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甲智能科技:从传统纺织业迈向虚拟世界
2022-05-30冷芸
冷芸
颠覆传统的开始
郑琦出生于一个纺织业家庭,从小便见证了传统纺织业的“传统”模式:每一季,设计师们提供自己的设计图稿,并告知工厂自己想要的面料——这种“告知”通常以某种类似面料的小样做示范,外加一些文字性描述。国内大多数服装公司没有自己的专职面料设计师,好一些的企业最多只有纹样(面料图案)设计师,因此所谓的“面料设计”环节也多由服装设计师完成。由于对面料纺织结构与工艺知识欠缺,设计师往往并不能切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使得整个面料打样过程需要至少两三个甚至四五个来回才能最终确定面料样品。这个过程不仅浪费时间,也很浪费材料。在海外完成艺术专业的学习回到家族企业的郑琦,决定“颠覆”传统的纺织工厂工作模式,让设计师们的工作更高效便利。用NAO做虚拟面料设计来提高作业效率
在纺织服装业的供应链中,最漫长的环节就在纺纱与面料织造当中。正常情况下,大多数面料从下单到交货周期为60-90天,这其中面料的设计与开发又是最占用时间的,而虚拟面料设计便可大大提高面料设计效率。
当下行业内的“虚拟面料”大多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大多数企业用专门的面料扫描仪将实物面料扫描到计算机中以实现其“虚拟”的形态,或者由面料设计师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一笔一划地“画”出面料。郑琦则拆掉了父亲的一台织布机,让计算机工程师用3D模型在电脑里为每一个部件精准建模,随后在虚拟世界“搭建”一台织布机。使用这台虚拟织布机,即可在电脑中“织”出一块虚拟面料。
虚拟织布机的实现,可以大大减少与设计师的沟通时间并缩短打样时间。待所有技术与工艺指标在线确认后,工厂只要做一次实物打样确认便可开始大货面料生产。
这个项目在青甲内部被称为“NAO”项目。NAO的构想并不仅仅是在虚拟空间里织布那么简单,青甲在芜湖还有自己的小型飞机与小型潜水艇设备。这些设备将被用来清理海平面的漂浮物与打捞海底渔网,之后这些废弃材料将被回收做成纤维,随后利用NA3虚拟织布工艺实现虚拟织布,再用这些回收纤维织成实物面料。
不需要建模就能实现3D模型的设计软件
所谓3D设计,即通过以仿真实物的立体形式在虚拟空间呈现虚拟产品的技术。3D模型设计较早就已经在汽车、家用电器、建筑设计等行业中使用,但在服装行业里运用则是近四五年的事情。服装3D设计的滞后,一定程度上与服装的非标品属性有关。因为属于非标品,导致影响衣服3D建模的不定因素有很多。比如,同样一款衣服,若人体尺寸不同、使用材料(面料)略微有差异,就需要重塑整个3D模型,这也导致3D服装设计软件目前对于学习者还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即使成为一个初级技术掌握者,差不多也需要近一个月的学习。如果要成为熟练者,则至少需要3-6个月的时间。另外,对于许多只擅长平面绘图而不擅长制作衣服的服装设计师而言,3D设计软件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三维空间思考能力也是一个门槛。
“设计师们应该将精力花在创意与美学上,而不是学习如何使用(复杂的高科技)工具上!我们要做的便是为设计师们提供他们不需要怎么费劲儿就能帮他们实现创意的工具。”郑琦说道。因此,青甲创造了一种不需要建模即可帮助设计师将平面图转换成3D模型的AI工具软件。通过这个软件,设计师只需要像平时那样画出衣服的平面效果图,AI便会试图通过设计师画的款式“推测”出设计师可能想实现的款式立体图是什么样的。
用NFT解决设计师才华浪费与版权问题
设计师工作中还有一个痛点,那便是所谓的“选款”模式。在大多数的服装公司,假如设计师开发一百个款式,最终投入生产并上市的占比大约只有一半,有时甚至更少。选款通常由专业买手(采购)来做,因为采购预算有限,买手会将大部分预算分配给他们认为的“爆款”,但毕竟能成为爆款的产品只是少数,这就意味着相当多的设计师开发的新品最终根本无法上市。选款模式无论是对设计师还是企业,都可被视为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以及物料与时间成本的浪费。郑琦设想,设计师可以将这些未上市的设计图转换成NFT(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质化代币”,适合于诸如图片、视频等数字资产,是具有唯一性的“加密货币令牌图”),并在NFT平台上售卖。
NFT也有利于解决设计行业一贯被诟病的抄袭问题。相比于音乐、电影、文学、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滞后”的。之所以如此,与服装品类的特殊性有关。服装设计要素包括面料、款式、色彩、制作工艺与图案设计等。除了图案设计较为容易界定外,其他方面都很难界定“抄袭”的界限。比如,两款看似一模一样的产品,其中一款采用了不同的面料,这是否就该被判定为“抄袭”?多大程度的改变才不会被认为是“抄袭”?另外,服装行业更為特殊的方面还在于大家都会追流行趋势,因为追了共同的流行元素而使得产品看上去高度相似,是否算“抄袭”7这一切导致了服装设计在法律上的认定难度非常高,而NFT则锁定第一个发布者(通常也是创作者)即为“版权”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