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指向言语表达的阅读课型教学研究
2022-05-30夏欣
夏欣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让学生勤于动笔。本论文探讨了在人和街小学“和声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建立“指向言语表达”的阅读课型,立足课堂,将“读写结合”作为研究重点。让读与写巧妙融合,奏响语文课堂的美妙和声。
关键词:和声课堂;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指向表达
一、依托教材寻找切入点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训练点,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而入选教材的内容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材中的文章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明逼真的环境描写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进行随文练笔。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能够丰富学生的作文色彩。随文练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研究教材后,可整理出不少训练点。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一)续写
有的文章给学生提供依托课文情境发挥想象、训练表达的空间。《穷人》一课,让学生写一写第二天在桑娜家会发生什么,孩子根据桑娜和渔夫的人物特点,续写了桑娜一早起床照顾自己和西蒙的孩子、渔夫出海打鱼养活全家的情节,字里行间表现出一家人的勤劳、善良。
(二)扩写
扩写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空白点的补充,是文章内涵的扩展;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例如在《小岛》一课中,扩写将军“饭堂分汤”这部分,写出将军和战士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使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得到升华。
(三)改写
《鲸》是一篇说明文,将这篇文章改为《鲸的自述》,学生学会了人称的转换,也学会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说明文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四)评写
有些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说明的道理能给学生以震撼和启迪。他们思潮起伏、不吐不快的时刻,正是写作的最佳时机。如学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设计“你觉得主席这样做对吗?”,让孩子抒发自己的见解。
(五)仿写
文章描述的情景形象生动,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或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通过仿写进入幻想中奇妙的生活空间。例如《夏天里的成长》一课,第2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写出了生物在夏季飞快生长的状态,设计这样的训练:你会用总分段式,写出校园的景色变化吗?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写
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在传授写作的原理和方法,告诉读者写作的规律和途径,把这些巨人的肩臂作为向更高目标攀登的阶梯,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得以提高。所以在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以读带写。
以读代写,关键是善读。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伯父神情的词句去体会他的内心活动:抓住“谈水浒”一段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伯父的率真、有情趣,以及对晚辈的热情关怀、谆谆教导;抓住“谈碰壁”时的幽默话语,去体会伯父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自信乐观的精神;通过“救助车夫”时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伯父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与关心。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描写人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手段。课后再让学生根据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人,练一次笔,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立足课堂,深入研究
经过专家引领,领导指导,核心研究团队的一次次研究,归纳出指向言语表达的阅读课型教学模式为:
(一)温故知新 披文入境 (设置情景)
(二)紧扣表达 自读自悟 (发现差异)
(三)品词品句 读文悟法 (聚焦疑点)
(四)联结生活 仿写迁移 (寻求突破)
(五)分享佳作 互评达识 (达成共识)
按照和声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向表达的阅读课设计。
《摔跤》是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它节选自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按照和声课堂中适度留白、尊重差异和人人发展的理念,设计了简洁明了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任务出发,围绕两条线索:一是关于内容——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两个人物的鲜明特点;二是关于形式——善用比喻,动词准确,力图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让目标真正达成。
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清楚单元主题及学习要求,在这样的情境中明确新知。其次,读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词语,在正音的同时,感受本文语言风格,为后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打好基础。接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摔跤比赛的准备、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篇章布局、结构意识在此呈现。然后,走进人物形象,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汇报。学习要求为:请小组长选出一个喜欢的人物进行研读,勾画描写这个人物的句子,小组内交流这个人物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做好批注。继而,全班交流时,在品词品句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善用比喻和准确运用动词描写人物的方法也自然呈现。这也是为后面练笔做铺垫,更是为了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孩子充分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迁移运用,续写故事,孩子用上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特别是善用比喻和准确运用动词,写一写小嘎子和小胖墩的第二次摔跤。最后,分享佳作,仍紧扣本节课达成目标,先谈小嘎子和小胖墩的鲜明特点,再进行方法的运用,在自评和互评中达成共识。这样的设计,让教与学轻松有效,语文素养也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四、联系生活,迁移仿写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在学习之后还原于生活。学生学习的一切能力都将适应未来的生活,应该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这个大世界。联系生活常常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熟知的生活世界有力对接,有了方法的引领,有了范式的铺垫,接下来,有效的教学策略便是延展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迁移仿写。
如《落花生》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许地山将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特点进行对比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熟悉的事物写一写。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相关知识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指向表达,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语言,锻炼习作能力。教师引领精准巧妙,使学生全情卷入、深度卷入,在和谐而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创造、生成、发展。这是落地生根的有效教学,也是“和声课堂”中最美妙的和声。
参考文献:
[1]肖方明. 差异·共生——和声课堂教学探索[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20.
[2]马宏. “读写结合”教学的学理探究[J]. 语文建设,2018(10):4.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