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师金静:再造魅力街区

2022-05-30陈全忠

伴侣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街坊弄堂大鱼

陈全忠

沐着晨曦,与家人告别后,金静踏着轻快的步伐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巷里穿梭,不时向身旁经过的街坊们打着招呼。走过一片绿意盎然的围墙,她迈入了大鱼营造工作站的大门。几乎每个早晨,这一幕都会在上海的长宁区新华社区里上演,新华社区不仅是社区营造师金静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是大鱼营造发展中心在社区创新领域的“得意之作”。

      弄堂里的童年记忆

金静在上海的弄堂里长大,对弄堂空间有着很深的感情。那时候,弄堂里定期出黑板报,因为从小就学画画,金静也会受到社区的委托去帮忙画画、写字,这让她很自豪。金静跟奶奶一起生活,端午节的时候,奶奶带着她包粽子,一包就是几十个、上百个,然后挨家挨户地送。

金静留恋那时邻里之间质朴的感情,后来要搬家的时候,她感到很失落,因为她从来没想过要跟自己的家园告别,离开自己的邻居、离开从小玩耍的弄堂。废墟之上,拔地而起的高楼似乎宣告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留下的痕迹消亡。

金静曾经也以为自己的童年会被埋葬在那片残垣断壁之中,但后来她发现,不仅是她,每一个曾经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家园的记忆,都被紧紧包裹在脚下的土壤之中,等待某一天生根发芽。

考上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空间设计专业后,金静有机会参与了一个弄堂的改造设计项目。她向当地居民了解情况后,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些老居民说,他们不想离开这里,因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但是越来越多的邻居搬走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另一些居民则非常期待拆迁,希望赶紧住进新房子。金静当时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这时候,一本叫《再造魅力故乡》的书给了她很大启发。书中收录了国外17个小乡镇传统街区改造的故事。也是从这本书里,金静了解到社区营造师这个职业,其所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设计激发大家对街区的关心,激发街坊特有的能力以及主体性,共同把街区营造成大家想要的样子。

讀完这本书后,金静决定出国学习城市规划与社区营造专业。

      在街区办一场婚礼

2018年,上海迎来了新一轮城市更新。这时,金静回到上海,尝试在社区里开展设计。她和几位有建筑设计经验和社区学背景的小伙伴成立了大鱼营造发展中心,他们试点的第一个社区就是新华路街区。

在大家的印象中,新华路的两边都是梧桐树和老洋房,非常幽雅。事实上,这个街区里还有很多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居住空间比较狭小。以前,居民们一直都没有参与街区设计的机会,金静和团队就想:有没有可能让社区居民成为主角,让他们参与社区设计的全过程呢?

金静的好朋友武欣就住在新华路街区,她在番禺路222弄发起了一个“街坊四邻见面会”,让邻居们一起来讨论怎样改善环境。综合街坊们的意见,大鱼营造发展中心给番禺路222弄取名为“步行实验室”,希望“行人优先”“里弄客厅”和“儿童友好”的理念在这里实现。大鱼营造发展中心将原本高低不平的道路做平,去掉人车分隔带,行人终于可以自由舒心地行走;稍宽的那一边街道,保留带着居民记忆中的紫藤花架,下面摆着一排座椅;路面用不同颜色区分出孩子不同的活动空间……

接着,大鱼营造发展中心在番禺路222弄成立了一个“新华·美好社区节”,街坊们可以在这里玩耍和摆摊,给彼此带来小惊喜。

随着大鱼营造发展中心在这里的实践,越来越多的街坊被拉进了街坊群。

曾经在外企工作的Clara去城隍庙买毛线,意外地遇到和自己理念契合的纺织品企业家,两人合作用弃置的毛线做手工,之后再将卖手工制品的钱捐赠给有需要的孩子;每周三晚,在新华街区都有一群身穿浅蓝色队服的跑步者,他们一手拿竹夹子,一手拿垃圾袋,用捡跑为街道“美颜”;凯旋路上有一家“红帮改衣坊”,店主吕师傅不仅会帮助客人将不合身的衣服改得有型,还会在门口备好免费的拐杖、长凳供有需要的路人使用,提供免费为自行车、电瓶车打气服务,开设面向社会的公益手工课……

金静发起的“街坊四邻见面会”

这些故事,都出现在了街区刊物《新华录》里,这本刊物每年只出一期,由在新华路街区工作、生活的居民共同创办,主要向大家介绍新华街区的日常生活信息,比如,哪些地方适合年轻人去玩、哪些地方适合遛娃……现在,新华路街区邻里之间的关系已经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大鱼营造发展中心有一个500多人的街坊群,街坊们会商量一起去夜跑、交换闲置物品等等,生活变得越来越充满温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金静和丈夫的婚礼在大鱼营造发展中心深耕了3年多的新华路街区举办。金静号召同事们骑上自行车,穿梭在新华社区的大街小巷派发喜糖。好多街坊都参与了这场婚礼:裁缝店主吕师傅为金静的父亲穿上长衫;花店老板娘为新人的自行车装扮上花篮;大家围坐在新华街坊的洋房花园里,品尝着邻居们为婚礼特别制作的茶歇……

金静感觉过往的社区记忆仿佛穿越了时间与空间,重新回到了身边。

 把街区当作一个美术馆

有了新华街区的成功尝试后,大鱼营造发展中心陆续收到了一些邀约,于是金静和同事们决定去别的社区做一点新的尝试。

机场新村,顾名思义,这个小区里住的很多人都是机场工作人员。有的家庭三代都是机场人,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说是一个熟人社区。

金静和同事们改造了一间闲置的房子,把墙刷白,把窗户擦干净,再装上明亮的灯,他们把这里叫作“小白屋”。很快,“小白屋”成了居民们的第二个居委会,经常有人来问各种社区的事。在“小白屋”的斜对面,他们又建造了一个社区参与式的博物馆。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这里的策展人,来这里布展。由于这个社区的很多居民都是机场人,金静觉得,他们的故事非常值得被看见。所以,这个博物馆里第一个展览的主题就是“我们都是机场人”。

仙霞新村街道虹仙小区有一个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地下防空洞,经过金静和同事们的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改造前,他们向居民们进行调研:你们想在这个地下空间里做些什么?有的居民说想跳舞,有的居民说想开手工作坊,还有的居民说想开展老年活动。金静和同事们通过搞艺术展的方式,邀请本地居民成为策展人,来展示他们的想法和创意。有一位阿姨特别喜欢打毛衣,她在展厅里进行现场编织,还有很多广场舞阿姨在这里跳舞。

汇总了这些经验和需求之后,金静和同事们对这个空间进行了改造,这个地下空间被命名为“闲下来合作社”。如今,这个巨大的地下空间被分成两个部分:A区是一个社区服务中心;B区是一个众创中心,居民可以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张阿姨在这里租了一个空间,叫作“阿姨驿站”。张阿姨本来是一名家政服务员,空闲时,她让其他家政阿姨来这里休息。没想到,这群家政阿姨们发挥出了更大的潜力。比如,有一位阿姨擅长收纳,她就在这里教年轻人收纳技巧。还有的阿姨发现有些年轻人还没有另一半,于是又成立了“相亲角”。现在,“阿姨驿站”成了“闲下来合作社”最热闹的地方。

此外,這里还有二手衣物交换空间、录播间、闲人客厅、书吧等等,都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看到这个空间的价值被大家认可,金静感到非常高兴。艺术和创造一直是大鱼营造发展中心的重要形式。最近,社区营造师们还和多所高校合作,比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起探索社区设计的各种可能,把街区中的老洋房等特色元素开发成一系列的文创产品等。金静说:“我们乐于把整个街区当作一个美术馆来看待。我想邀请大家尝试和自己的社区产生一些联系,去认识一下你的街区,去与你的街区谈一场恋爱吧!”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街坊弄堂大鱼
“弄堂”一词的由来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弄堂里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OF DREAMS
弄堂
弄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