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而美”乡村博物馆绘就乡村振兴路上的别样风景

2022-05-30宋臻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而美博物馆建设

宋臻

作为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2022年,浙江省政府把乡村博物馆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并出台了《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按照《指南》,“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建设乡村博物馆1000家,其中,2022年不少于400家。宁波也行动起来,计划在2022年改扩建、新增46家乡村博物馆。那么,这些建设目标的背后,反映出怎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发展趋势?宁波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开始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的先行市,又将会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尝试?

- 留住历史 安放乡愁 -

“乡村博物馆”这一称谓,在博物馆学上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和界定,其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在《指南》中,乡村博物馆主要是指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笔者认为,乡村博物馆主要是指位于乡村的各类专题博物馆,这种博物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博物馆,更多的是通过“物”的陈列展示,来诠释特定地域的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让观展之人通过藏品去了解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时代的故事。很多乡村博物馆的藏品就其价值而言,并不能用稀缺、贵重来形容,有些甚至只是特定时代的生活日用品,也不见得有多么高深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但置于特定的展览场景中,却能真实地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乡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巨变,农村日趋城镇化,以乡村博物馆作为载体记录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在这种新型文化空间中实现以文化人,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 挖掘特色 凸显亮点 -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宁波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开始探索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城市,在较长的建设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全市10个区(县、市)均有代表性案例,其中又以鄞州区的发展历史最具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起,鄞州依托多种力量、采取各种方式建设各类博物馆。到2008年,鄞州掀起了兴办民办博物馆的热潮。地方政府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模式开了全国先河,鄞州也于2009年获评“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鄞州的这些博物馆,有的凸显名人文化品牌,如吴永良美术馆、毕春芳艺术馆、沙氏故居、童第周故居等;有的记录地域文化、非遗工艺、变迁历史,如紫林坊艺术馆、朱金漆木雕艺术馆、雪菜博物馆、甬式家具博物馆、沧海农耕博物馆、鱼文化博物馆、陶瓷博物馆、熨斗锡镴器博物馆等;有的专注艺术与艺术教育,如华茂美术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以及即将开馆的韩岭美术馆等。虽然规模、层次、定位各不相同,但这些博物馆(艺术馆)都十分重视前期策划,充分利用了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与人文遗产,形成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机制,体现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诸多理念上的深刻变革。这些专题性博物馆(艺术馆)的发展历史,也生动反映了一个地方筚路蓝缕的发展和奋斗历程,记载了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

比如在汲雅轩文化艺术馆,笔者看到展厅位于一个紧邻马路的厂区中。这种情况在宁波早期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中比较多见,现在反而比较少见了。这种馆舍与生产区相邻的乡村博物馆,实际上是乡镇企业发展壮大历程的一种反映。

《指南》特别强调乡村博物馆建设要体现鲜明的在地性,突出地方特色。因此,宁波各地在建设乡村博物馆时,要因村制宜,突出“一村一品”,如非遗保护项目较多的乡村,可建设乡村非遗展示馆,旅游重点村可依托乡村民宿打造乡村民俗体验馆等。乡村中积淀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乡村博物馆便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展示平台。乡村博物馆建设要突出特色,需要在策展中结合实际、人文特点、民俗民风等,因地制宜进行统筹规划,既要体现“原真、原汁、原味、原生态”,又要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以存其真”的原则,防止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克服低水平、同质化,避免“千馆一面”,做到“一馆一策”。

- 文化滋养 文旅融合 -

目前,宁波城区周边的各专题博物馆由于建设时间早,当时的乡村如今已经成为城区,不能再冠以乡村之名,但就全市看,新一轮建设已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且这些乡村博物馆各有特色。如奉化的青云村村史馆,重点反映该村读书、藏书、著书之风。余姚民营工业博物馆,诉说余姚民营工业从萌芽、发展、转型,再到做大、做强、做精的历史。海曙的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曾是中共鄞西区委、鄞县(鄞奉)县委、四明地委机关的驻地,再现了当时“三五支队”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象山爵溪镇的缝纫机博物馆,反映了中國针织名镇的发展底蕴。

《指南》十分强调乡村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消费中的作用。因此,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中,要充分对接各级相关发展规划,如文旅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切实把握规划的统筹性、项目建设的适度性和政策支持的协调性,避免决策冒进和盲目扩张。仍以鄞州为例,在各类专题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过程中,仅下应街道湾底村一地,就有宁波服装博物馆、鄞州非遗馆、千峰越窑青瓷博物馆、中国插画艺术馆、旗袍文化会馆等10余家博物馆。这么多专题博物馆集聚于此,既是该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反映,也有当地通过跨界实现其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考虑。乡村博物馆建设并不排斥商业化,因势利导,以恰当方式积极推动文化与资本“结亲”,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反而能让乡村博物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湾底村,打造乡村版的“博物馆集聚区”,以乡村博物馆为中心,建设娱乐、商业、文教等配套功能场所,促进“文、农、商、旅”融合发展,这种“1+N”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模式构建了村民与游客共享的“15分钟高品质文旅生活圈”。

- 传承独特文化 讲好时代故事 -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公众参与性,首先体现在藏品征集上。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具有对馆藏物品进行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职能。一般文化场所要冠以博物馆之名,并非易事。浙江作为全国试点,大力建设乡村博物馆,是深化和拓展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事业内涵外延的一种积极探索。

藏品是博物馆的灵魂。特定的馆藏物品,能记载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过程,能呈现独特的人文历史,能展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能体现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审美趣味。乡村博物馆的藏品征集,社会捐赠是主要途径。有的藏品,未必会被定级为文物,但记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故事,承载了特定精神品质,通过展示诠释,能对参观者起到教育和启发作用。乡村博物馆对藏品的这种诠释,需要有亲历者、专家学者、当地民众的共同参与讨论,献计献策,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

通俗地讲,乡村博物馆是最“接地气”的博物馆之一。与专业性更强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不同,乡村博物馆建设的目的是打造精品,肯定不能贪求“大而全”,应该追求“小而精”“小而美”,主打自己的特色,做成特定内容垂直细分领域的佼佼者。这样的乡村博物馆,才能引发当地人的共鸣,才能带给参观者完全不同的体验感。因此,建设乡村博物馆,要研究如何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讲好故事,加强讲解服务,让老物件开口说话,让旧时光温暖人心,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新意的乡村博物馆,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既要留住乡愁,更要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文化生态具有多样性,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越是时代发展,越要留下独特的地方文化基因。乡村博物馆,既是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形态,也是一种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全新载体。通过乡村博物馆建设,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以更加鲜活的状态被保存下来。这也是建设乡村博物馆的初衷。我们时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人类总会通过特定的文化方式,让发展脉络延续下去。笔者注意到,有的鄉村博物馆在策划布展时,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特定时空中的史实的展陈,而是上升到对特定时代中人的精神的哲学讨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展览,是能够做到透物见人且见精神的。我们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希望这种伟大能通过各种各样高品质的文化空间传递给更多的人,不断延续下去。或许,那些因为参观而记住周尧、童第周故事的孩子中会出现下一个周尧、童第周。“永远有多远”,乡村博物馆会为我们提供一个答案。■

猜你喜欢

小而美博物馆建设
博物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小而美”的平台将成行业主流
上海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