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乡村文创设计研究

2022-05-30王天天

炎黄地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九华立春文创

二十四节气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体系,能够指导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已形成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特征的文化体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和依赖逐渐淡化,如何从乡村文创设计的视角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并将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九华立春祭的实践设计成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二十四节气文创赋能乡村的发展路径,将二十四节气这一具有活态性、普适性的乡村文化主题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反哺乡村,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四季轮回亘古不变,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在农作物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中逐渐沉淀,归纳出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社会与经济赋予新兴产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的中国正大力支持复兴传统文化,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下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已不再像古代人那样依赖二十四节气,而是将二十四节气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并智慧地利用新媒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新的艺术设计手段吸引年轻人,实现二十四节气的现代化传播和物化传承,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将二十四节气这一具有活态性、普适性的乡村文化主题借助文化创意的力量,激活乡村生产发展动能。如何活化二十四节气并赋能乡村文创是本篇文章研究的重点。

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设计内涵与构想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品或制品的组合。设计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需要了解二十四节气在人们乡村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以二十四节气为研究主题,乡村文创为研究对象,以我国乡村地区为研究地点,从二十四节气对乡村的价值和意义方面的研究出发,探寻二十四节气乡村文创设计和乡村文创的典型案例。

通过对已有文献、实践和创意设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对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的保护和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实践方面集中于教育、传播和艺术创作,创新设计数量较少。关于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的交互设计以科普为主,功能较为单一;文创产品以插画、字体、包装等平面和视觉设计为主,产品设计,尤其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设计寥寥无几。二十四节气文创大致可分为五类:插画设计类、应用类、国潮传统手工艺类、高校概念文创类和数字技术类。

二十四节气与乡村文创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政府导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立足于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创开发利用的程度,是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双赢战略。“经济发达不代表着强大,一个民族要想受人尊重,在于文化贡献。”

二十四节气文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节气文创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带动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节气文创如何构建创新模式,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目前,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乡村文创开发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学术研究方面,高校教师、知名艺术家、设计师设计的文创作品更受人关注。

市场需求

随着大众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相比流水线作业的工业化,消费者更青睐于个性化产品。个性化产品不仅要在功能上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还要在情感上让消费者与产品产生一定的情感连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便会产生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但是目前能够满足此类人群需求的产品及民族品牌相对较少。“谷雨中国”创始人叶萌老师在触摸时间工作坊系列讲座——《九华立春祭设计溯源》中详细地介绍了“谷雨中国”是如何将传统手工艺进行转化的案例。在很多人的眼中传统手工艺存在一些弊端。但是从设计和品牌塑造的角度出发,其实这些产品都各具特色。

九华立春祭民俗文化与文创设计溯源

九华立春祭是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外陈自然村的“梧桐祖殿”为载体的传统民俗活动,是衢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这里保存着完整的立春仪式——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梧桐祖殿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供奉春神和木神句芒的神殿。“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在每年的立春日(即公历二月四日或五日),当地村民便会举行祭祀句芒神的民俗活动。

产品设计溯源与定位分析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外陈自然村的“梧桐祖殿”立春祭祀与相关习俗原本是一种地方性的民间文化,但在20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这种民间文化被当地民众逐渐忘却和抛弃。2001年,经考证妙源村外陈自然村的一座古庙确为供奉春神和木神句芒的“梧桐祖殿”。2005年,恢复立春祭祀活动。2011年,改名为“九华立春祭”,并与浙江遂昌县“班春劝农”和贵州省石阡县“石阡说春”同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提高了其知名度与影响力。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合理重构乡村集体记忆和活态传承乡村价值,厘清当地具有地域性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载体和在时间与空间中的美好生活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取一个地方的区域精神文化将其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实现传统与当代融合、艺术与科技融合以及文化与商业融合的目标。衢州柯城区在当地有着许多非遗项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衢州农民画,用画笔表达二十四节气。同时还有剪纸、莹白瓷和雕版等传统手工艺。关注当地的文旅融合、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将当地的地域特点、文化基因和文化特征,通过数字沉浸、展览展示、体验教育和文创衍生的方式进行挖掘、提纯和萃取,将立春文化IP进行现代化、符号化、时尚化和形象化设计。

地域文化元素提取

“九华立春祭”是在民俗文化迈向公共化和遗产化的过程中获取的正式名称。通过“九华立春祭”的传统民俗仪式,体现了先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千百年来华夏农耕文明的传承不息。非遗策展人李媛媛老师在触摸时间工作坊系列讲座——《节气的空间美学》中详细地介绍了坐落于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的中国·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的设计思路和建造过程,讲述如何将空间(即人居住的地域、创造的文明、传承的历史和美好的生活)、时间(即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春)与非遗(即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探索文化、科技和乡村之间的关系以及节气文化的空间美学。在中国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中,将立春文化作为对象,结合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剪纸、竹编、传统饮食、农民画。衢州瑩白瓷等非遗及民间文化,运用“文化+科技”的方式,集文化传播、展览展示、体验教育、文创衍生于一体,打造立春文化IP,强调交互性、体验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同时,将所在社区的“人、文、地、业、场”进行有机联动,突出文旅融合、活态传承,目标是打造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精神涵养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高地和民众精神家园。其中所在社区的“人、文、地、业、场”分别指的是锚定受众、挖掘内涵、社区参与、培育业态和场所塑造。

“每年立春,人们都会按照传统习俗扎春牛、扮芒神、供祭品、焚香迎奉、演戏酬神、插花踏青,迎春接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中国·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以“知春”“归春”“听春”“赏春”和“探春”五个版块进行划分,其中有一幅《九华春景图》的数字长廊互动长卷,里面的内容便是“九华立春祭”中民俗仪式的必备内容——祭春神、敬土地、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唱春歌、吹春曲、咏春词、咬春卷和打春糕、舞麒麟、敬老等。以农民画和剪纸的形式,将“九华立春祭”与当地的非遗手工艺进行有效结合。将立春文化与春色美景相融合,让民众身临其境,感受和体验迎春祭春之风。

文创实践设计成果

在中国·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的入口进行一系列装置的设计(如图)。其中包括三个镂空不锈钢光柱和一组背发光不锈钢“馆名”。为了与自然山川更好地融合起来,这一组背发光不锈钢“馆名”装置不再用木头、金属和各种各样的烤漆喷漆,而是运用反光镜面的效果投射自然风光。白天和夜间有着不同感受,这三个镂空不锈钢光柱宛如在乡村夜间点亮的一盏明灯。因为乡村的夜晚实际上是非常昏暗的,这三个光柱便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三个光柱中,左边的光柱标题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季之大典,九华立春祭”。中间的光柱通过剪纸和农民画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小娃娃挑扁担的乡村生活一角。右边的光柱则是在设计上用了五十种“春”的不同的书法形态来表达春天。

非遗场馆中的主视觉设计也将“春”进行了较好的提炼表达。“春”字所代表的涵义除了“立春”以外,还有其字体结构的变形,上部变化为一个牛头的形状,代表着立春传统习俗“鞭春牛”和“扎春牛”,旁边用浪花进行点缀。依托场馆的主视觉设计,不同版块的场景也体现了各自巧妙的构思和所能搭配的诗句。在“赏春”版块的场景中有文创展柜,展柜上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对“春天”二字进行了翻译,并且摆放着书籍和不同的文创产品。

“九华立春祭”是一个富有巨大魅力的传统活态品牌IP,“谷雨中国”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和乡村实地走访调研,进行品牌文创设计,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非遗。首先,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和传统习俗,并进行前期的调研和品牌设计,将当地非遗和当下人们的生活进行匹配。其次,通过现有的古书文字记载、当地的“梧桐祖殿”建筑场景、神话传说等挑选故事线,塑造品牌故事。最后,以“春神句芒”作为形象IP,以“九华立春祭”为设计主题,进行礼盒包装设计及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其中“春色如许”礼盒是将当地国家级非遗莹白瓷的特点与符合特定需求场景的产品相结合;“迎春纳福”礼盒是对衢州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整合;“春来运转”礼盒是对“九华立春祭”迎春仪式流程的提取,并将其凝练成四个场景进行插画设计最后置于整体的包装设计当中。

受特殊情况的影响,“九华立春祭”现场无法对外开放,由此设计出了“云上九华立春祭”线上微信小程序。以“迎新接福,春山暖阳”为主题让更多人了解“九华立春祭”。随着非遗保护与传承观念的深入,当地不斷尝试以技术驱动和内容创新的方式对“九华立春祭”及其吉祥物“句小芒”进行品牌IP设计,以及进行相应文创衍生品的设计。为传统文化的呈现及传播赋能,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融合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立足于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也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九华立春祭”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地域特色和较为完整的品牌概念,但当地的文旅融合、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还需要持续关注,要有效融合当地的地域特点、文化基因和文化特征,对当地品牌IP进行现代化、符号化、时尚化和形象化设计,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霄冰.民俗文化的遗产化、本真性和传承主体问题——以浙江衢州“九华立春祭”为中心的考察[J].民俗研究,2012(06):112-122.

[2]吴玉红.乡村振兴背景下二十四节气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以安徽青阳朱备镇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21,37(02):107-112.

[3]顿文昊,张东升.地方特色文创拓宽乡村振兴之路[J].人民论坛,2021(14):101-103.

[4]林莉君.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图录:民俗 九华立春祭[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16(04):2.

[5]衢州市柯城区档案局.“立春祭”[J].浙江档案,2012(08):42-43.

[6]鲁可荣,曹斐浩.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体记忆重构及价值传承——以妙源村“立春祭”为例[J].浙江学刊,2020(02):225-231.

[7]柳丽英.我与句芒相遇——记衢州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保护之心路历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269.

[8]吴彬瑛.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9(21):270-271.

【作者简介】王天天(1998—),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创与手工艺设计。

猜你喜欢

九华立春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农事 立春
一次难忘的投票
农事 立春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立春摆饰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小小展台
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