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尽湘西风情?说不完边城故事
2022-05-30卢昌燕
卢昌燕
★小溪,白塔,墨竹,渡口,独户的人家,灵动的姑娘……《边城》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幅隽雅的水墨湘西画卷。这里民风淳朴,生活简单,充满人情味:祖孙之间的血浓于水及邻里乡亲之间的互帮互助,种种感情构成了沈从文笔下自然而美好的湘西风情。小说语言古朴清新,极富表现力,其中翠翠、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懵懂情感,是一种纯粹的爱,是一种不掺杂其他成分的爱,这种纯洁的爱情给人绵长的感动。每一位读者都会为如此回味悠长的故事而沉醉。小说没有过多情节上的跌宕起伏,没有剧情上的大起大落,只是在清新质朴的村落中低吟一曲青澀的爱情之歌,这赋予了小说一种独特的韵味,独一无二的边城韵味。
沈从文笔下的故乡与他心中的文化理想息息相关。沈从文的创作多以乡村文化为题,并且始终专注于湘西民俗风情,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他醉心于人性之美,《边城》就是他对于人性的理想之歌。与沈从文不同的是,韩少功对于民俗的描写刻画则偏重新旧文化交替时的矛盾以及封闭带来的落后甚至悲剧。如果说韩少功的小说是一种荒诞的悲剧,那么沈从文的小说则是一种清新的悲剧。边地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沈从文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环境及人文风俗,将翠翠懵懂的爱情与湘西秀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沈从文曾经说过:“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他出生于湖南凤凰,生长于作品中所描绘的清丽小镇,因此他将自己的写作热情、自己的文化理想都寄情于如边城一般的小镇里。他书写一段段纯真的情感,如同他记忆中的湘西:平凡琐碎却又充满人性人情。
这部小说虽然充满清新鲜活之感,最终却是以悲剧收场,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是:其一是边城的大背景,了解一个社会的生存状况,从男女之间的婚恋关系就可以看出,文中虽呈现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可暴露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状况。边城虽是一个民风淳朴、远离尘嚣的地方,但它毕竟是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脱离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它仍深受封建传统的渗透和影响,生活在那里的村民同样是封建思想浓重。即使他们再淳朴善良、与世无争,也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所以翠翠的爱情只能无疾而终。
其二是人物之间的亲情,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深厚的兄弟情谊让他们无法相争对翠翠的感情,天保知道弟弟喜欢翠翠后决定退出,却意外丧命,傩送心中记着哥哥的死亡,又被家中逼着另娶他人,且误会了老船夫,因此负气离开,让翠翠在无尽的等待中度日;同时还有祖父对翠翠的亲情,他一方面想让翠翠自己选择,另一方面自己在天保和傩送之间犹疑,一心想为翠翠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殊不知正是这样才害了翠翠,最终走向了悲剧,这样的疼爱同样也是一种阻碍;船总顺顺对儿子的爱也是悲剧的源头之一,因为天保的死,让顺顺心存芥蒂,不想让间接害死大儿子的女孩翠翠嫁给自己的二儿子,老船夫也间接因此离世。
最后,《边城》虽然是一部小说,却有生活的影子,这里面的命运无法逃避、不可避免,并且无法预测走向,却指引着边城的人们走向各自的结局。翠翠第一次在端午节遇到了傩送,天保因有事没来,所以翠翠喜欢上了傩送,但之后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后来天保的死,傩送的远走,祖父的死,就像冥冥中注定,无法抗争的命运促使翠翠最终走向了悲剧。
《边城》中的人物刻画格外别致。书中写到翠翠的长相:虽然皮肤是黑黑的,但眼睛格外的清明,如同一只小兽。寥寥几笔,一个灵动鲜活又充满朝气的女孩子跃然纸上。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的名字也值得一提,长子取名天保,次子取名傩送:“天保佑的在人事上或不免有龃龉处,至于傩神所送来的,照当地习气,人便不能稍加轻视了。”两兄弟之后的遭遇和命运从名字便可见一斑。人物的性格刻画更是走向结局的诱因。文章开头交代翠翠的身世,她是翠翠妈妈与一个兵士所生,后来兵士服了毒,翠翠的妈妈却因有了孩子而不忍。作为父亲的老船夫知道后,却只当不知道此事一样将日子平静地过下去,直到女儿死亡,继而又开始照顾女儿留下的孤雏。老船夫虽是一个善良朴实、深爱至亲的人,但正是这种近乎盲目的爱,反而给自己的女儿和孙女带来了不幸。同样的亲情也存在于顺顺和两个儿子之间。顺顺是一个大方洒脱之人,两个儿子深受父亲的影响,勇气和义气兼有。然而正是这样的性格,让天保主动出走,不愿让弟弟为难,结果不幸遇难;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傩送不能接受哥哥的离去,自己也无法和翠翠在一起。
除此之外,文中刻画得极为精彩的还有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是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是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这样对四季的描写生动而又带有烟火气,同时又富有独特的湘西风情,这样的刻画无疑是小说《边城》极富表现力的缘由。故事的推进与情节的浓化,图画的组接与意境的转换,引领读者走进《边城》的世界,走进书中的美好意境。虽然我们仅仅是从书中了解到湘西的美好,但从沈从文先生对湘西的刻画不难看出他所向往的,是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花源”一般的胜地,边城也可以称得上是沈从文的“桃花源”了。
边城这处“桃花源”主要体现在人性人情上。边城人民质朴,没有尔虞我诈的奸险用心,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患难与共,朴实无华。像老船夫拒收过渡人塞来的钱;到集市买肉时老板总会给他多称一点;船总顺顺也总是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老船夫过世后,顺顺面对孤苦无依的翠翠也尽释前嫌,同意让翠翠做傩送的媳妇。这样淳朴的民风民情只能在书中领会到了。
诗情画意的《边城》,真切地演绎着人生,真实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渗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的等待又同时预示着不完美。这样的完美与不完美让《边城》成为令人深思和反复咀嚼的故事。《边城》的结尾也挥洒着悲壮深情,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桐来”。书中的结尾也留给我们一个遐想的空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