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2022-05-30李瑞辉
李瑞辉
“妈妈,你看这个水蜜桃这么大,肯定好吃,我们快把它摘下来吧。”
“今年的桃子长得可真不赖,味道还这么好,咱多摘点儿,给你叔叔姑姑也带点儿。”
初秋时节,位于濮阳市南乐县福堪镇的创信学校家庭农场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和家长们正在采摘已经成熟的水蜜桃。
看着学生和家长们的笑脸,创信学校的校长张银花说:“现在看来,家庭农场这个路子是走对了,如今这里不仅成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开心农场,也是周围农户的‘开心农场,因为给他们增加了收入。”
从小经历了生活的苦难,希望能帮助那些无人照料的孩子,她办起了幼儿园和小学
张银花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按说,作为家中老小,她应该受尽宠爱。但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父亲身患糖尿病,还要为家里的生计忙碌奔波,根本顾不上她。
“我们这样的家庭,每个孩子都被逼得早早自立。10岁左右,我就得做全家的饭,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来蒸馒头、炒菜、煮稀饭,7点多去学校上两节课,就又得请假回家照顾我妈吃饭,晚上也睡不了几个小时。”张银花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得了尿毒症,后来也瘫痪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张银花读到初二就辍学了。
父母双双卧病在床,张银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照顾父母和家人上。她19岁那年,父亲病逝了。第二年,母亲也撒手而去。从那以后,她就和哥哥相依为命。
“父母去世后,我跟着五哥一家一起生活。五哥五嫂对我非常好,五嫂还帮我找了一个当代课老师的活儿。”张银花说,代课老师当久了,她就更加心疼那些家庭情况不好、无人照料的孩子。她偷偷在心里想着,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那时候镇上连个幼儿园都没有,很多村里的小孩儿上小学之前基本上都处于散养状态。1998年,张银花利用自己家的老宅,开办了镇上第一所幼儿园,招收了30多个孩子。
她對这些孩子视如己出。“教孩子们唱儿歌,帮他们穿衣服,给小女孩扎小辫儿,听孩子们嫩声嫩气地叫我园长妈妈,我觉得特别幸福。”张银花对孩子们的悉心照顾换来了家长们的认可,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多。2005年,张银花在幼儿园的基础上创办了创信学校,招收小学生。如今,在校学生已经超过1000人。
在创信学校,张银花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学生犯了错,她总是春风化雨般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自己改正。孩子们看到她,都会真诚问候:“校长妈妈好!”
“我虽然经历了很多不幸,但也感受了很多温情。”张银花说,哥哥们关心她,孩子们喜爱她,家长们肯定她,这些都让她感到很温暖,也给了她动力——不仅要办好学校,还要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艰辛,她办起了家庭农场。不料,第一年种粮食损失20多万元,她改种果树,终于看到了希望
对孩子们的教育,张银花眼光放得很长远:“学习成绩只是教育成果的一部分,我更看重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为了学习更好的教育理念,张银花经常去大城市学习、交流,并把好的教育方式带回创信学校。张银花认为,实践大于理论,孩子们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多收获。为此,每逢重阳节、中秋节等特殊节日,她都会带学生去看望孤寡老人、老党员,送去慰问品,让学生表演节目。这些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孝老敬亲的意识。
2016年,张银花在深圳学习时了解到家庭农场教育模式。“简单说就是在校园或者学校周边开一个农场,让孩子们参与农作物种植,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也增长知识。”张银花一向重视实践,觉得家庭农场十分可行,在深圳又学习了两个多月的相关课程后,她决定为创信学校的孩子们开办一个家庭农场。
“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一是让孩子们有个实践的地方;二是自己种植的东西不用农药和化肥,绿色环保,收获后可以直接给孩子们吃。”2016年,张银花流转30亩地,开办了创信种植家庭农场,种上了小麦、玉米、花生、土豆等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都让孩子们参与。
但一年后,这条路走不下去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流转一亩地每年1300元,农场30亩地光靠学生打理肯定不行,农忙时得请几十个工人,农闲时也要四五个人打理,再加上种子的成本,头一年就赔了20多万元。”张银花说,不用农药、化肥,作物产量极低。拿小麦来说,正常一亩地能打1200多斤,但他们只能收获500斤左右。一年干到头,收获的粮食全上了学生们的餐桌,没有任何其他收益。
如果照这种模式,家庭农场很难维持下去。于是,张银花转变思路,决定种植果树:“果树产量大,经济效益高,还能搞林下养殖,养些鸡、鸭、小兔子,也能增加收入。”2017年秋,张银花又流转了30亩地,种植了蟠桃、冬桃、苹果、梨、葡萄等十几种果树。
2018年,冬桃结出了果子,但突然成片死亡。专家说因为土壤变化等原因,冬桃可能种植失败了。没有死的桃树果子渐渐成熟,张银花满怀希望地尝了一个,差点儿哭出来:“硬得跟石头蛋儿一样,根本咬不动。”那一年,冬桃又损失了近10万元,好在其他果树长势良好。
果树种植周期长,要想见成效,起码得三年。靠着林下养殖,种植花生、土豆等作物,张银花坚持了下来。2020年,果树迎来大丰收,水蜜桃亩产高达4000公斤,苹果亩产3000多公斤,葡萄产量也很大。
丰收之后,张银花又流转了几十亩土地,将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3亩。但2021年7月的大雨,又给张银花带来了一场灾难。“那时候水蜜桃已经八成熟了,眼看就要收获了,一场大雨连着下了几天,结果桃子全部落到了地上,一个都不剩。”
张银花回忆,下大雨的时候,她心急如焚,连着几天愁得睡不着觉,几次起身想往农场赶,都被爱人拦了下来。“他知道我去看了肯定受不了,一直安慰我说没事儿,果子好好的。”雨停之后,张银花看着满地的水蜜桃失声痛哭。
不过,张银花很快就想开了,遇到天灾谁也没办法,大不了从头再来,只要农场还在就好。
家庭农场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节约粮食,提升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
“最初开办农场,就是想让孩子们参与到种植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现在,这个目标也算是实现了。”
张银花告诉记者,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开心农场日”活动,让学生参与种树、除草、采摘等过程:“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团队协作意识明显提升。除此之外,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都有了很大提升。林下养殖的各种小动物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以前有些孩子挑食,餐后水果如果不喜欢吃就偷偷扔掉,现在连幼儿部的小孩子都知道,种出来一个果子不容易,不能浪费。孩子们很自然地就有了节约粮食的意识。”张银花说,家庭农场开办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写作文时再也不会抓耳挠腮,发愁写什么了。
当然,一开始有些家长并不支持学校开办农场。“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疙瘩,家长都舍不得让他们下地干活,一听学校要孩子去地里拔草,有的家长就跑到农场里闹,说我打着教育的旗号,把学生当免费的劳动力用。”对此,张银花耐心解释,给家长们讲解大城市家庭农场教育取得的成效,并让家长也参与进来,体验、观察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状态。慢慢地,家长们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对家庭农场的态度有了转变。“很多孩子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开始体谅家长的不易,回家之后主动做家务,还会给家长端茶倒水。家长看到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不再阻拦孩子去农场干活。”
现在,家庭农场已经成了创信学校孩子们心中名副其實的“开心农场”。每到活动日,不仅学生踊跃报名,家长也争着来参加。在共同劳动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
除了让学生们受益之外,家庭农场也让农户们有了稳定的收益。“现在农场有108亩地,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资金1500元。农忙时,村民到农场干活,一天还能有100元收入。
由于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农场的果子很受欢迎。张银花顺势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很多企业来这里搞团建。“今年夏天,我们的葡萄卖完后,还帮周围村子的农户卖了7000多斤葡萄、几万斤西瓜、6000多斤圣女果。”张银花说,2021年受灾就不说了,2020年农场毛利超过200万元,今年看情形,收益也会很可观。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