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2022-05-30于洪涛
于洪涛
家乡辽宁东港地处黄海北岸,享有“中国贝(蛤)都”之称,餐饮业极有特色,其中以烹饪梭子蟹、对虾、海螺、海蜇、雜色蛤等当地海产品著称。近些年,东港的内陆河蟹渐登大雅之堂,其中酱制做法尤为火爆,成为一道名菜,独领风骚,声名远扬。
家乡有条小河直通大海,儿时在河里摸鱼,偶尔也能摸到河蟹。用草绳子穿成串拎回来。但当时没有人把它们当作食材烹饪,知道它是药材,把蟹盖扒开晒成蟹干,卖给供销社。这种可以挣钱的方式诱惑着我们一帮少年,难免起早贪黑下河摸鱼捉蟹。这让母亲担心,到河边喊我们回家,还骂我们几句。那种场景刻骨铭心。后来,母亲还在这条河边送我们远去求学,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现如今,已为人父的我,摸鱼捉蟹的体验没有了,但仍与河蟹有着关联。外地生活的女儿即将回家,打电话说想吃酱制河蟹,我早早准备好等她回来。看着女儿大快朵颐,让我想起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闸蟹根据产地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3种。家乡所产一般称为河蟹。和南方相比,有3种不同点:一是叫法上不同,南方统称螃蟹;二是个头上不同,南方有的地方河蟹个头大些;三是吃法不同,南方吃得“细腻”,有专门工具配合剥壳使用,不像北方吃法简单粗犷,用手剥壳“手到擒来”。
东港地区河蟹养殖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河蟹在东港地区还只限于自然繁殖和生长。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出台开始,才推行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兴办相关产业,和南方相比起步较晚。家乡政府专门到长江流域参观学习河蟹养殖技术,又借鉴了盘锦等地的河蟹养殖经验。在此基础上,由政府主导,通过示范引导,扩大河蟹养殖规模。产业发展靠科技进步支撑,经过多年的努力,家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河蟹养殖产业链。辽东半岛从此成为东北地区河蟹养殖重点区域,辐射全国。
进入21世纪,东港的河蟹产业发展,由养殖向相关餐饮业转变。在东港当地,河蟹是食中珍品,素有“不上河蟹,不上档次”的民谚。打造河蟹美食产业,一直是业内人士追求的方向,并结合全国经验进行了大胆探索。
河蟹的成熟期一般在农历八九月,八月十五左右河蟹开始肥硕,母蟹蟹黄逐渐上满,这时候的河蟹口味上乘。河蟹的吃法多种多样,包括蒸、炸、炒、酱等多种形式。蒸河蟹需要将蟹肚子朝上放入蒸屉,避免蟹黄流出。冷水下锅,水开蒸20分钟即可。食用时去掉沙包和腮,可以佐以蒜酱增加风味。炸河蟹做法也很简单。把河蟹洗净,去掉沙包和腮,切块,裹上用鸡蛋调和的面糊,放在油锅里炸,炸至色泽金黄即可。这样炸出的河蟹可以带壳吃,蟹壳中含有钙元素。而炒蟹,则可以将蟹切块后酱炒、辣炒,也可以配菜炒。
极具东港特色的河蟹做法是酱蟹。传统的酱蟹做法如下:把新鲜且大小适中的河蟹用刷子刷洗干净,放到筛子里控干水;打开蟹壳,去除里面的腮等内脏;把蟹切成数块,蟹爪也剁成节,用刀背将蟹爪外壳敲碎,使之容易进味;把蟹块放到容器里,倒入浓酱油,等酱油充分地渗透蟹肉后,将酱油倒出;把配料如葱、姜、蒜、辣椒圈及佐料如辣椒粉、胡椒粉等放入腌过蟹块的酱油里,做成调料酱;在酱油腌过的蟹块上,均匀地抹上调料酱,然后装入无水无油的坛子或玻璃瓶里;约10天至半个月,当调料酱基本都渗进蟹肉时,即可食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就把蟹肉冷冻,然后化开食用。酱制河蟹,可以配菜混搭,也可以单吃就饭。虽然是生腌做法,但酱蟹闻起来香,吃起来鲜,足以带来别样的味蕾感受。酱蟹制作及食用方法都很简单,易于操作。
河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同时,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裨益,对治疗血瘀、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一定效果。河蟹作为中药,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湿退黄、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不过,河蟹虽是美食,也有不宜食用的人群和不适宜搭配的食物。因此,有疾病的患者在食用前,须要遵从医嘱。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便捷的销售渠道让酱制河蟹供不应求,迅速成为东港地区的一张名片,享誉全国。如今,在外地生活的女儿不用回家,在当地也能吃到家乡的酱制河蟹。
东港如今的生态环境优美,山青水绿。徜徉在家乡小河边,望着潋滟的河水,虽然看不见在水下游弋的河蟹,却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家乡群众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家乡也会越来越美丽、和谐、安宁。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