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实业的反向“输血”
2022-05-30诗与星空
诗与星空
刚刚过去的新年,上市公司财务部通常灯火通明。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出完年报,财务工作者没有元旦假期一说。在他们的努力下,上市公司2021年的年报,在路上了。
根据预约公告,最先发布年报的,*ST华塑(000509.SZ)拔得头筹,预约披露时间为2022年1月18日,紧随其后的沃华医药(002107.SZ)预约在1月21日披露;随其后的ST熊猫(600599.SH)、开开实业(600272.SH),将于1月28日披露2021年年报业绩。
上市公司出具年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包括年结、快报出具、财务数据匡算调整、年报底稿、事务所驻场审计和最终年报出具。有什么原因,让这些上市公司急着发年报呢?
一般来说,比较早的发布年报的大致有四类公司。第一类,是业绩表现不错的ST公司,急于告诉投资者,业绩改善,不用担心退市了,请多加关注;第二类,是业绩躺平的ST公司,尤其是退市新规下,无论如何都没有翻身的可能,不如早早回家过年;第三类,是架构业务都比较简单的上市公司,三天出完报表,一个礼拜完成审计,稍作调整就可以出表;第四类,是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集团型企业,依托强悍的大数据平台,智能化财务,实现高效快速出表。
那么,开开实业是哪一种?
业务简单,出表迅速
开开实业主要有两项业务,服装和医药,从销售额占比来看,以医药占绝大多数。
据公司已经公布的半年报,旗下分子公司19家,基本上都是服装和医药零售行业,且大部分经营规模比较小。这种情况下核算并表效率比较高,能够较早的完成年报出具和审计。
临近年底,公司发布两则重大公告,一则称获得了1000万元的政府补助;另一则公告是业绩预增公告,在前述补助的推动下,预计2021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615万元至889万元之间,同比增加45%至65%。
不过,公司2020年的业绩基数太低了,上年同期只有1367万元。即便是按照预增上限测算,公司的净利润也不及2019年的2198万元。
上市即巅峰和佛系经营
开开实业是一家2001年上市的“老字号”,上市当年净利润就达到了5000万元左右。但上市20年来,除了极个别年份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绝大部分年份每况愈下,到了2021年预计2000万元左右。
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什么问题?
历年财报显示,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医药、服装类营收金额和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各项业务的毛利率也基本维持不变,综合毛利率十几年来都在25%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讲,尤其是经历过几次大牛市,开开实业依然能把简单的业务做到不增不减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的事。
企查查显示,开开实业是一家国企,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管理团队不持有公司任何股份,公司的市值和高管的个人收入没有关系,这也许是导致公司“佛系”经营的原因。
A股有不少上市国企,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了促进国企活力,国家也出台办法,鼓励主人翁意识,推动国企开展股权激励。数据显示,地方国企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新增股权激励计划40个和50个,A股约有半数地方国企实施过至少一次股权激励计划。
从财务数据看,开开实业资产负债率优异,现金流充裕,账面资金近年维持在3亿元左右,公司从不乱投资,除了购买理财基本不做生产规模的扩张。
如果开开实业能够有条件的开展股权激励计划,或许更能够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让企业更具有成长性。
缺乏成长性的营收构成
开开实业虽然有19家分子公司,但真正盈利的主要来自从事传統中药生产的百年老字号:雷允上。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接近95%的经营利润来自医药板块。
大部分传统中药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大部分中药企业也早早开始多元化转型,云南白药(000538.SZ)已经成功的转型为牙膏企业,牙膏销量国内第一;济川药业(600566.SH)也尝试生产蒲地蓝牙膏,寻找转型突破;甚至连片仔癀(600436.SH)也开始转型化妆品。
而开开实业在传统中药领域,近年来并没有明显的动作,依然延续原有经营模式。
同时,公司的另外一条产品线—服装,也并不是好赛道。
近年来公司的服装业务不断萎缩,从巅峰时期的2亿元左右营收额,减少到了2020年的7600万元的营收额。
开开西装也曾经是经典品牌,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性化服装的需求比较强烈,传统的相对古板的西装产业被逐渐淘汰,同行大部分转型。比如杉杉股份(600844.SH)大跨度转型从事动力电池业务,雅戈尔(600177.SH)则转型多元化投资。开开服装没有抓住转型机遇,渐渐失去了市场。
和很多比较能“作”的上市公司相比,开开实业属于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类型。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公司的营收和业绩依然维持现状。
这种“不求上进”的上市公司,是好是坏?
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视角来看待。
一方面公司并没有乱投资,或者进行市值管理,在股市里收割中小投资者,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公司不缺钱,也不缺好的经营方向,但却以防守为主,不主动进行多元化转型,从事的两个行业都已经落后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A股有不少类似的“佛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背景大同小异,有的是地方国企,有的是央企的控制子公司。因为特殊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公司管理者不可能搞“歪门邪道”,但也由于缺乏活力,没有足够的成长性。
笔者认为,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适当的对企业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是提升这类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既能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又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积极性。
匪夷所思的其他应付款
在业绩平淡的同时,从资产负债表看,公司账面变化也不大,资产总额十几年来基本在10亿元上下。
但比较让人感到好奇的是,公司账面有1亿多元的其他应付款。追溯往年的资产负债表,原来这是公司拖欠一家叫做上海鼎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鼎丰”)的款项,大约9500万元。拖欠的理由竟然是“对方未追偿”。
据企查查,上海鼎丰是开开实业的合资公司,开开实业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44.44%,从持股比例看,公司对上海鼎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那么,这样的其他应付款会是什么款项呢?
笔者连续查了开开实业十多年的年报,发现这是公司逐年从上海鼎丰借钱累加的结果,在年报中,这部分借款的性质是“往来款”。
所谓往来款,其实就是和经营无关的资金占用。为了防止利益输送,证监会对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审查特别严格。反过来,对上市公司占用关联方的资金,因为不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就不是非常关心。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关联方给上市公司“输血”,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让上市公司受益后再通过其他方式“反哺”。
比如开开实业从关联方获取了资金,并没有扩大生产经营,而是买理财。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2015年以来开始大规模购买理财产品,最多的年份达到3亿元左右的规模。这也给公司带来不菲的投资收益,公司每年理财收益数百万元,和1000万-2000万元的净利润相比,理财收益成为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公司财报披露,如今的上海鼎丰已经没有主营业务,主要靠利息收入盈利。开开实业2020年从该参股公司获取的投资收益8.78万元,可以推算上海鼎丰每年的利息收入约20万元。
这很可能也说明,上海鼎丰账面的资金已经被开开实业“借”的寥寥无几。
但理财收益增厚了开开实业的利润,除了2020年业绩稍差分红较少外,公司近年来分红均在1000万元以上,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6%的开开集团是最大的受益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