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生生命成长中的“贵人”

2022-05-30罗越琳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贵人导师制教具

罗越琳

我们学校高中部从2020级新生开始实施了导师制。导师制促使教师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及个性化指导。而且,导师制下的教师不断为学生提供能量支持和正向反馈,并引导学生领悟责任、挑战、成长的真正含义。

开学一段时间后,在师生之间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本着“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炼,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工作原则,我们高一年级实施了导师制。高一(2)班生物科代表龚同学选择我作为他的导师。他在导师制工作手册中写道:“外祖父为中西医结合专家,母亲一辈有药剂师、妇产科医师等。高考目标大学是同济大学。”

原来,因为家庭背景和职业生涯规划,他选择了我作为导师。龚同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那么,我的思想引领、学科教学如何跟进,才能让他具备更加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信仰呢?

共 情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它能激发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情感为纽带,增进与龚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

高一语文教研组举办了配乐诗朗诵活动,龚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很巧,我之前读过余光中先生的《春天,遂想起》。在这一次的余光中先生作品讨论中,他认识了另一个我,懂些文学的我。

他笑嘻嘻地对我说:“不愧是南大才女、学术达人!”

原来,在高一招生工作已经结束5个月后,他还记得宣传资料上我的简介。众所周知,认同一个人,就是从记住与他有关的点点滴滴开始的。那一刻,我确信龚同学是认可我的。当我还在“自恋”时,远处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喊“永不到岸”。我顿时清醒过来,拔腿就追他们。

我曾经写了一段话,发表在校报上:“悄悄告诉书海,只要你不反对,我愿在你的浪涛中遨游,永不到岸。”校报,全校师生每人一份。龚同学牢牢地记住了“永不到岸”四个字。有时,他在远处高声对我喊“永不到岸”。而我,逐渐对这四个字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听到,拔腿就追,边追边喊:“龚同学,你要造反啊!”

后来,龚同学时不时考我一些文学知识。还好,我尚能应付。

在研学的大巴车上,我和龚同学玩起了飞花令。我发现,龚同学的诗词储备非常丰富,十来个回合后我已经招架不住了,而他兴致还高昂着。

“罗老师,您就认输吧。输给我,您不丢脸。”我咬紧嘴唇,斜视龚同学那“嬉皮笑脸”的表情,努力掩盖我脑海里诗词枯竭的窘态。

“昨晚没睡好,现在脑袋转不动了。休息一会儿,再一较高下。”我闭着眼睛,将遮阳帽盖在脸上,装睡。

“罗老师,睡醒了吗?我们再飞一个字呗。”龚同学“魔鬼”般的声音时不时在我耳边响起。我只能闭着眼睛在心里默念:“只要我不醒来,世界就不存在。”

教育是研究生命成长的学问,它意味着陪伴和参与。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参与是最有效的化育。当生命对话生命、生命回应生命的时候,“情”真的就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

信 仰

学生是人,是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并在成“人”的路上跌跌撞撞地奔波着。尊重人性、關注个性、涵养天性,是教育应有的规律。学习应当是自主的、快乐的,而快乐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帮助学生导入自驱的状态。

在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科导师评语中,我写了这样一段话赠予龚同学:

……在慢慢的相互了解中,我知道你立志成为一名杏林中人。年少时,我的亲人在疾病中失去了生命,留给我们一生的遗憾和伤痛。所以,我也曾立志学医。但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渐渐明白:医生是“救死扶伤”,教师却可以“防患未然”。每个家庭有一个医生,不大可能;但是每个家庭有一个学生,是可能的。所以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生物这个专业,并以终身学习的态度保持着对医学、对健康、对生命的无上崇敬。我希望你能刻苦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个发光的人。最后,用钟南山的一句话与你共勉:“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

我肯定,龚同学仔细看了我这段话后,即使没有追问我家庭变故的细节,他也更懂我了,而我也更懂他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人心,是最易也是最难攻破的地方。有些话,对有共同信仰的人而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某天晚自习,龚同学气冲冲地跑到我面前,一边拍打我的办公桌,一边声嘶力竭地喊:“罗老师,昨天和今天的生物作业超级多,布置生物作业都用了一块黑板(教室共四块黑板)。全班同学都在抗议,您说怎么办吧。”

听完这话,我顿时就傻眼了,马上反问龚同学:“你是不是像上学期那样,把作业中的每个小题、每个空都写在了黑板上?我上学期就说了,不准那么干,你是不是又忘记了?”

“罗老师,冤枉啊。不信,你自己去班上看嘛,布置生物作业真的占了一块黑板的空间。”龚同学一边委屈地说着,一边在背后推着我走向教室,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生物作业超级多,真的做不完,罗老师您就发发善心吧。”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推进了教室,进门的那刻,全班同学的掌声顿时就响起了。我还没反应过来,龚同学紧紧抓住我的两条胳膊,将我整个人硬生生地扭转了90度。就这样,我直面了同学们口中“惨淡的人生”。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看见中间那块黑板上用黄色粉笔加粗写了四个大大的字“生物黄皮”。我分别量了量这4个字的面积,每个大概是40cm×40cm。另外,在“皮”字右下角,还用红色粉笔加粗写了“P102-103”。

当直面这块写着生物作业的黑板时,我的感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说:“罗老师,您看,这就是我们对生物的热爱,胜过其他所有学科。”

对龚同学而言,我能感受到我和他之间因为“共情”、因为“信仰”而带来的温暖。后来,每天的生物作业,龚同学都是如此布置——字迹大气、规范、整洁,日复一日,直到学期结束。

每天的生物作业反馈,我都会以便利贴的形式交给龚同学,以便他及时做好学科德育学分记录。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的前一天,龚同学会将这学期我交给他的所有便利贴按照时间顺序,每八张用双面胶粘在一张A4纸上,然后静静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物化的时间,深情的告白,我见证了学生们对我的偏爱、对生物学科的偏爱,我也看到了我的人格魅力和我坚守的信仰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们对生物、对医学、对健康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认知。

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与人灵魂的相遇。当生命信仰生命,每一个眼神都是生命的聚焦,每一声问候都是生命的见证,每一次沟通都是生命的成长。而当信仰高于生命时,传承就是唯一的坚守。

专 业

给予永远都是幸福的。能给予别人知识,让健康走进每个家庭,是我最大的幸福。眼泪,可以是悲伤,也可以是感动。让世间少一滴至亲分离的眼泪,多一双挚爱相守的泪眼,仅靠医生的职业信仰是远远不够的。信仰是隐形的,信仰只有在帮助学生导入自驱的状态后,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救死扶伤的强大武器——专业技能。

“心迷走神经支配的是心肌的……快记笔记……你现在忙着给其他同学答疑,我来给你记笔记……哎呀,上课了。”一下课,龚同学看见我在空教室学习生物学课程的慕课,便和我一起学习。他还在我面前撒娇:“罗老师,你也要给我留座位或是帮我占位啊。我们现在是学习生物学课程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大家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

其实,在与龚同学的日常交流中,我已经发现他对医学有较多的了解,他还能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如:“为什么不能将大脑皮层和下丘脑进行生物连接,以便人体根据自己的意愿产生相应的激素调节生命活动?”“为什么不能将人大脑中的思维数据化后传到云端?”

科学研究是发展的,人类不能用自己的无知否定未知,教师更应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理性思维。因此,我积极关注医学前沿动向,从各种渠道获取医学最新前沿成果。

某天,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论文《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我认真阅读后,根据学生的特质,组建了一个教具制作小组,准备参加成都市第十六届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大赛。小组有三位成员,分别是龚同学、付同学、林同学。

早上8点,教具制作小组的学生和我如约相聚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录制教具的视频,龚同学负责解说教具,林同学负责录制。

“龚同学,林同学给你录制视频的时候,你既要露两手,也要露把脸哦。”我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善意”地提醒龚同学,坐等他抓耳挠腮、就地求饶。

“露脸?就我这长相,露脸就把评委吓跑了!露不了,露不了。”龚同学此时正努力地熟悉解说稿,完全不上套。好不容易抓住“调侃”他的机会,我岂能放过?

“只要口罩戴得好,别人就不知道你今年胖了多少。龚同学,放心,我们参加的是教具制作大赛,不是‘选美大赛,评委的焦点不会放在你身上的。”我像古代学堂中的学生背书一样,摇头晃脑地说。

“罗老师,你坑我吧。专业术语那么多,如果露脸,我哪里还有机会斜视解说稿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不得不佩服龚同学的抗干扰能力和永不掉我“坑”的清晰思路。

林同学用数码相机将视频录制好后,我们回放视频,发现好多地方对焦不准。我们便打算用手机再录制一遍,这样就可以规避对焦问题。林同学用手机将视频录制好后,我们回放视频,又发现画面模糊、清晰度不够。怎么办?

“还是再来录制第三遍吧?”我小声提议,而后三个同学面面相觑。

“哎呀,手都酸了,还要再录啊。”林同学一边使劲活动手脚,一边趴在实验桌上撒娇。

“罗老师,我嗓子已经冒烟了,两条腿都要断了。”龚同学靠在墙上,仰头用力地咽了咽口水,摆出一副痛苦的表情。

“那你们想怎样啊?”陪伴录制、指导录制、不停纠正录制中错误的我,此刻也已是筋疲力尽,累趴在实验桌上。

“重来!这次一句话一句话地录制好了,一个焦点一个焦点对准了,再开始录制下一段内容。”突然,龚同学斩钉截铁地说。

听到龚同学这句振奋人心的话后,我们都犹如打了鸡血般,收起疲惫,鼓足干劲,继续录制视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过,视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纠正中完成了。

视频剪辑好后,我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到了邮箱。在邮件发出前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我的时间停滞了,整个世界安静了。

下课了,龚同学来到办公室看到了发呆的我,看到了电脑屏幕上停留在“发送”键上的鼠标箭头。我告诉他,只要轻轻触碰鼠标,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切就尘埃落定了。而后,龚同学毫不犹豫地按下了鼠标左键,并轻轻地拍打我的肩膀:“罗老师,请保重。”

最终,我们制作的教具“新冠病毒的分子结构”斩获了成都市第十六届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大赛一等奖。

愿意付出时间,才能留住时间。的确,在成功之前,我们肯定在“专注”上花了很大的功夫。而专注的意义,就是让你找到生命前行的动力和生命本身的意义——信仰。我相信,在医学信仰的引领下,龚同学的做事态度、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定能托起生命的飞翔。

“热情、聚焦、榜样”是南京大学杰出校友徐新在《百家讲坛——我们的大学·南京大学》中分享的成功三要素。龚同学的原生家庭教育以及我的原生家庭创伤,都让我们对医学保持着极大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热情,所以共情。曾经,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过往虽带给我遗憾、伤痛,但也带给我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甚至终生的信仰。感谢宿命的悲欢让我的灵魂多了一份执着和坚守。如今,当悲伤不再是悲伤、分離不再是分离,我知道,未来皆是星辰大海。龚同学看到的我是自律的、努力的、自信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自律、努力”中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聚焦,聚焦即专注。只有专注,信仰才能落地,专业才能傍身,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时间才会给出答案。

“共情、信仰、专业”诠释了高中实施导师制的意义,也提供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操作方案。最后,我想对龚同学说:我不是在最美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而是遇见了你才有了这段最美好的时光。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城投菁芙蓉驿都学校)

(插图:罗家平)

猜你喜欢

贵人导师制教具
真正的贵人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展教具
寻找你的职场贵人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贵人
贵人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