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中心文化建设之我见

2022-05-30沈望舒

北京纪事 2022年9期
关键词:运河中心文化

沈望舒

在悠悠千载俯瞰运河的燃灯佛舍利塔下的三教庙地区,儒释道共存: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修葺完成,周边大片仿古挑檐屋顶,很有风貌区意境。

在北京首家乡镇博物馆门上方,红学家冯其庸所题“张家湾博物馆”六个金字熠熠生辉。馆前厅篆字印章状“漕运古镇 运河明珠”灯箱醒目,展厅迎门玻璃柜中有让红学界热议的“曹雪芹墓葬刻石”。

2016年,曾游最早复航的一段运河及其森林公园,虽行程有限、用时不长,却印象颇深:领略“临水而建,一河两岸,逶迤二十四里”倩影,远眺北京市政府办公区工地塔吊林立的繁忙……

如今,“副中心”雏形面世。

位于通州的城市副中心,相对北京老城为核的首都主城区,属为治理首都“城市病” 的新建功能区。副中心建设,虽然少些“保护古都风貌”压力,多些对标世界前茅、取道当代文明的空间,但同样肩负凝眸高质量的责任。

目前,“副中心”已呈多元文化魅力。

任何文化服务,最终都靠消费者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安身立命。内容为王、价值为要、魅力为核的文化传播,决定着副中心“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含金量,“创造历史、追求艺术”到位率。

拒绝平庸

内容建设,强调视角出新,扬长避短,减少重复(无论是重复他人还是重复自己);强调通过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内容,讲好首都文化故事;以新颖“打开方式”,为文化赋值赋能。

在副中心博物馆工地,见到两个名称:首都博物馆分馆和大运河博物馆,两者都有彰显文化“较高水准唯一性”取向的创新空间,都在“讲什么和怎样讲”方面,有着值得探讨的遴选取舍。

关于前称,存在未来主馆“都”、分馆“城”之说。倘若仅仅沿旧例弥补缺憾——于主馆通史部分纠正下限长期滞留1949年的怪异,接续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阶段的编年,仍然不谈首都核心功能主题,是为一种选择。反映中国首都发展成就,透视北京因都而立而兴规律,文明互鉴古今中外首都佳美,通过坚持、优化核心功能力以强都促强国,则是一种境界。毕竟,高度影响格局,角度决定立场。毕竟,对首善特质的向往与追求,需要历史主动与文化自觉。

关于后称,亟需审时度势、核心要义和有竞争力的“北京表达”。只有战略上把握了运河文化,才能在副中心建树特色的叙事与话语体系。

沿河多省市早已久吃“运河文化饭”。近年里中外运河文化会展、论坛、节庆连绵起伏,主题博物馆众多。成立于南京的 “大运河博物馆联盟”, 发起方竟有全国32家博物馆……就聚合主题资源而言,一般性锦上添花难且无益。

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表达,需要阐明运河于历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要突显“初心”:国内开凿、完善运河体系的目的,专在各届京师的巨大消费,重在国家治理战略举措。北京大学教授唐晓峰之 “大运河永远朝向京师”的观点,堪称 “京说”运河点睛之笔。据此阐发元代郭守敬引白浮泉水到积水潭兴大港之妙,连通州抵皇城边航运之极;阐发伴随历代大运河历史的“首都文化功能”:借清代苏籍名士沈德潜17次科考均经运河乘船进京的记录,可述事关政治、吏治等道统的科举文化诸多秘辛;借曹雪芹及《红楼梦》人物的江南、运河、通州、京城迁徙,可讲昔日社会生活的烟雨风云;借清中期北京会馆上千座、房屋数万间,涉及当时的23个省1700多个县的现象,可析社会“精英”京师聚散与运河的文化传播因缘……

中华文明的首都能量辐射,是不弱于“漕粮”一众物质的精神伟力。

拒绝碎片

提升人气、汇集人流、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文化消费,变文化资源为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副中心建成开放的压力与机遇。

副中心目前珠玉在盤,再加潞城考古捷报频传,探明汉代窑址32座、历代墓葬338座;大中小名校进驻,包括人民大学新校区等;特色小镇纷纷亮相,国家大剧院舞美艺术基地、市新华书店出版会展贸易中心等文化产业主体入列……

服务当地与吸引外来,是副中心共同体文化的一体两面,特别应视“吸引外来”为文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古人“近者悦、远者来”是指文化精彩的绩效。副中心亟需从思想与组织上尽早进入运营期的顶层设计、统筹、统管,要选人物带队伍,政府倡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着手全域、着力全链协调组合。

譬如,不妨调动“环球主题公园”游客兴趣实现在通州的“二次消费”,小试“通州美好”产品(水路观新容,码头赏“绿心”,张湾读史、宋庄看画、台湖习艺,商务区就餐、大剧院看戏……),用“套餐”式文化供应链,使全域共创、共建、共享逐年递增的访客消费红利,开辟在品牌级“文化森林”统摄下“文化树木”竞相蓬勃的未来。

拒绝循旧

文化是流变度很快的领域,无论单体还是群落,坚持向上向善向前向美的自我奋斗是硬道理。自觉接受目标市场关于吸引物、提供物、获得物的苛刻三问考验,不断得到规模化消费者青睐,方能安身立命、拥有将来。

副中心建成文化场馆设施等硬件,为万里长征第一步;完成首度策划与内容展开,不过是第二步。直到获得时间和使用消费方较高满意度的评价考核,创业阶段才告一段落。因此,项目、尤其重点项目,都应践行“道器合一”原则,自问所制作的产品将给社会带去怎样的价值,在首都及国家文明体系中会创造怎样的效益。而后,精益求精地对内容凝练打磨,不断改进呈现方式,用深度创意和科技手段以增文化传播动能。譬如,“北京环球影城”添加中国元素,就有较大的探讨空间,因为创意能级的攀升不会一蹴而就。

副中心文化建设冲刺阶段要义:一在重点项目的内容“神塑”:担起“梁柱”使命,产生磁场效应。二在各层次项目的“强身健体”、新业态辈出。文化“金字塔”,除“环球”旗舰、三馆重器等,还有赖全域中群星璀璨。如因地制宜优化绿芯、大运河两森林公园结构,将单一“观景” 向综合体验景区升级。如效仿“三星堆”考古文化传播,对潞城文遗、三教庙、通运桥、萧太后运粮河等传统带大力资源化建设,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业态再造,使古代风貌延展厚度、联动互动。例如将通运桥有“五分钟景区” 提升为以真文物为旗、网红配置为线、可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半小时以上景区:整体融入张家湾历史,于桥头通衢复原传说中的“曹家老铺”,两侧复建百米商街,街面桥面上摆上清代人、车、马的组雕,给研学与沉浸型文化提供新场景……

综上所述,当副中心形象已现宏大、美好、时尚端倪,内涵填充步入实质操作时,期待减少遗憾,让副中心文旅成为新的时代经典。

摄影 常鸣 编辑 韩旭

猜你喜欢

运河中心文化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