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
2022-05-30邢峰
邢峰
当前,我国对教育方面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性,其中家国情怀便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養,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国情,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进一步思想意识的提升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本文通过分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策略,致力于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还要关注学生在自我学习基础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实现,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一个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都应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良好家国情怀的培育,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等,真正实现思想方面的变化,以下对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学中的具体培育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家国情怀的历史渊源
家国情怀代表的是主体对共同体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共同体发展的一种思想,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是其基本内涵。家国情怀是从“家国一体”的思想中衍生而来的,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便以“家国一体”为中心,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大学》中便有这样的经典记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对个人的品德修养的规范和标准,要求修身,心中有亲情、有天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由此也能看出,个人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是不能分开的,属于同一个整体。
二、当代中学生家国情怀现状
在社会条件不断向好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价值观更加多元。中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辨别这些多元化价值观的能力,所以其家国情怀淡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对社会的关注度、参与度、责任感不高,不愿主动融入社会;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不能产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价值取向有所偏颇,缺少“大家”观念等。中学生家国情怀比较欠缺固然与社会环境有关,但也与学校教育的不深入有直接关系,学校方面应重视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培育初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层次的深度都会有所增长,且容易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此时正是教育他们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和观点看待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时期。
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和提升是当前时代下的重要教育任务。教育部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系,对学生培养提出了明确化的要求。中学生教育应注重其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人格和能力培养,家国情怀的培养是重点,所以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没有文化自信,何谈文化繁荣,更遑论民族复兴。教师应善于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发现家国情怀,并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现代社会进行协调,实现创新与融合。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开始真正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如今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刻,国际局势仍旧紧张,培育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初中生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作为未来中华民族重要的一代接班人,需要正确认识“我的梦”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将自身的品德和人生方向选择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真正将个人理想投入民族复兴历史重任。
(二)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要求
在中国时代核心发展的要求下,家国情怀的培养包含在文化基础上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及社会化大环境中的参与感培养。对初中生来说,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从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理解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家天下”思想,进一步形成基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养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良好行为,一旦这种观念养成,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奉献意识和爱国热情都会进一步体现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是培养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
当前社会各种复杂的工作形态很容易影响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上,当前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成长期,对新事物和新讯息的接受能力很强,对初中生的培育一定不能忽视家国共同体意识培养,让学生建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成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我国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置覆盖面较广,包含有公民道德纲要层面的内容和法律知识以及社会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参与感,逐步传递家国情怀教育,通过在课前做好备教工作,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对教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划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感悟国家政治力量的同时也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坚持改革开放”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祖国从改革开放前的艰苦生活开始讲解,让学生深入体会当时社会生活的艰难,进而阐述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折历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伟大祖国及人民的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祖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体会和了解当时党和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开放政策,以及当前国家强盛的时代变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体验。
(二)营造良好的家国情怀培育环境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科技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学校来说,更应该采取新鲜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营造更适应当前时代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借助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视频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特定的教学环境,同时能更加直观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强烈的课堂参与感,教师也能更高效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促进民族团结”章节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民族音乐的播放营造一种欢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学生都积极参与的同时吸引学生进入本次学习的课程内容,通过各式民族音乐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以及特色,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文化的大融合以及伟大祖国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家国情怀培育环境下,相信也能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电影的片段展示体现民族团结,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对民族团结的历史以及事件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家国情怀的思想和意识。
(三)扩大教育资源面,加强情怀教育引导
对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引导,除了道德与法治基础课程内容的教学,教师也要注重增加学生在其他教育资源方面的了解,即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可以通过借助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更真实的感受下感知家国情怀的意义以及家国时代的伟大变化,逐步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能将对祖国的热爱真正落实到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章节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秀历史以及传承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伟大人民力量带来的文化成果,从而更好培养学生伟大的家国情怀意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文化的独特魅力,包括中华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通过图片的展示带领学生直观感受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魅力,包括中国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让学生感知以往文人的伟大智慧以及浩如烟海的时代特色;展示中国的四大发明,引导学生发现探索中国伟大发明所带给我们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示各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更能从文艺的角度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伟大中华团结的力量,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了解正是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当前伟大的中华文化,才会让这些文化得以不断流传,影响至今,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包容力,培养他们的家国思想和情怀。
(四)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引发学生思想共鸣
好的教育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同身受,真正感悟到家国情怀的意义所在,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的方式上,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渗透的过程中,需要讲好课堂的每一个家国故事,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事件上,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在学生深入感悟的同时必然能引发对家国情怀的认同感,进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以及中华人民的智慧力量,在讲述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家国故事进行分享,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加深对伟大祖国力量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教学“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章节课程时,教师可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优异成绩,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的优秀成果让学生感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让学生联想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自己身边的变化谈一下对家国的理解,自己讲述国家的变化,更能让学生感知到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体验,同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国之情,在真正落实行动的过程中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夯实家国情怀培育
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仅是教材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需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不断探究和思索,进而感悟到家国的意义,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划分合作小组等形式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在合作的过程中给予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讨论自己对家庭和国家之间的认知,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讨论,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情怀,知道作为公民需要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力量做好身边的小事,点滴温暖小事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服务和贡献,也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例如,在教学“总体国家安全观”章节课程时,教师可以从国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紧张现状出发进行分析,让学生首先认知到国家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深入探讨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通过设立问题如何有效实现国家整体安全引发学生对国家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给予意见参考,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搜寻以及查询相关网络知识等论证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从正确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维护国家安全国家方面以及中学生方面的具体举措。在各个小组的讨论中,教师要给予整体评分,帮助学生树立更为正确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对问题的结论设置也可以是让小组之间合作讨论,进而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小组综合意见的表达,如此在表达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家国情怀知识的學习,进一步带领学生了解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体会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讨论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初期便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日常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国新时代重要的接班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在中学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深入挖掘教材,从基础知识学习和思想能力进行家国情怀熏陶,同时增大教育资源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通过集体性的合作讨论引发学生对伟大祖国浓浓的热爱之情,进一步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投身于之后的生活和学习。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