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研究
2022-05-30盖志敏
盖志敏
摘 要:核心素养体现出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点。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应用多元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而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此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指引,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有良好帮助,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借助核心素养来推动学生成长是教师思考的问题。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在实际中教师应充分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组织课堂活动,关注学生时空观念培养,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一、时空观念的内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色的素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有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才能更加灵活地纵观古今进行对比,形成对历史的独特的认识[2]。时空观念包含了时序性、空间性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也是历史发展的最根本要素,历史的发展是无法脱离时间与空间的,时空观念体现了历史的存在方式,是引导学生認识历史的起点,把握历史本质的重要点。历史学科中的时序性包含了变迁、延续两个层面,既有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事件发生先后顺序,也包含了历史学科的发展脉络,体现出了历史变迁中某个事物变化的内在关联。因此在历史学科中,无法孤立地看待时间问题,还需要聚焦于短、中、长视角对历史的时序性进行分析。同时,历史学科的空间性相较于地理学科的空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历史空间是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现象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体。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对历史的时序性、空间性进行充分考虑,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历史时空观念。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一)重视时空培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兼顾时序性、空间性的历史学科特征。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只关注历史事件的故事性、趣味性,或者是只关注时间要素,对空间要素关注度不足,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造成不利影响[3]。对此在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需提高对学生时空观念培育的重视力度,在历史教学中从时间背景把控历史发展,并在历史叙述中关注时间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分析历史中把控历史的时空特性。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需注意灵活地应用专业术语,如时代、公元、世纪、甲子等,这些术语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具有十分特殊的时空含义,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历史体现出了人类活动轨迹,时间、空间也是人类活动下产生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历史时序性、空间性,把控好历史学科中的时间、空间联系,并在历史课堂上将历史活动与时空联系问题体现出来,如历史时间上的长短、先后,空间大小、时空交错等[4]。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时空观念对历史活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做出解释,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历史活动进行梳理,强化学生时空思维,便于学生把握历史活动的内在关联。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将历史引进现实生活中,指引学生借助历史对现实生活做出反思,以此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
历史是在人物与事件、时间与空间相互交错下形成的,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指引学生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考虑到历史已经发生,甚至有很多历史内容距离当代高中生的生活有几百上千年的时间,学生要想真正地感知历史时空下的真实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对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历史,理解历史背景,实现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育[5]。如:在《两次鸦片战争》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等将鸦片战争的场面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时间、结果等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引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的知识时,有的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影响,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改革开放让更多外来思想进入我国社会,从而对优秀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崇洋媚外的风气。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改变展现出来,让学生能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辩证地看待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外来不良思想进入我国社会,但是更多的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故事的方式,自己查找关于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情况,让学生能根据家乡变化充分意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注意创设情境时应该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实情况,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对历史进行讨论,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形成。
(三)思维导图
历史思维导图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理等方式,将历史知识关联起来,形成与主题要素有密切关系的层级知识体系的思维网络。思维导图可以将历史知识更加形象化地呈现出来,其具有清晰、明了、可视等特征,能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能将图像、颜色、关键词等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历史现象等的关系[6]。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以工业革命为核心关键词,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来对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过程、影响等进行全面把控,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能更好地立足于特定历史环境,感受工业革命给整个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发展。
时空观念培养中时间与空间属于不可割裂的存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变量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时空对比,以此深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横向开展时空对比,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同一时间下,不同空间会产生不同的事物,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对同一历史时期下不同空间的背景、环境、历史事件做出对比,便于学生把控两个空间的历史事件,促进学生整体时空观念的形成。如:教师引导学生对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思想与希腊思想做出对比,通过孔子与苏格拉底之间的横向对比,能让学生学会在特定历史时空下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
(四)史料研习
在历史学习中,教师需注意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历史结论上,还要指引学生学会用史料解决相应的问题[7]。所以在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创设特定的问题,借助问题来引领学生研习史料。教师应注意给出的问题不能在教材上找出答案,应该增加问题本身的思辨性、开放性,引导学生能在问题思考中形成头脑风暴。同时,史料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特定历史时期,让学生能在时空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反思。对于历史,其本质在于物质,而不是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从观念出发构建历史思维,而应该借助史料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目的。
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史料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历史课堂内容,拓展历史教学维度,有助于学生时空思维锤炼,实现对学生历史阅读、分析、归纳、批评、探究等能力的培养[8]。在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史料来指引学生辩证性地思考问题,建立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自主地收集史料、分析史料、应用史料,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鸦片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如虎门销烟的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根据史料进一步把握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历史带来的影响。学生通过更多史料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鸦片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起到的作用,进而把握当时中国社会状态。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鸦片战争相关人物的史料,如林则徐的史料内容,使得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推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发展。
(五)活用图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灵活地应用历史图表,让学生能从中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时空的深度、广度,促进学生时空观念培养[9]。在实践中,历史图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历史图片、历史表格、历史地图等,其中历史表格又涉及大事年表、时空坐标轴、历史事件统计表等。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历史图表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历史知识,并且能深化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感知历史现象、史实,学习抽象历史知识有很大帮助。
历史图片是除了文字史料外,可信度比较高的一种资料,近代以来摄影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多历史图片,而这些历史图片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回到历史时空,观看历史真相,而不是学生自身主观上臆测当时时空,这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上具有良好的优势。此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借助历史地图对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教师通过时间轴,引导学生能掌握识图、辨图的方法,进而更加清晰地把握历史事物空间位置及变化。历史地图属于历史事件的具体化表现,能体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下不同事件的联系、不同历史时期下历史事件的走向。历史地图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是历史活动的变化展现,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地应用历史地图指引学生获取知识。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灵活地应用历史表格,让学生利用历史表格开展历史对象比较,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表格将历史对象的异同点表现出来,以此形象地把握历史知识点[10]。如:在新编部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将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分别设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个单元中,其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课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以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内容主要是联合国恢复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中美建交双方关系正常化;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中,涉及的新中国外交内容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坚持的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及十八大以来提倡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理念。在新教材中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内容设置是以时序为线,体现出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国防、外交、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成就。为了深化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历史表格,让学生根据形象表格来掌握这部分内容。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教学任务、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各种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组合,构建时空框架,勾连时空关系,把控时空尺度,促进学生时空观念提升,以此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禹鸿兵.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9):1.
[2]周云华,黄飞.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8):5.
[3]杨慧.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6):1.
[4]王玉兰,王树鹏.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时空观的培养[J].課程教育研究,2020(7):1.
[5]黄耀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9):3.
[6]黄先全.“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解读和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31):146-148.
[7]钟键.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名师在线,2020(35):2.
[8]钱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1(26):115-116.
[9]李永昌.时空观念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教师,2021(12):2.
[10]夏慧.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