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背景下冰雪主题研学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2-05-30宋丽,刘京华,刘倩

关键词:冬奥会课程体系体育

宋丽,刘京华,刘倩

摘   要:北京冬奥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了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度挖掘和梳理后冬奥时期冰雪主题资源以建构课程体系,有助于促进冬奥遗产的再利用,推动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体育;冬奥会;冰雪主题;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26-0058-04

一、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的价值

(一)价值引导:冬奥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北京冬奥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了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低碳环保的办奥理念,是科技赋能时代精神的体现;惊艳世界的开幕式精彩瞬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彰显;奋进拼搏的奥运健儿,是青少年奋发向上的榜样。这些都是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开展的重要资源,能够转化成学生具体的生活情境,成为活动主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了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尤其在价值体认方面指出:“初中生要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高中生要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形成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这些都与冬奥精神所倡导的理念有很大的契合性。因此,通过开展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并让学生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使学生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进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由此最终可形成国家认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如此传承和发扬冬奥精神,可充分发挥研学实践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二)教育发展:体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性的凸显

随着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全国掀起了冰雪运动的热潮,同时国家也从制度层面出台了多项举措,以推进冰雪运动在学校的普及和推广。体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即通过强身健体、塑造品格、传递知识、培养个性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冬奥背景的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将体育精神融入到育人的过程中,即将冬奥会中鲜活的案例转化为研学活动主题,并挖掘冰雪主题资源中的育人元素,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可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设计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时,教师要深度挖掘冰雪运动资源,形成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严格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的课程。例如可设计研学课程“花样滑冰的魅力”,即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花样滑冰优美的韵律和舞姿、展现创意物化的成果等环节,由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个体需求:学生主体智慧的意义建构

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即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多种模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冬奥会的理念,积淀奥运人文素养,由此可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体认职业角色,进而可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展摒弃了传统体育教育中单一的活动形式,力求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体验中,建立体育与生活的有机聯系,如此可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主题课程的实施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活动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体验,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此有利于提升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提倡合作学习,即教师由传统体育课堂中的“教”,转变成新型课堂中的“导”,并通过“激励、启迪、点拨的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智慧的意义建构。例如在设计“小小讲解员”课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视频资料,由此使学生了解讲解员的风采,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然后通过探究讲解员讲解的内容,为下一步讲解员大赛的开展做准备。在活动评价环节,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以促进学生主体自身建构为评价重点,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冰雪主题研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分析、梳理资源,确定课程体系

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些都可以成为冰雪主题研学课程的优质资源。对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以建立冰雪主题研学课程体系。

1.场馆资源。以“冰丝带”“雪如意”“水晶鞋”为代表的冬奥场馆,圆满完成了冬奥的使命和责任,且在后冬奥时期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冰雪运动的继续推广、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传播、体育研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为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各地都建设了不少标准化、专业化的室内冰上项目研学场馆或室外滑雪场地,并配备了专业的设施、设备;同时冬奥文化广场、冬奥社区、冰雪博物馆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拓展了城市公共体育资源,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冰雪运动的发展空间。

2.人文资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北京冬奥会上处处都体现着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魅力。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奥运场馆的建筑创意、奥运服饰、火炬、二十四节气的时光轮回、折柳送别的浪漫等无不展现出中国悠久且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奥运赛场上的谷爱凌、苏翊鸣等奥运健儿奋发拼搏的人生经历以及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奥运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等也都是研学实践教育开展所需的重要资源。

3.人力资源。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大批优秀的远动员、冰雪专业指导教练、冰雪爱好者被培养出来,如此可为冰雪主题研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以“冬奥之约”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其主要包括:第一,横向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即从横向确定包括体育与科技、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健康、体育与运动科学、体育文创与宣传、冰雪拓展活动6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然后在每个模块下再设置相关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小主题项目,由此可形成多样化、系统化、完善的课程体系。第二,纵向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即根据不同学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科知识基础,制定研学目标,然后在不同的模块下,再设置同一主题、不同层次、递进衔接的课程内容,并使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即强调体系的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如此可实现课程系统性与目的性的有机结合、实践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传授的有效融合、学科知识与研学课程的有机衔接。

(二)明确课程目标,把握课程方向

明确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的课程目标应严格遵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基于学生丰富的实践经验设定,如此可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冰雪主题研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以2022年冬奥会为背景,以奥运之旅为主线,通过让学生了解冬奥文化、冬奥技巧加深其对冬奥精神的研究,促进冬奥知识的普及。如此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人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各模块的具体目标如下:

体育与文化研学实践活动模块:通过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并探究奥运文化、冰雪文化,然后由此发现奥运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这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体育产业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以及探究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体育与健康研学实践活动模块:通过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其健康成长的意义,然后由此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树立珍爱生命、保护自我的理念。

体育与运动科学研学实践活动模块:通过竞技、趣味比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通过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活动中学会参与、选择、竞争、尊重、友好,享受运动带来的自信与快乐,进而深刻理解拼搏、顽强、坚持等精神。

体育文创与宣传研学实践活动模块:通过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学习并掌握新闻采集、编写、摄制、剪辑等相关知识,同时了解在新媒体时代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新闻采编技能才能迎合大众需求,由此可使学生产生对新闻工作的兴趣,进而可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强职业选择能力。

冰雪拓展活动研学实践活动模块:通过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以及对“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冰雪进校园”政策的讲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冰雪运动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以及探究冬奥之旅的重要意义。同时冰雪拓展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拓展了“冰雪进校园”的时空,即为学生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充实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兴趣

课程内容是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研学实践教育的灵魂所在。没有课程作支撑的研学实践活动,只能是走马观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冬奥主题研学活动也是如此,即学生不仅要走出校门,走进研学基地,不仅要参观浏览、知识科普,还要通过相关课程的组织实施,提升参与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并通过深入的探究和亲身实践体验,在掌握相关冰雪项目专业技能、感受冰雪文化和奥运精神的同时,养成批判思维和科学精神。具体各模块的课程主题如下:

在各模塊主题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段再各设计4个课程,共计96个课程。

(四)借助项目学习方式,推进课程实施

项目学习是借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最终形成实际产品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它强调知识与行动、知识与自我、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度融合、互相促进,以最终实现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冰雪主题研学实践教育课程的实施,需借助项目学习的方式,即以具体事例为课程导入内容,由此引出问题任务,引导学生进入项目,然后通过探究学习、任务分解、制定计划、确定方案建构概念;通过教师的辅助作用,优化产品设计方案,产出成品,培养学生的创意物化能力。在结项阶段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研、辨、做”三环节编写小论文以总结项目活动,如此可提升学生的反思和批判能力。例如在“探究科学运动”课程中,通过《跑步一千米,男孩患上“肌溶解”症》视频引出“科学运动演说家”任务,由此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接下来的项目活动;通过学习体育锻炼的好处、科学运动原则、科学运动方法、科学运动注意事项等知识探究科学运动的秘密,然后对运动员、教练员就科学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访谈,如此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科学运动的深度理解;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优秀演讲案例,传授的进行分析演说的技巧和方法,准备演讲材料,进行科学运动演说家比赛;最后围绕“研、辨、做”三个环节,进行本次项目活动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具有宣传、启发作用,能激发公众进行科学运动的意识。

(五)完善评价方式,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评价是检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编排及课程组织实施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冰雪主题研学实践课程评价亦是如此,但研学实践课程评价与学科课程评价不同,它不过重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过程,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并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结果呈现,不断反思和复盘整个过程,由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更优的结果,同时其还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建立一套科学的研学课程评价体系时,应遵循参与性、主体性、过程性、多元性、开放性的原则,以建立评价方法多元、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机制。

例如在冬奥文化历史探秘课程中,其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间评价、学生间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内容既可涉及对冬奥知识的探究、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研学成果的展示等方面,又可涉及在此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等等。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突出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杨   莉,姜雪燕,王   慧.以项目学习为载体的课程群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2021,(11):36~39.

猜你喜欢

冬奥会课程体系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