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莓有大前景
2022-05-30孔爱群
孔爱群
编者按:近年来,辽宁省持续派出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对农户开展精准的科技帮扶,聚焦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送技术、送服务,有力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户收入稳定增长,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为全面展现科技特派团的助农情怀和优秀成果,本刊特开辟“聚焦科技特派团”栏目,分四期刊登辽宁日报社和本刊记者深入全省各地乡村采写的相关稿件。
辽宁是研究树莓最早的省份,也是目前树莓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最大、种质资源最多的省份。这得益于一支来自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科研队伍。
树莓,在世界各种浆果中,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葡萄和草莓,居第三位。但是过去,树莓只在国外广泛种植,国内消费者很少关注。
近两年,依靠这支专家队伍建立起来的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树莓科技特派团,奔走于辽宁各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树莓种植户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种植效益大大提高。
种质资源最多
沈阳农业大学是全国最早从事树莓研究的单位之一,已有30年历史,目前在树莓资源的收集、保存、杂交育种等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7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沈阳农业大学树莓资源圃暨辽宁省树莓种质资源圃,就树莓这种小浆果与园艺学院副教授代汉萍有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
代汉萍专门从事果树育种教学、树莓新品种培育栽培推广等科研工作。据她介绍,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品种资源、野生资源,保存有蔷薇科悬钩子属树莓162份种质资源。除树莓属植物外,还保存有近缘的黑莓属植物。沈阳农业大学树莓课题组每年进行杂交育种、倍性育种等,得到大量杂交后代,并从中筛选出优系进行试栽,培育新品种。
“树莓新品种的保存、筛选、评价、推广及野生资源的保存与利用,建立树莓资源圃意义重大,对辽宁树莓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代汉萍说。
“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国际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知名度,我们的资源圃与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际树莓专家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代汉萍告诉记者。这里也是全国开发推广面积最大的树莓品种资源基地,对全国及辽宁省树莓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
新品种培育最牛
在沈阳农业大学的树莓种质资源圃里,记者还见到了两季树莓,“夏秋两季能结两次果,这是我们新培育出来的品种。”代汉萍自豪地说。
近20年来,以代汉萍为科研帶头人的树莓课题组,先后选育出3代新品种:一代“秋萍”,二代“红钻”,三代“瑟琳娜”,填补了我国树莓品种选育的空白。
农业科研,新品种选育最难。
据代汉萍介绍,树莓新品种的选育,主要用杂交育种方法。即使一切顺利,培育一个树莓新品种也要10年以上。中国一代树莓新品种“秋萍”亲本引种于2000年,新品种备案于2010年,到2021年,该品种才成为我国东北地区不防寒树莓主栽品种。全过程历经20多年。
目前,“红钻”和“瑟琳娜”在许多性状上均优于“秋萍”。“为树莓产业发展培育更优更好的新品种一直是我们团队永恒的目标。”代汉萍说。
种植规模最大
辽宁是全国树莓生产第一大省,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上树莓需求量加大,经济效益好,企业及农户种植树莓的积极性高,产业发展呈现利好趋势。
沈阳市法库县登仕堡子镇,素有“树莓之乡”之称。
7月中旬,树莓夏季果采收已经结束,秋季果正开花结果。在登仕堡子镇西登仕堡村上百亩树莓种植基地里,大片树莓植株之上,覆盖着白色的方格网。专家正在这里进行技术指导。
“叶片黄了咋办?”
“那是根系吸收能力不行了,需要增加营养,施比较薄的叶面肥,如果嫌贵也可以自己配,浓度为千分之二。”
在现场,面对树莓专家,种植户纷纷抛出自己的问题,专家现场一一解答。
登仕堡子镇种植树莓有近20年历史,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树莓,半亩小院也能赚5000元钱。每个村子几乎都有一两个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达几百亩,全镇最多时树莓种植面积上万亩。镇里建有冷库,农民采收的树莓会直接冷冻后出口。
在树莓种植户看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代汉萍副教授指导种植时,“真挺神”。
登仕堡子镇西登仕堡村的阎柄和说:“没她指导之前,我一亩地产量最多1000来斤,现在呢,平均2500斤。”
盘山县羊圈子镇的高斌与代汉萍相识近20年,作为景瑞实业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亲朋好友及同事们一句话:“可得把代老师给咱‘把住,不能让别人抢跑喽。”
作为辽宁省盘山县树莓科技特派团团长,代汉萍带领团队成员在盘山县示范两季型树莓新品种、指导综合修建、水肥配套管理、脱毒穴盘苗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有效解决了树莓生产难题,同时培养了一批树莓专业种植能手。
盘山县建立了约30万平方米的红树莓种植基地,拥有库容350吨的大型速冻冷库两栋,还配备了激光色选机等先进设备。
如今,代汉萍的实用型科研成果不仅在盘山县“开花”,她还和树莓科技特派团成员一起,将这一成果辐射到沈阳、大连、丹东、阜新、铁岭、锦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