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探索,农田在悄然“变形”
2022-05-30段羡菊赵久龙郑生竹
段羡菊 赵久龙 郑生竹
从江淮沃野到华北粮仓,大部分秋粮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时节。与过去相比不一样的是,一些地方的农田在悄然变形,“巴掌田”“斗笠田”“皮带田”减少甚至不见了,成方连片的“大田”相应增加了。变形的原因,是这些地方正在推进的名称不一、但主旨为“小田”变“大田”的改革探索。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促进农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小田”变“大田”的有关探索,已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
农田变形探索的多重路径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前提,以打破田埂、田沟界限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为目标开展的“小田”变“大田”探索,是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的新动向,体现了农村基层的创新力量。其中,有三种类型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种类型是“多户一田”和“一户一块田”并行。江苏省盐城市是长三角地区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项已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的改革举措,已经推进试验了3年。2019年,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盐城市亭湖区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承包权不动,将“一户多块田”变为“多户一块田”“一户一块田”,划分流转区和自种区。在流转区,由接受流转的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主专业化经营;在自种区,让想种田、能种田的农户种上好田。
亭湖区首批试点的431户农户共有承包地2790亩,以前分散为1123块小块田,改革后集中成147块田。其中,101户农户选择自种(一户一田),330户农户选择流转(多户一田)由8个家庭农场经营。改革后田埂分界虽已不见,但原始田块位置通过测绘留存档案,各户土地确权总面积保持不变。目前亭湖区的改革已向盐城全市推广。
第二种类型是“一户一田”。这种类型的探索相对“多户一田”的形态出现要早。近十年来,安徽、湖南、江苏等地都有乡村开展这类试点,安徽部分县推进力度较大。在村集体组织下,以户为单位,以原土地承包分地人口为基数,通过互换并块的方式,将原来四分五散的承包田合并成一块,成方连片。
第三种类型是“一户一田”和“一村一田”相结合。2022年7月,安徽省濉溪县五沟镇举行了相关发布会,通过示范带动,全镇21个村全面推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其中,庙前村实现向“一村一块田”的转变,全村的田块经过“一户一田”改革形成大块后,农民委托村集体发包给一家国有农业企业,再由国有农业企业委托给村合作社和一些种粮大户托管种植经营。
一些地方探索出现的田野“变形记”,在之前经历了较长的演化过程。盐城试点推行的“多户一田”,其前身借鉴可上溯到盐城市射阳县2013年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曾尝试推行的农户“联耕联种”,即消除田块间的田埂,以打明暗桩、画线等形式标明各家界限,开展互助种植,但其本质还是各家在种各家的田。
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对农田保护的投入……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小田”变“大田”探索注入动力的时代因素。变的是田土的形态、位置,不变的是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权和承包面积——在法律、政策支持下,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形势的变化,一些乡村通过创新手段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其现实合理性与必然性。
初显多赢局面
“小田”变“大田”不仅因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让田野更美丽,同时实实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初步出现让涉农主体、村集体、小农户等各得其所,有利农田保护和粮食生产的多赢局面。
利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增产。亭湖区试点镇村种粮大户每年亩均小麦增产42.5公斤、水稻增产78公斤,由于统一耕种提高了产量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利于增加农户租金和促进就业。亭湖区黄尖居委会村民唐步英表示,每亩租金两年前为400元,改革后流转委托村委会出租涨到了900元。多省试水“小田”变“大田”的乡村,较普遍反映农民获取的土地流转租金明显上涨。
利于机械化种植降低耕作成本。据亭湖区农业农村部门测算,试点镇村的种粮大户每年亩均用种量减少2.6公斤、用肥量下降5.8公斤、机用费减少80元。
利于减少纠纷维护农村和谐。东台市农业农村局戴刘建、臧月祥介绍,陈章村实施“小田变大田”后,减少了因承包面积、界址不清、水系不畅等引起的信访纠纷,有效地化解了土地二轮承包期间甚至一轮承包时就存在的遗留问题,村风民风有了好转,村集体的公信力得到增强。
利于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依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试点地村集体不少向承包土地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或龙头企业收取服务费,以应对承包期间可能出现的一些纠纷及公共设施维护的服务事项。据了解,这项费用為每年每亩20元至80元不等。
利于培养专业化种粮队伍。在盐城,50岁以下的种粮大户不断增加。这里的农业干部分析,由于“小田”变“大田”刺激吸引了一批能人大户投入粮食种植,种地后继乏人问题有所缓解,种粮能手发挥示范作用将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农村产权交易指导处负责人胡顺平表示,“小田”变“大田”改革符合政策导向,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启示,建议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稳慎推进,始终保证让农民受益。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杜海蓉表示,“小田”变“大田”试点应当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开展,可以在平原农业区先行逐步探索,然后不同地理类型的乡村借鉴尝试,政府可以分类进行农田改造的资金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