里很常见,且大多寓意吉祥富贵,从而衬托皇家的尊贵。这样的传统让徽宗对这些珍禽异卉也更加偏爱,而画院的画师们为了迎合皇帝,也会更加偏重对花鸟画的研究。《画继》卷一里记载:“其后以太平日久,诸福之物,可致之祥,凑无虚日,史不绝书。动物则赤乌、白鹊、天鹿、文禽之属,扰于禁御;植物则桧芝、珠莲、金柑、骈竹、瓜花、来禽之类,连理并蒂,不可胜纪。乃取其尤异者,凡十五种,写之丹青,亦目曰《宣和睿览册》。复有素馨、末利、天竺、娑罗,种种异产,究其方域,穷其性类,赋之于咏歌,载之于图绘,续为第二册……巢莲之龟;盘螭翥凤,万岁之石。并干双叶,连理之蕉,亦十五物,作册第三。又凡所得纯白禽兽,一一写形,作册第四。增加不已,至累千册。”从中可看出赵佶对寓意富贵祥瑞的物象的偏爱。他以皇帝的身份对画院的要求也是强调画作的富贵之感。

三、《 芙蓉锦鸡图 》的艺术特点

(一)绘画题材的选取

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受崔白影响,注重写实且仔细观察自然,将珍禽锦鸡作为此画的主体来刻画,凸显其华丽而高贵的特征,造型精准,精细而干练的线条突出“骨力”美,勾勒出的羽毛极其细腻。画中锦鸡站在芙蓉花枝上,形态优美,线条流畅,稍被压弯的枝干也被表现得很生动。随着锦鸡的视线望去,可以看到右上角的两只飞舞的彩蝶,动态彩蝶与静态锦鸡形成了鲜明对比,更显示出锦鸡的端庄稳重之感。画中典雅的芙蓉花与左下角摇曳的小雏菊使得整幅画构图饱满、主次分明,给予观者视觉上的舒适感。

宋代为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芙蓉锦鸡图》不仅有欣赏价值,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寓意。画面中站立在芙蓉枝干上的锦鸡,是宋徽宗表达自己观点的载体。宋徽宗熟知儒家经典,故而借用儒家五德来传达锦鸡之德行,进而借机宣传美化自己的统治。同时,锦鸡也是祥瑞题材的一种,有吉祥安宁之意。画面中出现的是木芙蓉,而不是水芙蓉(水芙蓉为荷花),因为木芙蓉别名为拒霜花,在长江流域生长,到秋天的时候才开花,虽经不起严寒,却有一定的抗寒性。而角落出枝的小菊花,暗示深秋,其意象相连,突出小菊花所代表的意义。这些题材的选取,也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整幅画的意义。

徽宗所绘類似《芙蓉锦鸡图》题材的还有《瑞鹤图》,《瑞鹤图》画面庄重静穆,给人以祥和富丽之感,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二)设色厚重典雅

《芙蓉锦鸡图》是绢本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整幅画色彩典雅富丽,画面中心的锦鸡最为耀眼。锦鸡面部藤黄设色,颈部分设不同程度的白色,同时在白色上勾勒墨色条纹,对比非常明显,翅膀设色有层次感,背部运用青色,尾部赭墨色也是由浅到深,同时勾勒细碎花纹,腹部的朱砂色非常抢眼。黑、白、红、黄、青五种颜色附着在锦鸡身上,其意在于运用锦鸡的“五色”表达题诗中的“五德”。锦鸡头部和翅膀羽毛的毛茸感以细线精勾,最后以生漆点睛,使得整体形象生动,锦鸡的富贵华丽之感尽显。芙蓉花花瓣外层胭脂和里面白色的晕染,对比强烈。左下角的小雏菊花瓣的白色相较芙蓉花的白色会暗一些,而芙蓉叶与小雏菊的小叶相比较,又呈现出鲜丽的特点。这种设色相互对比,又相互呼应,使整幅画设色富贵而典雅。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以色貌色”,着重强调绘画者要去关注事物本身的颜色,强调师法自然。在强调原本固有色的基础上,徽宗则更加追求颜色的雅致和格调在画面上的体现。从“色”入手去营造境界,这也是推动宋代花鸟画达到高峰的原因。

(三)题画诗

诗与画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为语言表达的艺术,通过语言表达,读者可以自己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所要表达的场景。而绘画是具体的物象,它的表达更加直观,北宋的张舜民就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二者的结合能更好地表达绘画者的内心情感。

在《芙蓉锦鸡图》中,左下角的小雏菊作为整幅画面的“起”,画面中心的芙蓉与锦鸡是“承”,右上角的两只蝴蝶为“转”,最后的题画诗便为“合”。诗画结合增强了这幅画的形式美。

这幅画中的题画诗起着点明主题的作用。“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此题画诗为我们深入了解这幅画提供了方向。此诗的第一句中的“秋”点出了时节,拒霜是木芙蓉的别名,此花在秋季盛开,且不畏严寒,而锦鸡头上的一绺羽毛,仿佛是戴了“峨冠”,它的羽毛因华丽而有光泽,故称“锦羽”。鸡在中国素来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说:“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鸡有此五德。”这表明宋徽宗赵佶试图用锦鸡来称颂“文、武、勇、仁、信”这五种良好品德,借鸡的自然天性来宣扬人的五种德性。最后一句“安逸胜凫鹥”中的凫指野鸭,鹥为鸥鸟,旨在说明鸡的品性要远远胜过其他的禽类。笔者认为,赵佶以锦鸡自喻,是在宣扬自己的德行,同时也是对大臣的要求。总之,在诗画结合之下,更能增进观者对此画的理解与感受。

此画中的题画诗的书法也是很独特的。赵佶学习前人薛稷的秀骨之体,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独创的“瘦金体”。这首题画诗也充分展现了他具有独特韵味的书法神采。此题画诗清秀沉劲,结构严整,单字紧凑,用笔虽细却力道十足,充满弹性,整体运笔看起来干脆流畅,且有飘逸之势,收笔可看出顿笔之意,通篇极具气韵与精神。《芙蓉锦鸡图》画风细腻,与瘦劲的“瘦金体”完美融合,整体画面和谐完整。

四、宋徽宗院体花鸟画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在绘画中不断地实践并且不断地突破,却一直坚持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宋徽宗在学习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认识传统的精神内核,并且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同时他又能够推陈出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赵佶花鸟画的构图,时有匠心独运之作。由此开启了南宋刘、李、马、夏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改革先声。他在绘画时既强调表现人本身的内在诉求,又传达伦理教化观念,以诗画相融的思想去绘画。他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花鸟画史[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

[2]邓椿.画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于安澜.画品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4]柯律格.长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作者简介:

温家颖,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

猜你喜欢

宋徽宗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奈何做皇帝
宋徽宗:人生错位的悲剧
皇帝的小礼物
宋徽宗:首创“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