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一情思
2022-05-30孙伟
孙伟
自然界的事物经常被寄予某种思想、言说某种情志。我们选取三篇写“树”的文章,探寻树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状物类散文的阅读规律。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树树皆情思,生命自流淌。
树之形象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在文中描写了两棵榕树,一棵略写,一棵详写。其中,那棵被称为“驼背”的榕树虬枝盘旋,旁逸斜出,伸向溪面,虽经火烧但顽强苍劲。那被火烧空的凹槽成为孩子们玩乐的小船,无数次载着儿时的梦驶向远方。因此,黄河浪对这棵“驼背”树有着特殊的感情。
《合欢树》 史铁生在文中没有具体描写母亲种的合欢树的样子,而是记叙了合欢树的成长过程。母亲多么希望那棵合欢树能开花,因为那是母亲对“我”重新站起来的期望。母亲死后,邻居告诉“我”那棵合欢树开花了,而“我”终究没有再到小院看那棵合欢树,就像“我”永远也看不到母亲的归来。“我”与母亲团聚的期望只有留在心间,成为永远的怀念。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在文中叙述自己将桃核埋在院子的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自己的梦。一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抹嫩绿,只是长得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就要折断。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高,样子也极猥琐。后来,“我”去城里读书,家里人嫌弃小桃树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给它浇水。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瘦弱,花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春雨中,小桃树千百次俯下身去,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展现着生命的执着坚韧,迎接着雨过天晴的那缕曙光。
情之所系
《故乡的榕树》 久居异乡的黄河浪,带着小儿子在大榕树的阴凉下散步、嬉戏,由眼前的景色很自然地想起故乡的榕树,于是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与其有关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抒发久蓄心头的眷恋故乡之情。
《合欢树》 这篇文章是史铁生谱写的一曲感人至深的追忆母爱之歌,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他赋予合欢树象征意义,展示了无私的母爱、母子间的深情和顽强的生命力。
《一棵小桃树》 这篇文章饱含了贾平凹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想让它“蓄着我的梦”,当初怀着这样的想法种下它,所以“我”偏愛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我”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我”的生活遭到挫折,当“我”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做斗争时,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托物言志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将故乡的榕树融入生命早期的记忆:想到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伙伴,那是对童年的追忆;想到过年为其攀折榕树枝的祖母的去世,那是对祖母的怀念;想到长着长胡子的、讲故事的老人的去世,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汩汩流淌,那是对故乡的人、故乡的物的怀念。这些早已融入黄河浪的生命,作为情感的触发点,承载着乡愁,牵动着乡思。这份情便成为“物”与“我”关联的纽带。
《合欢树》 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我”的成长。当初,合欢树就像残疾的“我”,弱小不健壮,在母亲的照料下长出了叶子,而且很茂盛,显示了生命的活力。这预示着“我”找准了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独自生长,象征着“我”坚定生活信念,有了生活能力,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因此,合欢树象征着“我”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事业的成就。
《一棵小桃树》 小桃树是怀有追求幸福生活梦的“我”儿时的化身。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写小桃树就是写另一个“我”。相似的生长环境:小桃树生长在角落里,长得不是地方;“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孤陋寡闻。相似的成长经历:小桃树被猪拱,讨人嫌,险被砍,经风雨;“我”从农村到城市,渺小、幼稚、天真,读不懂人世大书。小桃树面对风雨不屈不挠、顽强生长,它就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教会贾平凹在困境中不气馁、顽强斗争、不懈追求。贾平凹在文章的结尾满怀深情地说:“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紫藤萝瀑布》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托物言志的妙处在于文章作者找到了“物”与“我”的共同点——“生命”。人观察“物”,从它的生命姿态中找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契合点,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物”上,让生命的体验在笔端自然地流淌。每一位读到这样文字的人,都会感受生命的律动,理解生命的况味,明确生命的价值,坚实走好自己的生命之路。
群文链接
比较阅读巴金的散文《灯》和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分析他们通过写“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感的。
(此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课程云提升初中语文学科素养的实践研究”JG18CB0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