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饮食文化英译现状与外宣路径
2022-05-30孙露
孙 露
陕西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文化璀璨夺目,陕西饮食更是其文化的精华。现概述了陕西饮食文化英译现状,重点探索了陕西饮食文化英译的外宣路径,总结了外宣翻译的注意事项,以期国外游客能更好地了解陕西饮食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当地旅游和当地饮食在世界的知名度,从而推动陕西甚至中国历史文化走向世界。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陕西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文化不仅代表着陕西,还代表着中国。陕西文化如何“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成为各界专家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翻译发挥了重要作用。译者根据翻译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会产生不同的译文,从而直接影响文化元素传播的质量与效率。
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陕西饮食文化的英译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类。
基于某个理论的翻译现状和方法的研究
刘嘉璐(2019)运用交际理论,对陕西饮食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李稳敏、李馨(2019)以大量陕西风味美食翻译为例,直接阐述了“信、达、雅”在陕西饮食英译中的应用研究;李利、贺莺(2016)则基于文化西传的理念,以西方译学文化派左哈的多元系统理论为视角,探究陕西饮食的英译策略,指出专有名词翻译是母语中心主义和译语中心主义的交锋,本质上则是翻译和权力的关系问题;宗丽娟(2013)则早早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了陕西饮食名称的翻译。
直接述评陕西饮食文化翻译现状,并提出翻译方法
亢连连(2021)以《陕西名优美食》为例,概括了陕西饮食的翻译现状及优化策略。王玉、赵俊等(2018)介绍了陕西美食文化的翻译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基于非翻译理论进行的陕西饮食文化翻译推广研究
任玉丽(2022)通过比较分析研究《陕西日报》近20年来的食品广告,分析西安人饮食观念的转变及广告对其建构过程的影响。崔丽霞(2021)提出要面向年轻观众,采用动漫的表现形式,丰富陕西饮食文化的传播途径。宋琪琨等人(2019)基于自媒体运营下的陕西饮食翻译推广,提出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研究可见,目前国内外针对陕西饮食文化外宣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更多围绕现有研究的不足而展开,通过对不足进行剖析,提出译者的翻译见解。当前还没有学者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陕西饮食文化开展研究,更不用说挖掘陕西饮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涵。
外宣路径探索
陕西的美食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部分美食在全国耳熟能详,但放眼全世界,其影响力就相对小得多。无论是历史文化传播还是经济发展,饮食都十分重要,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饮食文化的外宣翻译质量,扩展外宣翻译路径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提高都有着重大意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去粗存精,精选特色美食
选取陕西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历史底蕴,且容易变现的潜力内容。文化外宣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在于自身内涵,另一方面在于受众。文化产出方负责将最具历史和地区特色的内容挑选出来,挑选时应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文化张力足够大,能感染受众;二是独具特色又能与受众产生共鸣。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让受众接受、认同甚至推崇。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有一句宣传语是“最陕西,最中国”。要想得到海外读者的理解和认同,陕西饮食文化的英译内容就要选取最具陕西特色,符合并且能够体现当代价值观的内容。在经济价值方面,若一种食物能做到老少皆宜,四季可食,且可以实現高中低档消费就再好不过。以肉夹馍为例,肉夹馍又被称为“腊汁肉夹馍”,是陕西最知名的小吃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肉夹馍始于周代周王宫宴的“八珍”之说,是当时王宫贵族享用及招待“外宾”的美食;也有史料认为,肉夹馍起源于战国时代,那时称“寒肉”,唐代又称“腊肉”,世代流传,历经数次演变。无论起源于何时何地,有两点是共通的,即:肉夹馍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且为贵族招待贵宾所用。那么,游客就会好奇怎样的美食能被帝王贵族所喜欢和推崇,且历经千年依然广受有千年文化和无数美食的中国人所喜爱。肉夹馍和西方的汉堡较为相似,常被翻译为“Chinese hamburger”,这对海外人士来说,心理上会有一定的亲近感,其会存疑:“什么是Chinese hamburger?”,它和我们的或者我们所知道的“hamburger”有什么区别?因此,如果汉堡能成为众所周知的美食,那么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且在中国有着广大群众基础的肉夹馍完全有能力成为另一个“爆款”,担负起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重任。如果能挖掘出肉夹馍更多的文化内涵,那将更有利于陕西文化走出去。
选取陕西历史文化中“名角”和“轶事”
当今,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密切,要让文化走出去,就要增强中华文化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属于抽象的内容,文化想要走出去,需要一个载体。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我们在推介陕西饮食文化的时候需要选取不同的侧重点。比如中国人受农牧文化影响,安居乐业,喜“静”,不喜“动”;但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民众普遍受海洋文化影响较大,喜欢挑战新事物,爱“动”胜于“静”。在陕西饮食文化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选取符合目标人群价值观的“中国故事”来展示陕西形象。人们一般都喜欢听故事,选取陕西文化中易于被受众接收甚至喜欢的“中国人物”和“中国故事”,可以让他们对陕西文化产生兴趣。
好的故事是打开人心扉最好的钥匙。目标的选择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普通人。名人用来敬仰,普通人用来效仿,从而达到感染、影响、吸引甚至“感化”的目的。因为从读懂到理解再到接受和被完全征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陕西稠酒为例,据史料记载,其始于商周时期,至今已三千多年。它的历史与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和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有关。有一天,唐玄宗携杨贵妃到长乐坊喝酒,杨贵妃对所喝之酒甚是喜欢,当即将自己手上的桂花赐给了酒家。随后,酒家将桂花种在自己家藏酒的院子中,不料桂枝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繁衍成林。花开时节,桂花香,稠酒香,清香四溢。这启发店家将桂花用蜜腌制后兑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黄桂稠酒”由此而来。唯美的爱情故事人人向往,更何况帝王“弱水三千,只钟情一人”的千古佳话。
扩大传播路径,创新推广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平台的涌入,微博、微信、抖音,国外脸书、推特等即时通信工具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这些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以电视及纸质媒介为主的媒体传播形式。陕西饮食文化英译作品的海外传播要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官媒与自媒体相结合,做到“两手抓”。充分利用各媒体的属性,进行“全媒体”推广,做到尽可能多的人群覆盖。鼓励更多媒体人,包括海外华人和海外友好人士积极参与到讲好和传播中国故事中来,加强陕西饮食文化英译作品的海外传播力度。高度重视海外华人和友好人士群体,他们是桥梁,他们比国人更了解和熟悉海外群体的喜好,可以用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地道的语言讲述带有陕西特色的中国故事,增强西方民众对陕西文化的准确理解。他们是种子,身处异国他乡,能亲力亲为地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传播好中华文化。
除了扩大传播路径,还需要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比如在饮食的推广上可以采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甚至更高级的技术,为观众带来感官刺激。现阶段,大部分地区为刺激消费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具体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打折或免费促销;二是发放消费券。显然,这些都不是高级的营销方式。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冰岛另辟蹊径,用了以下三招进行推广:第一,蹭热度。利用扎克伯格和元宇宙的热度,推出了极具创意的视频——“冰岛宇宙”。此视频一出,播放量破百万,就连扎克伯格本人也表示“我想去冰岛旅游哦”;第二,模拟体验,激发渴望。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人们往往会放声呼喊,释放压力。冰岛政府邀请世界各地的人们录下自己的尖叫声、呼喊声,然后登录冰岛政府网站上传。冰岛旅游局配置了7台大音响,在冰岛的各大景点,如万丈冰川、悬崖瀑布播放并通过相关网站进行现场直播,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制作有吸引力的宣传片。冰岛旅游局拍摄了一组反差明显的宣传片:在家对着镜子刷牙和站在冰岛的瀑布前跳舞,在家蹲在地上洗抹布和在冰岛弯下腰舀冰川水喝。这样明显的对比,使整个视频作品张力十足。视频的最后还发出邀请,邀请大家一起开启冒险。试问,这样的邀请,谁人不心动?所以,宣传饮食文化时要多思考创新之处。比如是否紧跟热点,拍宣传片时是否有所创新?众所周知,人类在多年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对味觉的开发最少。实际上,人的味觉是最难改变的。当前,有科学家正在试图用味道来代替指纹和人脸识别,因为后两者更容易改变,但前者却很难甚至无法改变。因此,在陕西饮食文化的推广中,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冰岛利用声音营销的方法,先把其味道传播到世界呢?
鼓励陕西饮食跨界,增强历史趣读
最厉害的文化推广一定不是“硬广”,而是把饮食文化融入到不起眼的细节中。我们要相信陕西饮食文化的魅力,没有走出去只是因为宣传力度还不够。比如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来宣传陕西饮食文化。相信很多观众都曾对前几年的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上头”过,在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演绎下,很多观众都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到了不一样的陕西,那一道道被演员们吃出异样风味的美食,隔着屏幕都感觉十分美味。因为这部剧,陕西美食如甑糕、凉皮、肉夹馍、泡馍、胡辣汤、Biángbiáng面等爆火。同样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则提高了水盆羊肉、手抓羊肉、胡饼、火晶柿子、薄荷叶、茶汤和三勒浆等陕西美食的知名度。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和大IP联名的方式,比如前段时间肯德基联名小黄鸭推出限量版公仔,使肯德基的销量节节攀升。因此,在陕西饮食文化推介中,可以加强其与动画界、影视界、科技界等的合作,把饮食融入各行各业。另外,陕西历史悠久,有若干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可以采用创新的角度趣解历史,如模仿《趣说中国史》创作《趣说世界美食文化史》系列作品:当世界顶尖小吃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让陕西美食置身世界美食文化之林,以此先吸引一波本来就非常关注美食的各国美食爱好者甚至本国文化爱好者,以及相应国家文化的关注者和喜爱者,从而让不知道的人了解陕西美食文化,让本来就知道的人更加了解陕西美食文化。
倡导多方联动机制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官方和民间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公民个人、民间组织、官方政府的不同力量和作用,形成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多方合力,齐心协力“讲好中国故事”,让陕西饮食文化走出去。同时,要注重联系海外学术界、出版界,形成有效互动,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传播平台,让世界更为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陕西文化。例如,可以开展推介会、设立文化传播周,大力资助海外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出版关于陕西饮食文化的作品等。
外宣翻译注意事项
文化走出去,翻译先行。在陕西饮食文化走出去的时候,要高度重视翻译质量的提高。提高翻译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目标受众,采取适度异化翻译策略
为了外国民众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在英译过程中,既要坚信我们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也要明白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审美和阅读兴趣等方面的不同,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保留原作中陕西和中华文化精髓为基础,采取适度的异化翻译策略,让中国故事更具张力和国际影响力。
结合中文,根据目标群体,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要想向海外受众讲述好中国故事,就要尽量降低他们的排斥心理,适当采用海外民众所喜爱的方式进行翻译和传播。首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一定的语言转换技巧,特别要注意中英文不同文化背景和語言表达习惯。比如,中文喜欢华丽辞藻、四字成语和骈偶句等,但英语则更喜欢简洁明了。在英译中,可适当采用省译法。其次,在文化方面,陕西文化的英译常会出现词义空缺或者不对应的现象,可运用音译或直译加注解的方式,避免读者误解。最后,从交际角度来说,要考虑读者的心理期待和译文的交际功能,适当采用意译法以适应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陕西文化因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且内容丰富多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陕西饮食文化的对外推广不仅有重要的历史、社会和经济价值,还有很高的政治意义。陕西饮食文化能够被更多人喜欢也值得被更多人喜欢。目前,陕西饮食在对外推广和传播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需要满怀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在不断深挖自身价值的同时扩大传播路径,创新推广手段,做好多方联动,有态度、有方法、系统地推动陕西饮食文化英译和海外传播,这对弘扬陕西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利,贺莺.西方译学文化转向视阙下的陕西美食的英译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97-102.
[2]任玉丽.近20年《陕西日报》广告对西安饮食文化的建构研究[D].山东:烟台大学,2020.
[3]崔丽霞.陕西饮食文化的动漫推广与传播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05):124-126.
[4]湘北.西安黄桂稠酒 郭沫若赞其“似酒非酒胜似酒”[J].国家人文历史,2013(23):100-101.
[5]路华.“讲好中国故事”之徽文化英译与海外传播[J].长春大学学报,2020,30(07):41-45.
【作者简介】孙 露(1986—),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