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回归本位
2022-05-30张建
张建
今年南京中招,一名考了631分的考生报考南京金陵高等职業技术学校。消息一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不少学生家长的讨论。
有的家长认为,这名学生可能填错了志愿,错把金陵高职看成金陵中学,以致最终被职业学校录取;部分家长不这样看,因为填错志愿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填报志愿的网页都有提示,金陵高职和金陵中学应该不难区分。
更多的家长则抱有疑问: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不报考优质高中,反而选择职业学校?
争议的背后透露尴尬的现实——进入职业学校,意味着孩子失去了光鲜的未来,失去了竞争的基础。
有评论指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才选择进入职业学校,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会被当作“人才”,只会被当作“人手”对待。
因此,职业教育很容易被贴上“二流教育”的标签。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上职业学校成了情非得已的备选项,甚至是求学无门的被迫之举。
不得不说,升入好高中,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挣来好前程,以此实现“破圈”,成为人生赢家,依然是社会的主流观念。而在学历“内卷”、竞争激烈的今天,中职、高职学校的学历似乎不是好选项,会在就业市场无端遭遇“学历门槛”和隐性限制。
好在,教育部门早已为中职、高职学校的学生提供了上升的通道,职教高考、专转本、专接本、各种类型的分段培养项目……诸多途径,可以满足各类型学生的升学需求。
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升学,为了一纸文凭,恐怕不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各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注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多项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本科大学的出现,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2019年,全国32所学校入选试点名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即为试点学校之一。2020年,903名学生通过“专转本”考试入校学习。
作为首批职业本科学生,他们沿着“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路径,一手学技术,一手拿文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创新能力。今年,这批“职业学士”毕业了,他们拿到了与普通学历教育具有同样效力的本科文凭。综合各方信息,这批学生“毕业即就业”,很抢手。
不过,在就业市场“叫好”又“叫座”, 职业教育仍未挣脱人们“另眼相看”的怪圈,有的学生会遭遇“你这个学历是本科吗”之类的质疑,有的学生得向招聘单位解释“什么是职业本科”。
职业本科生的遭遇表明社会、公众的观念亟待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仍然在低位徘徊。
教育本无高下之分,但现实往往很残酷。一方面,社会、学生、家长不太认可职业教育,仍然偏重普通学历教育;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造成一个“怪”现象:过度教育和“技工荒”并存,一边是就业困难,一边是求才不得。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着力破解这个难题,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意即两种教育同等重要,只是类型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
尽管有了坚实的制度支撑,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仍需社会各界主动作为、协同发力,共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