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与策略

2022-05-30徐子军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高校

徐子军

摘 要: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重镇,进入新时代,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和风险挑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把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教育引导,把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监管,把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2)10-0076-0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担负着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始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重镇。进入新时代,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时代大背景下,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型、改革深化、人们价值多元等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输和交流的时空便利,为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分、真假难辨、应对不足、监管困难等一些难题。从高校内部看,意识形态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存在着认识模糊、体制机制不健全、阵地管理不到位、队伍建设薄弱等短板和不足。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通过固本培基、守正创新,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把高校建设成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把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党委必须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从宏观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学校上下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理念,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统筹协调、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体制。要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融入党委管方向、谋大局、促发展、带队伍的全过程,落实到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与党建思政、改革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嵌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党委要定期听取学校意识情况工作汇报,把握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推动工作落实。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高校与社会其他行业、领域和部门不同,与教育领域其他类别的学校在定位、职能、任务、管理以及教师和学生方面也有显著差别,在意识形态领域担负的职责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也比较复杂严峻。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这个根本,明确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及各职能部门、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行政主要负责人、党政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明晰、层级分明、落实有序的工作责任体系,真正做到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做、责任有人担,有效解决意识形态工作上热衷温下冷的弊端和工作中的真空和盲点,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协调有序、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

(三)构建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

网格化管理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意识形态属地管理和层级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借鉴的是社会治理中广泛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旨在将一个庞大的体系划分为横向和纵向的若干网格,每个网格作为独立单元,又可以细分为若干层级的子网格,每一网格作为独立系统有自身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任务,设有网格长和网格员,下级网格从属于上一级网格,从而形成一个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反应快捷的工作体系。通过设置网格化工作平台可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小、落实,在全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和无缝对接。高校可根据自身党组织及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学生管理体系等实际,灵活设置网格体系。

(四)完善规章制度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网格化工作平台的同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有效解决意识形态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评”的问题,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近年来,各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立了涉及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陈旧过时、与上级精神要求有偏差等问题。进入新时代,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对涉及理论武装、思想政治工作、课堂教学、社科研究、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图书资料、资助捐助、合作交流、网络管理、舆情处置、考核评估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查找问题、查缺补漏,属于制度盲区的要及时制定发布,内容陈旧、不合时宜的要及时修订,内容缺失的要补充完善,从而形成系统完备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五)做好督查考评

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督查考核评估是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发现问题不足,充分调动积极性,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和手段。要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常规和专项督查检查,及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成绩亮点,查摆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工作调度,推动任务落实。要把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有机结合,有效利用考核结果,发挥好考核的督促激励作用。在校内巡察工作中,要把意识形态责任落实作为巡察内容,压实工作责任,传导工作压力,端正工作导向。要严肃追责问责,对于责任意识不强,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意识形态领域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进行责任追究,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开展好表彰奖励,对于涉及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发挥好榜样引领作用。通过上述多种措施可以发挥督查考核的督促激励作用,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形态工作氛围。

(六)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精、素质高、能力强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高校要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设置的有关规定,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强化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完善体制机制,选拔和引导政治过硬、能力素质高的人员从事党团工作,提升党团工作队伍素质。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职业理想,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骨干等从事意识形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意识形态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丰富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为新时代做好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堅持守正创新、注重教育引导,把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思想引领放在首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抢占制高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师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做好思想引领必须守正创新,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新方式方法,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互联网新技术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和身边故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想教育引领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权。

(一)加强党员干部及教职工的思想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端正、师德师风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好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制度,完善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常态化机制,有效发挥中心组学习的龙头和带动作用,推动理论学习的常态化和全覆盖。要在学懂弄通做实,真正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有效解决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理论宣讲、专题培训、研讨交流、主题征文、“学习强国”学习达人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理论教育,推动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的不断深化。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高校要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落实好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好“三贴近”原则,解决好入耳、入脑、入心的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喜欢爱戴,受益终身的优质课程。同时,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做好路径设计,构建“课程思政”良性互动体制机制,开展好教育培训、课程思政大赛及观摩交流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的显著特征和多彩亮点,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养成良好品德、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有效载体,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形象的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发挥好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涵养功能。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这所大学校的教育价值,广泛开展红色筑梦之旅、青年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培养爱党爱国感情,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使青年学生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发挥互联网应用技术新优势

随着互联网应用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首选途径和方式。我们要顺应互联网及应用技术快速发展形势,发挥平台和技术优势,通过主办主题网站、两微一端、互联网群组、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网络宣传矩阵等方式,主动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话语权。同时,畅通网络信息交流通道,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回应关切,及时答疑解惑,做好正面引导。要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网络技术的党政干部、教师及学生骨干担任网评员;同时,发现和培养知名专家、党政领导、师生网红等网络大V,做好教育管理,有效发挥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有针对性做好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工作。学校要制定政策规章,完善网络思想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鼓励党政干部、教师、辅导员等人员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引导、答疑解惑等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和水平。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五)发挥党团组织、学生组织在思想教育引领中的作用

高校要发挥各级党、团组织的政治核心功能,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实际,通过以党建带团建、团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青马工程、主题党团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好思想教育引领。同时,加强对团学组织的领导,发挥好学生联合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团学组织价值引领作用,彰显组织育人功能。

三、堅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监管,把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

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正面教育引领和阵地管控两个维度。我们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学校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坚决防范和杜绝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的存在和发生,维护好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一)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风险研判,制定应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当今,高校面临的意识形态形势纷繁复杂,风险挑战叠加,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实际,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进行研判,预判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定风险点及其具体表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好提前应对的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明确具体落实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工作台账,做到有备无患,特别是针对重要年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突发事件等,更要提前做好风险研判与处置工作,把牢应对意识形态风险隐患的主动权。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研判要体现制度化、规范化工作要求,组建由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制度,定期开展会商研判,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管好意识形态阵地,确保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均体现出意识形态的属性。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图书资料购置、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各类研讨会讲座报告会、捐资捐赠、校园文化、社团活动、校园网络、编辑出版、宣传文化设置、民族宗教、国际交流等等均属于意识形态阵地。管好意识形态阵地必须实现全覆盖,确保无死角,同时要对课堂教学,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讲座、论坛,民族宗教、校园文化等意识形态问题易发高发领域给予重点关注;针对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难点领域及新出现的问题,要与时俱进,探索完善有效管理的办法。管好校园意识形态阵地要做到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兵把守,学校各职能部门要牵头做好分管领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及要求,做好督查指导,推动任务落实。各二级学院要落实好学校工作部署和要求,担负起属地管理责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管好意识形态阵地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广大师生要提高对意识形态重要性的认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增强明辨是非能力,明晰规章,守住底线,不踏红线,共同维护好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三)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舆情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错综复杂及多元文化对高校的冲击,师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日益增多,加之他们在职业发展、工作待遇、学业就业压力、婚恋择友、生活不便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思想困惑,经过互联网的发酵扩散,极易引发舆情事件,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高校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快速反应,做好正面教育引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防止演化形成舆情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舆情事件,要按照舆情处置工作预案,多部门联动,主动发声,阐明事实,做好正面引导,有效平息舆情,维护好校园安全。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06).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114.

〔4〕马晓云.推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24(004).

〔5〕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N].光明日报,2017-12-18(002).

〔6〕张小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在队伍建设[N].光明日报,2016-03-29(002).

(责任编辑 徐阳)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XU Zi-jun

(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rontier towns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Entering a new era,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complex situations, risks and challenges. To complete a good job in ideological work, we must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secure the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adhere to uphold innovation, focus on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nd secure the right to speak in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adhere to bottom-line thinking, strengthen positional supervision, and guarantee the right to manage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Work; Path and Strategy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新时代高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