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浮市辣椒-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及综合效益

2022-05-30范丙雄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综合效益辣椒栽培技术

摘 要 辣椒、玉米是广东省罗定市云浮市常见的农作物品种,通常采用净作模式生产,常年连作下病虫害增多,收益减少。辣椒与玉米间作能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农作物生产提质增效,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分析云浮市辣椒-玉米间作栽培模式,介绍二者间作模式下辣椒育苗、玉米播种、辣椒定植及辣椒玉米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的栽培技术要点,探讨辣椒与玉米间作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辣椒-玉米间作;栽培技术;综合效益;广东省云浮市

中图分类号:S641.3;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7.027

辣椒与玉米是两种株高差异显著的农作物。玉米喜阳、植株高大,能为喜阴且植株较矮的辣椒遮阴,与净作辣椒、玉米相比,二者间作栽培产量均得到明显提高,还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效控制病害,降低玉米叶部小斑病的发病概率和抑制辣椒疫病传播[1-2]。基于辣椒与玉米间作模式防病增收的优势,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对辣椒与玉米间作高效栽培模式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时数超1 700 h,年均气温21~23 ℃,年均降水量1 400~1 600 mm。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山区、丘陵面积比为2∶1,丘陵海拔100~450 m。区内有南江、西江、新兴江、南山河等河流,森林覆盖率超68%。

1  间作栽培模式的选择

1.1  间作模式

通常选择辣椒2~8行,玉米1~2行的间作模式,但辣椒与玉米间作模式较多。如带状种植,带中2行辣椒,带间1行玉米,辣椒密度5 000株/667 m2,玉米密度1 000株/667 m2[3];也有4行辣椒+1行玉米的间作方式,此时辣椒密度6 000株/667 m2,玉米密度333株/667 m2;当玉米种植2行时,间作辣椒可种植2行、4行、6行或8行。

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决定具体采用何种间作模式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分清主次。如果间作以辣椒为主、玉米为辅,则辣椒种植行数应多于玉米行数,反之亦然;如果辣椒、玉米不分主次,则各种植2行。2)品类考虑。干制辣椒采摘次数少,辣椒行数较少对栽植、养护影响较小;而鲜辣椒采摘次数多,辣椒行数较少易受玉米叶刺影响,不利于采摘;但当辣椒行数大于10行时,辣椒、玉米光能利用互补优势减弱。

1.2  品种选择

辣椒选择耐阴性好、能在散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且株型紧凑、抗逆性强的品种。玉米也要选择株型紧凑、成熟期较短的品种。当辣椒株高较矮且行数较少时应选择矮秆玉米品种。例如,辣椒品种可选东方神剑、福康3号、美人椒、广椒6号等,玉米品种可选美玉8号、金珍珠甜一号、新美甜308、惠甜8号等。

1.3  栽培方式

由于辣椒种子价格较高,采用大田直播种植成本较高,通常采用育苗移栽进行净作。玉米净作既可大田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辣椒与玉米间作既可选择辣椒、玉米均为育苗移栽的间作方式,也可选择辣椒为育苗移栽而玉米大田直播的方式,但后者较常用。

1.4  用地选择

玉米对田块的要求包括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耕层养分含量高的壤质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0—2016)的规定;辣椒对田块的要求包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耕层疏松的地块,产地环境也应符合相关规定。由于玉米生长对土壤要求较多,所以间作用地以玉米为主时,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方便的田块[4]。确定好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后,同时进行整地、施基肥和覆地膜作业,整地(翻地、碎土、平畦、做沟)要达到雨过田间无积水的排水效果。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5 t、氮磷钾三元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60 kg和硼砂1 kg作基肥。

1.5  种植时间

上半年于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5月上旬定植辣椒;下半年于11月上旬定植辣椒,并在7 d后播种玉米。

2  播种、栽植

2.1  辣椒育苗与定植

2.1.1  苗床整理

苗床選地以满足玉米生长所需条件为主、辣椒为辅。苗床整平后开厢,厢间距2.00 m,厢面宽1.60 m,高0.15~0.20 m。每667 m2厢面撒施生石灰30~50 kg、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15~25 kg。播种前1~2 d喷施30%噁霉灵水剂1 200倍液+5.7%甲维盐2 000倍液用于除草,润湿厢面即可。

2.1.2  种子处理

先将辣椒种子浸泡在50~55 ℃的温水中15 min,用清水洗净种子后再浸泡在清水中6 h;随后继续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 min。浸种完成后,捞出种子并用清水洗净,最后在25~30 ℃下催芽至种子露白。

2.1.3  基质配制

辣椒育苗适宜使用草炭土、蛭石、珍珠岩配制而成的基质,冬春季适宜体积比为6∶3∶1,夏秋季适宜体积比为6∶2∶2。1 m3基质中加入1 kg有机肥和适量水(控制基质含水量在50%左右),搅拌均匀,若此时基质pH值未在5.5~7.0,应使用白云石灰石进行调节,一般1 m3基质加入白云石灰石3~6 kg。在拌匀的基质上均匀喷施99%噁霉灵原粉4 000倍液。

2.1.4  基质装盘

先将72孔黑色软穴盘内残留的基质清除干净,再将穴盘浸没在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杀30 min。消毒后的穴盘需整齐地摆放在苗床厢面上,再将配制好的基质均匀撒在穴盘内,并用木条摊平,清除多余基质。基质装盘后,轻振穴盘,填匀基质,盘面浇水,基质略微下沉0.5~1.0 cm较为适宜。

2.1.5  播种及培苗

穴盘中每穴播1粒辣椒种子,手指轻压种子使其没入基质,再在原基质表面均匀撒施一层厚0.5~1.0 cm的基质。浇透水,搭建小拱棚,覆盖育秧膜。调节棚内气温在25~30 ℃,8~10 d苗出齐后揭膜。

2.1.6  苗期病虫害防治

农户防治灰霉病可喷施50%多菌灵粉剂;防治猝倒病可在幼苗基部撒施1份50%多菌灵粉剂+50份草木灰,并喷施5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防治立枯病可在幼苗基部撒施1份50%多菌灵粉剂+50份细干土,同时交替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15%噁霉灵450倍液;防治蚜虫可喷施10%吡虫啉1 500倍液。

2.1.7  辣椒定植

在辣椒苗移栽前1 d将苗床浇透水。定植前,将辣椒苗种植在株距35~45 cm、行距40~50 cm的种植行中,定植后细土封穴,浇透水。定植4~5 d后检查椒苗生长情况,补齐缺苗。定植6~7 d后,如果椒苗长出新叶,应浇透缓苗水[5]。

2.2  玉米播种

2.2.1  选种与处理

挑出虫粒、霉粒、瘪粒、残粒等不符合标准的种子,将达标的玉米种子于晴天晾晒1~2 d。包衣剂处理过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未处理过的种子需经2%立克秀拌种后再播种,100 kg种子加拌种剂0.4 kg。

2.2.2  播种

一般在株距25~40 cm、行距30~45 cm的玉米种植行中直播玉米种子,每穴点3~4粒种子,然后盖土封穴,清水灌溉。

3  田间管理

3.1  辣椒

1)灌溉。辣椒生长至门椒阶段,为避免椒苗徒长,应减少灌水量,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不宜大水漫灌。盛果期,椒株需水量增大,又值高温季节,农户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2)施肥。农户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苗期、花期、盛果期)的需肥特点科学合理追肥。定植20 d后,去门椒下侧枝,轻施苗肥和生根肥,以促植株生长,可施高含量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 kg/667 m2。盛花期施花肥,可每667 m2使用氨基酸水溶肥25 g兑水20 kg叶面喷施。坐果后施果肥,每隔5 d施一次三元复合肥25~30 kg/667 m2。第一次采收后进入结果盛期,重施果肥,每隔7 d浇水施肥一次,施三元复合肥35~40 kg/667 m2,必要时增施尿素100 kg。

3.2  玉米

玉米出苗7 d后应匀苗和定苗,每穴保留2株健壮幼苗。定苗后及时去除分枝或分蘖,保障主穗养分充足。玉米根系发达,水肥管理随辣椒进行,可在拔节后、抽穗前追施2次氮肥,如施尿素30 kg/667 m2。

4  病虫害防治

4.1  辣椒

辣椒生长期间会遭遇多种病虫害,如病毒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根腐病、立枯病、蚜虫、棉铃虫、白粉虱、烟青虫等。

1)病毒病主要为害枝条和叶面,是辣椒减产甚至绝收的元凶,应及早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农户可交替喷施1.5%植病灵1 000倍液和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 d喷施1次。蚜虫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在防治病毒病的同时应喷施10%吡虫啉1 500倍液防治蚜虫。2)疫病、炭疽病、立枯病、根腐病均为真菌性病害,防治疫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炭疽病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叶面;防治立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防治根腐病可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药剂每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可缓解病害。3)防治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多氧清1 000倍液和杜邦福星3 000倍液。4)防治棉铃虫、烟青虫可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3%啶虫脒3 000倍液喷施叶面。5)防治白粉虱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在化学防治的同时注意農业措施的应用,如高温多雨季节注意排灌,避免积水,低温时及时灌溉、施肥等。

4.2  玉米

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螟等。1)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蚜虫是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在发病初期应喷施10%吡虫啉1 500倍液进行防治。2)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心叶期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在6月前后以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5  采收

5.1  辣椒

辣椒采收一般在花谢后15~20 d。对于长势较弱的植株,为防坠棵,可将第1次采收时间适当提前几日;对于长势过强的植株,为防植株徒长,可在采收时留下1~2个果实缓摘。采收时间以晴天清早和傍晚为宜。青椒采收后应及时包装,同一地块可间隔3 d左右采摘1次。

5.2  玉米

根据产品用途适时采收,如鲜穗玉米大约在辣椒采果2次后可以采收,4月下旬播种的玉米,在8月中下旬可以采收,此时玉米籽粒饱满甜润。鲜穗采收后应在阴凉环境下保存并及时上市,也可采用冷藏形式进行保存,以保证产品风味。

6  综合效益

6.1  生态效益

辣椒与玉米间作有利于形成立体复合种植体系,提高自然资源和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田间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侵袭,提高生物多样性及农产品产量与品质。

玉米是高光效作物,净作玉米在灌浆后期中部透光率下降,影响籽粒结实,与辣椒间作后,中部透光率提升,提高籽粒结实率和产量。由于玉米植株较高,可以为辣椒遮阴,能有效抑制辣椒日灼病,改善辣椒品质。在强日照、高温条件下,辣椒抗病能力下降,玉米遮阴改善了微观小气候,提高辣椒抗病力,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和数量,改善生态,减少环境污染。

6.2  经济效益

辣椒为浅根作物,玉米为深根作物,二者间作充分利用土壤资源。玉米为高秆作物,辣椒为矮秆作物,光能利用率高,兼作不仅可发挥玉米边行增产优势,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又能保护辣椒不受强光照射,提高辣椒的产量与品质。

净作辣椒种植密度为4 166株/667 m2、玉米种植密度为4 444株/667 m2;玉米间作模式下辣椒种植密度为3 546株/667 m2、玉米种植密度为1 891株/667 m2。1)净作辣椒产量为105 kg/667 m2,辣椒多年平均单价13元·kg-1,总产值为1 365元/667 m2;净作玉米产量为638 kg/667 m2,玉米多年平均单价1.5元·kg-1,总产值为957元/667 m2。2)辣椒玉米間作模式,辣椒产量为80 kg/667 m2,玉米产量为316 kg/667 m2,辣椒产值为1 040元/667 m2,玉米产值为474元/667 m2,间作总产值为1 514元/667 m2。3)间作模式分别比辣椒净作和玉米净作模式增加经济效益10.9%和58.2%,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6.3  社会效益

辣椒与玉米间作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发生,提升水、肥、光和土壤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保护耕地、提高农民收入和振兴乡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7  结语

玉米与辣椒间作互补性强,资源利用率高,比净作玉米、辣椒产量更高,综合效益更好,值得大面积推广。但只有合理选择栽培模式,科学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及采收,才能实现玉米与辣椒间作模式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徐丽丽.玉米间作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9(5):15-16.

[2] 李怡文,白水欣,字变仙,等.玉米和辣椒单间作调控根围土壤细菌降低病害的效果和机制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35(5):765-774.

[3] 余昌清,杨邦贵,李红丽,等.辣椒+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9(5):6-7.

[4] 唐燕.攀西地区冬春露地辣椒间作鲜食玉米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0(1):24-26.

[5] 吴炯,施翠仙,祖艳群,等.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土壤持水能力和作物水分利用特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31(1):153-15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2-07-16

作者简介:范丙雄(1984—),男,广东罗定人,本科,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生态效益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效益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也疯狂
辣椒之争
拣辣椒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FGX—24A复合式干选机在临涣选煤厂许疃分厂的应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低碳经济下光伏发电综合效益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