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水地区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探讨

2022-05-30赵明旺莫波飞张桂姣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福寿螺稻田防控

赵明旺 莫波飞 张桂姣

摘 要 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影响水稻生产。目前,福寿螺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稻田中被发现。为给融水苗族自治县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提供参考,更好地消灭福寿螺,综述了稻田福寿螺防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福寿螺;防控技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S966.28+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36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叫苹果螺、大瓶螺和金宝螺等,原产地在南美洲地区[1],属于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的一种软体动物[2]。福寿螺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作为一种食物引入我国[3]。但后来由于过度养殖、口感不佳等原因,福寿螺常被弃置野外。在我国南方地区,福寿螺蔓延迅速,为害了当地水生植物,破坏了生态平衡。21世纪初,福寿螺先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我国生态环境部列入外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4-5]。作为一种入侵性生物,福寿螺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稻田中被发现。为提高融水苗族自治县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水平,笔者在介绍福寿螺生物学特性、主要为害的基础上,综述了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  生物学特性

1.1  外观形态

1)螺卵。螺卵为圆形,卵的直径约2 mm,鲜红色或粉色(见图1)。卵粒整齐地粘连成椭圆形的卵块,卵粒之间随着时间而粘附性增强,不易脱落,硬度也会变大[6]。卵块大小不一,小的有几十粒,大的有数百粒。

2)幼螺。幼螺壳薄且体型较小。螺体黄色有黑褐色斑,1~2个螺层,略呈透明状。

3)成螺。福寿螺成螺包括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7]。据观察,福寿螺成螺个体较大,壳薄而脆,呈右旋,螺旋部较为低矮,体螺层膨大,缝合线为浅沟,脐孔深而宽,有4~5个螺层,在自然界中常见其外观呈黄褐色或橄榄绿色,甚至灰暗,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

1.2  繁殖性能

福寿螺属于热带两栖螺类,雌雄异体。每年3—11月是福寿螺的最佳繁殖时期,其中夏季繁殖最为旺盛。一般在交配后(见图2)的3~5 d开始产卵,1次受精可产卵达10次,每次产卵200~800粒。受精卵在外界环境中经过10~15 d后,孵化成幼螺。幼螺发育3~4个月达到性成熟。福寿螺1年可繁殖1~3代[7-8]。

1.3  生活习性

福寿螺具有避光性,白天活动少,晚上及阴天活跃。栖息地主要分布于河流、池塘、小溪、沟渠及水田等淡水环境(见图3)。水分不充足或受到外来刺激时封闭螺口,静止不动。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 ℃,超过35 ℃时生长能力下降;生存的最高水温为45 ℃,最低是5 ℃,有蛰伏及冬眠的习性[9]。

2  主要为害

2.1  稻田为害

福寿螺不仅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而且繁殖速度快。因此,福寿螺一旦流入稻田繁殖,将对水稻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稻田生境中,福寿螺主要以水稻秧苗茎秆及叶片为食(见图4),导致的减产率在30%以上[10],是我国水稻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有害物之一[11]。广西也曾出现过福寿螺成灾的情况,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12]。

2.2  其他为害

1)福寿螺大量繁殖,食量大,而且食物种类多样。除了水稻,福寿螺还会以菱角、空心菜、茭白等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的旱生植物为食[13],从而对整个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福寿螺会破坏水体环境和生态平衡,定居后大量繁殖,威胁当地物种(鱼类、贝类和螺类)的生存。3)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人们食用生的或半生的福寿螺就可能感染管圆线虫,严重者会危及生命[14]。

3  防控技术

3.1  物理防控

1)清卵。福寿螺的卵有颜色,容易被发现和区分。在5—8月产卵高峰时,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摘除。此外,可采取诱集福寿螺到某个区域产卵,再集中销毁的方法。例如,通过田埂插木桩或者竹片等方法引诱福寿螺攀爬产卵,然后进行集中铲毁。2)灭螺。福寿螺的繁殖受到气温的影响。在冬季其繁殖能力下降时,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控[15]。有报道称,在田边撒放辣椒叶、烟叶等,可以直接诱杀福寿螺[16]。干旱对福寿螺具有一定的胁迫效应,可通过放干稻田中的水,旱死部分福寿螺[8]。由于福寿螺可通过水渠等水流进行传播,故在灌溉渠道及稻田进水口处装上隔网,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福寿螺流入稻田中。

物理防控方法虽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但容易产生遗漏而致杀灭不全,同时耗时耗力、成本较高,防治效果不尽人意。

3.2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是目前防控福寿螺的主要手段。市场上流通的化学杀螺剂为6%四聚乙醛制剂,虽然其杀灭福寿螺的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17]。在杀灭福寿螺卵的研究中,WU等通过应用吗啉能抑制福寿螺卵块的孵化,然而吗啉对人体健康、水质等都有不良影响,并且是易燃易爆物品,因此在實际应用受到限制[18]。陈泽柠等研究发现,40 g·L-1的氯化钙对福寿螺卵有很好的杀灭效果[19]。另外,碳铵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福寿螺的作用。党绍东等通过研究发现,每667 m2稻田投入碳铵20~30 kg,并把田水深度控制在1~3 cm,可有效防治福寿螺[20]。但在使用中,要考虑碳铵在环境中容易挥发及随田水流失等原因而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的情况。

此外,“百螺敌”、硫酸铜和“贝螺杀”等药物都能起到杀灭福寿螺的效果,但都有一定的缺点。“百螺敌”的药效较慢,需要提前施放,这会受到天气及流水的影响。硫酸铜是重金属盐,大量使用对水体有严重污染。“贝螺杀”在防控福寿螺时,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如果控制不严,水体很容易被此药物污染[13,21]。

3.3  生物防控

福寿螺壳薄肉多,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是水产类、禽类的理想饲料。合理利用福寿螺的天敌,既能灭除福寿螺,也能达到农作物和水产品双收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鲤鱼和青鱼对壳高小于20 mm的福寿螺的控制效果明显[22-23]。中华鳖能灭除福寿螺卵和一定规格的福寿螺[24],Shengzhang D[25]在研究中华鳖对福寿螺生长影响中发现,每667 m2稻田放养30~50只中华鳖能够有效防控福寿螺。利用鸭子的野食性和杂食性的特点,采取稻鸭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福寿螺,有效地减少农药、除草剂、灭螺剂的使用;在灭螺效果上,螺个体越小,控制效果越强[26-27]。但是,个头较大的福寿螺难以被鸭子吞食,会导致灭螺不彻底。有文献指出,钳嘴鹳等鸟类能够影响稻田福寿螺的种群发展和危害[28]。然而,目前鸟类防控福寿螺的方法很少被研究并开发利用,目前更多的是依靠自然界中的天敌食物链作用。

福寿螺的生物防控还可利用其植物天敌。周兵等研究发现,血水草提取物不仅对福寿螺卵的孵化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其幼螺和成螺能被不同溶剂提取液毒杀[29]。曾坤玉等研究表明,用乙醇提取的五爪金龙饱和水溶液能够杀灭福寿螺,并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但五爪金龙防控福寿螺的广泛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30]。此外,茶籽饼能够有效杀灭福寿螺,对水稻的生长无影响,但要考虑茶籽饼的投放量、撒施后田水处理,以及对鱼类的毒性作用等[31]。植物源灭螺剂具有对环境生态影响低、非靶标安全、来源广泛、成本低等特点[32]。因此,深入研究植物对福寿螺的防控机制、研发复合型植物源绿色农药是未来福寿螺防控技术研究的重点。

4  结语

目前,关于福寿螺防控技术研究很多,但是使用效果或安全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研究还需要推广。就融水苗族自治县地区而言,福寿螺主要通过人工有意识引进、无意识携带及自然传播3个途径传播。除了积极应用研究前沿的方便、高效、安全的方法技术外,还应对本地区农户宣传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危害性,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灭螺,一旦发现并及时灭除。只有从上自下一致重视福寿螺的防控,采取措施,因地制宜,预警和防控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福寿螺,减少农业损失。

参考文献:

[1]  Darrigran G, Damborenea C, Tambussi A. Pomacea canaliculata (Mollusca, Gastropoda) in Patagonia: potential role of climatic change in its dispersion and settlement[J]. Brazilian Journal of Biology Volume,2011(1):8-13.

[2]  Hayes KA, Joshi RC, Thiengo SC, et al. Out of South America: multiple origins of non-native apple snails in Asia[J].Diversity & Distributions,2010,14(4):701-712.

[3]  俞曉平,和田节,李中方,等.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J].浙江农业学报,2001(5):9-14.

[4]  陆庆光,干海珠.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生物[J].世界环境,2001(4):42-43,49.

[5]  缪绅裕,李冬梅.广东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危害与防治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414-418.

[6]  王智.苹果螺实验种群的繁殖习性研究[J].内陆水产,2003(2):34-35.

[7]  梁羡圆.我国新近引进的一种水产贝类养殖新品种——大瓶螺(Ampullaris gigas Spix)[J].海洋湖沼通报,1985(1):81-82.

[8]  曾婷婷,梁刚,李波.福寿螺绿色防控技术与应用方法[J].四川农业科技,2020(4):40-41.

[9]  何福林,陈才.福寿螺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J].中国农村科技,2005(9):32.

[10] Takashi WADA.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the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Gastropoda: Ampullariidae) in Japanese Direct-Sown Paddy Fields[J]. Jap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Quarterly Jarq, 2004,38(2):75-80.

[11] 周卫川.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风险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4(6):37-39.

[12] 董朝莉.福寿螺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在广西的分布与危害现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13] 李易珊.福寿螺入侵 复合方法防控[J].海洋与渔业,2020(10):23-25.

[14] Komalamisra C, Nuamtanong S, Dekumyoy P. Pila ampullacea and Pomacea canaliculata, as new paratenic hosts of Gnathostoma spinigerum[J]. 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 Public Health,2009,40(2):243-246.

[15] 李云明,叶建人,顾云琴.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84.

[16] 司升云,王攀,杨帆,等.武汉水生蔬菜新害虫——福寿螺[J].长江蔬菜,2020(17):57-58.

[17] 苏奕人,王友志,陈慧健,等.复配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杀灭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13-117.

[18] Wu D C, Yu J Z, Chen B H, et al. Inhibithion of egg hatching with apple wax solvent a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olden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J]. Crop Protection,2005,24(5):483-486.

[19] 陈泽柠,罗雪梅,廖娴,等.氯化钙对福寿螺卵块的杀灭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1):156-161.

[20] 党绍东,陈景成,朱豪红,等.碳铵防控稻田福寿螺技术研究[J].广西植保,2010,23(4):8-10.

[21] 李小慧,胡隐昌,宋红梅,等.中国福寿螺的入侵现状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229-232.

[22] Yusa Y, Sugiura N, Wada T. Predatory Potential of Freshwater Animals on an Invasive Agricultural Pest, the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Gastropoda: Ampullariidae), in Southern Japan[J]. Biological Invasions,2006,8(2):137-147.

[23] Kelvin, K. L, Ip,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vasive apple snails by two species of carp: Effects on non-target species matter[J]. Biological Control,2014,71:16-22.

[24] 郑许松,吕仲賢,陈建明,等.放养中华鳖防治茭白田福寿螺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5(1):63-65.

[25] Shengzhang D, Guowan Z, Xiaoping Y, et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golden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by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in the wild rice, Zizania latifolia field[J]. Scientia Agricola,2012,69(2):142-146.

[26] Liang K, Zhang J E, Fang L, et al.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macea canaliculata population by rice-duck mutualism in paddy fields[J]. Biocontro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23(6):674-690.

[27] 夏前程,王亚秀,张泽荣,等.稻鸭共作控螺灭草及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科学,2020(10):853-859.

[28] 段其武.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邂逅钳嘴鹳[J].自然与科技,2013(1):6-7.

[29] 周兵,邹有,闫小红,等.血水草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90-1393.

[30] 曾坤玉,胡飞,陈玉芬,等.四种与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同源地入侵植物的杀螺效果[J].生态学报,2008(1):260-266.

[31] 娄丽娟,方怡婷.茶籽饼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效果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20(3):112-113.

[32] 王蝉娟,宋增福,鲁仙,等.我国福寿螺入侵现状和防控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21,30(3):178-182.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1-12-28

作者简介:赵明旺(1993—),男,广西融水人,硕士,技术员,从事水产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福寿螺稻田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稻田摸鱼记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稻田里的福寿螺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