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处理时期国库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
2022-05-30王立娜
王立娜
信息化处理时期,国库会计数据高度集中,信息电子化传输,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运用,加快了业务处理,缩短了资金的到账速度,提升了国库的金融服务水平。随着财税体制的不断深化,财税关库银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库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总结了我国会计核算信息化发展历程,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国库会计核算面临的新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一、我国国库会计核算信息化发展歷程
2005年,人民银行总行发布《国库会计业务发展规划》,开始探索国库会计信息化。2006年,国库信息处理系统(以下简称“TIPS”)开始试点,全国级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正式建立,税收收入征缴与入库电子化,既方便了纳税人,也缩短了税款入库的时间。2008年7月1日,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TCBS”)开始试点,2013年以后推广至全国普及运用。作为全国数据集中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TCBS的全面上线标志着我国国库会计核算开始从电算化向信息化处理时期迈进,国库核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库核算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高度自动化、集中处理的特点。通过成立全国国库业务处理中心(以下简称“TCBS中心”),由TCBS中心统一组织实施国库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存储核算数据,并负责TCBS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取消基层国库日初始化、试算平衡、报解、上划、数据库备份等工作,核算工作量及压力大大减少。TCBS中心以直接参与者身份与支付系统一点连接,统一对外清算资金,实现了“预算收入直达入库,预算支出即时到账”,资金收付统一通过支付系统进行汇划,国库资金流转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财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库预算收入退库、预算支出业务量激增,收入退还书、预算支出拨款凭证等纸质凭证的传递与审核不仅大大增加了国库业务人员工作量,而且降低了财政资金的到账与使用效率。各地国库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缓解人员紧与业务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促进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纷纷探索建设地方横联电子化支出系统。地方横联电子化支出系统以加密的、无法篡改的支出业务电子信息流代替收入退还书、预算支出拨款凭证等纸质凭证的传递,以电子签名代替手工折角验印,对预算科目、预算单位等要素进行自动控制,减轻国库手工处理量,加快业务处理速度,实现资金快速拨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20年财政部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试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以下简称“财政一体化系统”)。财政一体化上线以后,加速了财政支出电子信息的流转、审核办理与回单传递,提升了支出电子信息化水平。
二、信息化处理时期国库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信息全程电子化传输
TIPS系统与TCBS系统无缝连接,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开户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后,就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税款扣缴,TIPS系统不断完善升级,全国级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已经扩展成为财税关库银横向联网,截至目前,税务部门和海关部门征收的绝大部分品类的税收收入以及一部分非税收入都实现了电子化扣缴的方式。TIPS系统每日开启日间对账及日切对账,在规定的时点自动与税务部门、海关部门、清算银行进行税款资金核对并向各方反馈结果,清算银行核对准确后将资金及时发往国库,国库业务人员仅需要在TCBS中进行资金勾兑并提交税票即可。TCBS每日业务处理完毕后生成报表,将入库流水及报表信息回传至TIPS供征收机关核对销号。财政一体化系统通过地方综合前置系统连接TIPS,支出电子信息经由TIPS传输至TCBS销号提交,支出信息全程电子化传输,充分保证了国库支出业务办理的及时、准确。信息化处理时期电子信息在各部门各系统间全程电子化传输,无需人工传递纸质凭证,极大地节省了传递时间。
(二)以机控为主辅以人控
信息化处理时代国库各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与业务处理,身份识别及加密技术充分保证了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海关部门发起的电子信息不可篡改,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国库业务人员对收到的电子信息只能进行审核和发往TCBS进行处理,不能修改数据,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财政一体化系统发出的电子支出信息加载了财政部门电子签名,国库接收电子信息后,自动核验电子签名,并对预算科目、预算单位、支付系统行号等要素进行自动校验并提示反馈。国库业务人员根据机控结果进行再次审核,对特殊业务、特殊问题辅以确认财税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无误后在TCBS中进行销号处理,不需要再对支出要素进行录入复核,减轻了人工柜面审核及录入的压力,缩短了资金的到账时间,大幅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三)账务记载要素化
对TIPS、财政一体化等系统传输的电子信息,TCBS系统自动逐笔确认,国库业务人员对电子信息进行销号提交即可,全业务过程电子化处理,无需人工进行录入复核操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收到的纸质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拨款凭证等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在TCBS中进行必要要素的录入及复核,只有对外手工划转资金时才需要第三人进行重要要素复核。业务处理成功后,系统自动根据“原子交易、一记双讫”的规则进行账务处理,逐笔登记电子登记簿、流水账等,定时汇总生成预算收支报表和各类会计账表。
(四)体制分成自动化
账务记载完毕后,TCBS会根据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自动依次调用TCBS各类体制参数完成收入自动化分成。TCBS参数分为基础参数、业务控制参数及体制分成参数三类,不同的参数有不同的维护与审批要求。绝大部分的参数设置需要向TCBS中心提出申请,获得维护批次号方可由系统管理员在TCBS中进行维护。基础参数、业务控制参数一般由本级国库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然后由本级会计主管审批,经过系统检验后最快于次一工作日生效。对共享分成、预抵返还、体制上解、总额分成、自动转账及转账流水这六大体制参数,必须由中心系统管理员维护,并经中心会计主管审批。严格、系统的参数设置要求保证了每一笔税收收入入库后,均能实时在中、省、市、县、乡五级财政预算收入中进行自动化分配,最终确保TCBS五级预算收入报表及相应会计账表的准确性。
(五)资金到账速度化
财政一体化系统当日发出的电子支出信息,国库审核确认后,可实时传输至TCBS销号,资金实时到达收款人账户,较人工处理方式,至少节省一天的时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实施以来,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量激增,TCBS不断升级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以适应年年增长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量,保证将退税资金准确无误地退至每一位纳税人的账户。信息化处理时期,预算收入、支出、退库等业务均实现了程度不同的电子化发展,有的国库甚至还实现了更正电子化,全业务电子化处理,大大地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提高了预算资金的到账速度。
三、信息化处理时期国库会计核算面临的风险
(一)制度滞后风险
2018年人民银行总行国库局制定的《国库会计业务标准化指引(试行)》是目前国库会计核算最全面最细致的操作指南。2018年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库会计核算紧跟财税改革步伐,不断优化系统,上线新模块,实现新功能,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相对于系统建设的步伐,配套业务制度编制及修订略显迟缓,特别是需要财税等横向联席部门一起完善修订的制度就更显滞后,例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开展仍依据2001年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新的业务处理模式需要新的制度支持,离开制度的约束,业务操作就难以规范。
(二)数据传输风险
尽管TCBS与TIPS、支付系统无缝连接,但受各系统服务器启动日切时间不同、更新升级状态各异等情况的影响,容易产生系统间业务报文未传递或不及时等现象。业务量激增时,很容易产生系统等待时间过长,系统通道拥堵,电子数据传输等待时间过长,甚至于出现系统连接卡顿,系统间无法有效应答,数据状态无法判定的困境。此外部分地方横向联网系统按照规定的接口规范通过导盘的方式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系统间回传状态需要依赖操作人员人工判定后登记,容易产生回执登记错误等潜在风险。
(三)系统校验风险
TCBS在电子化核算过程中,需要对TIPS传递的电子信息进行校验,无论是TCBS还是TIPS对应为共享级次入库的预算收入电子信息以固定级次入库的,不校验预算级次,只能等到与征收机关对账发现后办理更正。对于校验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错误若是因参数设置错误所致,可以在系统管理员修改参数生效后再次提交,若因税务部门信息要素错误,无法办理信息更正,只能通知税务部门开具纸质税收缴款书并出具说明以纸质缴款书的方式入账。此外,TCBS双讫记账的原理,使得会计处理结果自动平衡,业务人员需要审核各会计账户余额以进一步判定当日账务处理实际状况。
(四)系统维护风险
TCBS服务器在全国国库业务处理中心,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由TCBS中心统一负责。全国国库数量众多,国库业务量也在逐年攀升,导致集中的数据量不断增加,数据库存储压力大,数据存储量增加也会导致国库业务处理速度下降。各级国库维护参数需要向中心申请批次号,体制参数设置由中心系统管理员及中心会计主管审批,中心系统维护审批量大,特别是在每年初调整预算科目及设置相应的体制参数时,审批量和系统开启校验等待的压力就更大了。此外,因财政体制、业务处理模式大不相同,全国各级国库的业务需求也不尽相同,集中维护也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五)人员操作风险
信息化处理下业务操作更加便捷,电子信息一经销号提交便无法撤销,销号处理界面一般紧邻着退回按钮,操作时需要高度认真,万一将销号的数据点成退回,数据就会退回征收机关,需要征收机关重新生成发起,若此时征收机关系统状态未更新,该笔状态显示已发送国库,就无法再次发送国库,降低业务处理时效。此外国库业务人员呈现出年龄结构老化的特点,容易凭着经验去处理业务,对新的制度缺乏深入学习和执行,无法适应业务新模块处理。TCBS每日网点签退时会提示未完成的业务及未处理事项,未处理业务分类显示,当某一类条数过多时很容易忽略另一类信息。认真负责、业务综合素质高的业务人员极为稀缺。
四、防范信息化处理时期国库会计核算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业务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结合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化系统升级及业务变化,进一步修订、完善现行处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及时更新操作手册,补充完善标准化指引,在每一次系统升级后就操作细节都应有说明,让操作手册充分发挥操作指南的作用,指导规范核算业务。同时,适时推出应急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案,并储备精良的科技和业务支持人员,提高应急和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
(二)促进系统间衔接,保证业务信息有效传输
促进TCBS与各关联系统数据传递与业务处理的衔接,遇特殊情况需重启关联系统服务器的,应事先通知各部门,避开业务处理时间或高峰期,尽可能地保证业务信息有效傳输。TCBS数据中心应加强与支付结算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更新支付系统参与者主表,保证准确无误地打印来账报文,往账能够准确地划转。
(三)推进系统升级维护,增强系统校验有效性
TCBS中心应规定异常情况报告格式包括报错截图,各单位应按规定格式及时上报问题,TCBS中心也应及时给予反馈,并综合各地区上报情况进行整理、总结,根据问题影响范围和程度,及时安排系统更新升级。适当改革系统维护方式,减轻参数维护量,释放体制参数的维护与审批压力,提高准确性。不断强化系统校验功能,充分考虑关联系统升级更新对国库会计核算影响并提供可行的操作措施,为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操作水平
国库核算业务发展快,涉及系统较多,准确无误地办理国库核算业务需要业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应及时地组织业务人员学习各系统的处理办法、操作规程及操作手册,并严格根据制度要求完成业务操作实践,熟悉系统内各业务模块、操作界面、菜单选项、录入要素。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办理日常业务时严把风险控制点,提高常规业务的处理水平,对于复杂业务处理,能准确地识别并及时提出业务处理方案,全面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五)创新横向联席机制,提高横向联席工作效率
财税体制的不断深化,横向联席单位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应有效落实横向联网组织领导机制,创新横向联席机制和沟通渠道,通过建立电子公告群,共享涉及双方的业务资料与通知,减少电话、会议等沟通协调方式,适当减轻沟通协调工作量,提高横向联席工作效率,保证横向管理有序。当发生重大业务变革或业务量激增时要充分评估双方系统承载能力,及时安排好业务发送与处理量。开发推广电子对账系统,对账系统对横向联席各方的报表进行预对账,并将对账结果反馈给国库,国库根据预对账结果查找原因,切实地保证对账工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