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与实施

2022-05-30孟丽君

天津教育·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

孟丽君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笔者结合实践,从精心设计,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尽心实施,以音乐学科属性为特点;用心评价,以音乐进中考为落脚点三个方面,探索了初中音乐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其中,从主题单元模式化的教材分析、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探索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前提、关键和切入点;从注重纵向聆听、课堂实践、精讲多听,探索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途径;从利用评价量表、运用微视频、巧用任务单等,探索优化过程性评价策略;从采用上机联考模式、自主选择测评内容、运用评价量表等,探索改进终结性评价方式。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学要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实践,笔者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精心设计,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进行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以主题单元模式化的教材分析为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前提

主题单元模式化的教材分析,应围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来确定教学主题,提炼出本单元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素材,聚焦形成本单元主题教学的大观念,将教材及相关素材整合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山教版七年级《依呀呀噢咧噢》一课选自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三)—非洲与美洲”,与六年级上册的“环球之旅(一)—亚洲之声”、六年级下册的“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形成一个“音乐环球之旅”系列。通过系列单元的学习,拓宽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和视野,达成《音乐课程标准》中“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本理念。教学实践中,在“环球之旅——非洲”的主题单元模式下,形成通过学习非洲歌、舞、乐,感受和表现非洲音乐的大观念。以此为据,在非洲歌曲(歌)—非洲舞蹈(舞)—非洲鼓(乐)中逐步感知非洲的音乐特点,拓宽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以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目标为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统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目标要始终依据课程标准,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作为制定的出发点。

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基准,教师应将课程标准内化于心,抓住音乐学科特点。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生、学校、区域的实际水平,做出长远、整体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规划。初中学段音乐教学最终应落实在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师应纵观每个学生的音乐成长,结合学校、区域内音乐教育水平,进行级进式教学目标的设置。

例如,音乐表现领域之一演唱,在初中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级进设置为: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纵向倾听作品和正确演唱的习惯,引导学生喜欢演唱,自信唱唱歌、唱好单声部歌曲,具备进行轮唱的能力;初二年级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演唱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作品的能力,积极开展小组合唱队;初三年级的教学目标为培养班级合唱队,班级合唱队具有演唱二、三声部合唱的能力,并能参与区、市级班级合唱比赛等。在教学目标制定上分层,统筹整个初中学段,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以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为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学生是音乐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的主体。探究性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鱼咬尾”旋法的学习,仅运用讲解法,学生难以理解,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效果会大不相同,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演唱、演奏、创作水平混编分成学习小组,每小组5~6人,一名小组长,一名书记员。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分工,形成合作式学习。“鱼咬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步骤如下:1.教师下发任务单,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谱接龙视唱,发现旋律的首音和尾音环环相扣的规律,总结出“鱼咬尾”的概念。2.小组合作完整地演唱旋律,体会“鱼咬尾”旋法在旋律进行中的作用,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深入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3.根据任务单中提供的第一句旋律,采用“鱼咬尾”的旋法进行旋律创编,将音乐知识学以致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度学习。整个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培养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作能力,实现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尽心实施,以音乐学科属性为特点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审美感知素养、艺术表现素养与文化理解素养,与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相对应。

(一)注重纵向聆听,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素养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特别是多声部作品体现了声音的纵向多层交织,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它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音乐内在美、提高音乐学科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多声部作品的聆听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多声部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纵向立体聆听感知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感知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山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如歌的行板》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设置“水果合唱”游戏,让学生通过重复演唱水果名称形成简单的四声部合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纵向聆听,获得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聆听主题A时,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的变化,用耳朵捕捉主题旋律由哪个声部演奏,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的提升;聆听主题B时,引导学生从关注一件乐器、一条旋律线,到分析弦乐四重奏四条旋律的情绪、力度、速度、调式等音乐要素的不同,感受它们之间的配合与进行。通过纵向聆听,培养了學生感知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注重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素养

初中音乐教学应引导学生在演奏、演唱、综合艺术表演、创编等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审美,提升自我的艺术表现素养。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习、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体验音乐美感,激发了音乐表现与创造力,提升了音乐艺术表现素养。例如,在山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教学中,在“任务单”的引导下,教师利用“多觉联动”的学科融合方式,让学生根据聆听的感知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图形。又借助口风琴吹奏乐曲双主题旋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素养。

(三)注重精讲多听,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素养

初中音乐教学应引导学生将音乐艺术放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学习,通过艺术表现和音乐感知等方式,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人文内涵的理解。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课堂教学注重少讲、精讲,把学生的聆听放在首位,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例如,在学习山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茉莉花》时,在学生唱会歌曲后,教师应思考如何唱好、唱出江苏民歌的韵味。首先可以通过微视频《“茉莉花”的前生今世》,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传承历史及地方发音特点。这样,学生再演唱时就会在理解文化的前提下,将“吴侬软语”的吐字发音演唱出来,唱出歌曲的地方韵味。同时理解同叫《茉莉花》,为什么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的音乐表现差距如此巨大。音乐文化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中国民歌的学习奠定了文化基础,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素养。

三、用心评价,以音乐进中考为落脚点

音乐进中考是实施艺术教育规范化、普遍化的突破口,能够有效提升人们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对初中音乐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音乐进中考的成绩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在日常教学中将评价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有效结合,把中考作为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一)注重优化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对促进学生规范学习音乐课程、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升音乐核心素养有着積极的意义。

1.利用评价量表增加学生音乐表现素养。过程性评价应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考勤、学习参与程度、小组合作表现,利用评价量表做出细致的量化管理,利用评价量表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给予语言描述性的指导。例如,歌曲演唱的音准问题。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演唱中的优点,例如能够有感情的、自信地演唱等;然后指出音准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演唱时注意倾听自己的声音,通过小声跟唱、模唱的方法来改善音准问题。过程性评价还包含对学生的音乐评述和音乐活动参与情况的评价,比如“班级音乐会”评价法等,借以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展现自我艺术表现素养。

2.运用微课、微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素养。教学中,教师应统筹规划学段、学年、学期评价内容,按照学期将音乐基础知识制作成微课、微视频,每节课播放给学生。微课、微视频具有知识点突出、趣味性强的优点,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根据教材编写体例,初一年级将中国民歌的分类(《神州音韵》单元)、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八音之乐》单元)、西洋管弦乐队(《管乐和鸣》单元)、中国民族管弦乐队(《金色的秋天》单元)、歌曲的演唱形式(《祖国颂》单元)等制作成系列微课、微视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实效,还能增加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储备,提升音乐文化理解素养。

3.巧用任务单、课堂作业、课间音乐增加学生音乐审美感知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单、课堂作业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评价时,注意将学生自评、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初中音乐教学受课时限制,教师可以利用入校、离校等课间时间,选择音乐课本中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校园广播,让学生磨磨耳朵,提高音乐审美感知素养。

(二)关注终结性评价方式的综合化

1.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用上机联考模式。将初中学段所学的音乐内容以聆听考题为主的方式进行上机测评。学生在计算机上随机抽取题目,题目形式为选择题、节奏击打、视唱主题、音乐评述等。终结性评价的成绩以等级+分数的形式呈现,要体现以评促教,以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提炼出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以聆听、演唱、律动等实践加以巩固学习,避免应试化教学。

2.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基本技能测评内容。音乐作为美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在演唱、演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天差距。结合艺术课程标准,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初一、初二年级进行艺术课程的学习,主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基础水平,进行音乐专项技能学习的选择。音乐专项技能包括合唱、课堂乐器、戏剧、舞蹈等,学生自主选择后的音乐专项技能,就是其终结性评价的内容。

3.建立客观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终结性评价量表。任何评价没有标准就失去了意义,终结性评价量表的制定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且操作性强。特别要注意的是,评价量表的制定要体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

(三)注重教学内容评价的综合性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并不是很注重对音乐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总是习惯性地按照教材目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无效的。然而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在这整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过从课本内容中进行挑选和分析,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标准的制定,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更精准的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找到乐趣,还能学到一些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音乐教师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学到应学的知识,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注:本文为东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编号:145JGZX21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音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音乐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