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幻背后隐真实

2022-05-30谢彦芬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谢方平道士

谢彦芬

谢老师:一切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社会生活,都有着现实社会的影子。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大多叙写狐仙、鬼妖的故事,曲折地再现了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A:我在读《聊斋志异》时发现,有的篇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意在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批判那些贪官污吏对穷苦人民的剥削、压迫及残害。

例如,《促织》影射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再现了那个时代百姓饥寒交迫的艰难生活。小说中的皇帝为了满足自己斗蟋蟀的嗜好,竟然下令要求各地百姓进贡蟋蟀。一些媚上欺下的官吏,为了巴结上司,便强迫各家各户按照人口进献蟋蟀。于是,百姓为了完成分派的进贡任务,往往闹得家破人亡,苦不堪言,而统治者完全不以为意。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百姓的不幸遭遇和为政者贪婪、残暴、自私的丑恶嘴脸,感受到了作者对受尽欺压的底层百姓的由衷同情。

学生B:有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指向教育制度的弊端。在清代,科举制度被腐败官僚掌控,他们以权谋私,为所欲为,致使一些贤才无缘功名。

例如,《考弊司》的故事再现的就是科举考场黑暗的一面,发生的事简直令人发指。作品中那个考弊司司主制定的有关规定可谓荒唐狠毒,其中一项规定,只要是首次来拜见他的秀才,就必须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想要躲过这一劫,可以用交钱的方式代替。《考弊司》揭露了封建官吏的贪婪无耻,考弊司立着“礼义廉耻”之类的碑碣,却以割肉要挟从而达到敛财的目的。

谢老师: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讲述的众多故事,除了揭露社会黑暗和批判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有没有颂扬某种精神的呢?

学生C: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些作品歌颂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勇敢反抗精神。

例如,《席方平》便是一曲穷苦人民斗争精神的颂歌。小说中上到郡司、冥王,下到城隍、鬼卒,都接受了富豪羊某“贿通”的钱财,最终使席氏父子无辜被害。故事中发生的冤假错案,让人义愤填膺。席方平受尽了各种酷刑,却“忍而不号”,坚强不屈,并愤怒地痛斥鬼王:“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讼!”再现了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遭受压迫的百姓无处伸冤的惨境,热情讴歌了席方平敢于斗争、坚忍顽强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劳动人民强烈要求惩治贪官污吏的愿望和斗争到底的精神。

学生D:我读《聊斋志异》,发现有很多作品赞美了真挚的爱情。当然,小说大多是通过描写花妖狐魅与人类之间的恋爱故事来表达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的。

例如,《小谢》这篇作品中,女鬼秋容、小谢跟书生陶望三一开始只是一般的嬉闹、调侃,后来才以师友相处,其乐融融。陶望三因所写文章得罪了地方权贵,被他们诬告进了监狱。秋容、小谢得知消息后,为他奔走。后来,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了去,陶望三全力相救。就这样,他们在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相互扶持,逐渐生出了纯真的爱情,最终秋容、小谢借体还阳,与陶望三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谢》讲述的是男女双方经过自由相处,逐渐萌发出美好爱情的故事。作者以这样的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学生E:我讀《聊斋志异》,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在教化人,让人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吃苦耐劳、弃恶扬善等。

例如,在《劳山道士》中,从小就羡慕道家法术的王生去劳山(即今崂山)访求仙人,虽然被道士收留,却每天只被安排做些砍柴的工作,一点儿法术也学不到。王生不晓得道士是在考验他,最终因为无法忍受无聊的砍柴工作而要求回家,并央求道士赐教法术一二。道士遂了他的愿,教了他一招穿墙术。可等他回到家向妻子炫耀时,却触壁跌倒,以失败告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谢老师:是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静下心来,只有经过一番辛勤付出,才能有所成就。总的来说,同学们在阅读时,能够挖掘作品的深层主题和思想内涵,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求甚解”的读书精神,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高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小谢方平道士
春雪
A New Way of Dao
《道士下山》
我是一只狐
一顶神奇的道士帽
春雪
《道士下山》:红尘乱世走一遭
女友有求于我
女友有求于我
村妇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