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在国际业务中“电力”十足
2022-05-30王海珍
王海珍
谢强很珍惜在国内工作的日子,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和儿子一起拼搭积木,结伴去绿茵场上踢球流汗。周末不加班的时候和妻子一起去大自然里徒步。此前,他多年常驻海外工作。2023年,他又即将被派往南美洲秘鲁工作,能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日子就显得格外珍贵。
从北京到秘鲁首都利马,距离近一万五千公里,真正的万里之遥。不过,对于跨国工作、长途飞行、时差,乃至季节差,谢强都早已适应,在此之前,他曾经在巴西工作过,对南美洲已经不陌生。如今的谢强,经过多年的国际业务的洗礼和锤炼,已经从一名基层技术工人,逐步成长为一名兼顾技术与管理,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从小养成的主动学习力 一生受益
1986年,谢强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大别山腹地,仅有的一点薄田不够维持一家人生计,谢强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谢强从小就好学上进,从来不需要别人督促,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因为知道在农村的苦,所以就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朴实有力的愿望一直支撑着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报考志愿时,第一志愿他没有什么犹豫,直接填报了电气工程,也是源于童年经历。“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经常停电,写作业只能靠煤油灯,非常昏暗。后来条件好点了,不经常停电了,但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因为家家户户都开灯,就会因为电压不足,电视自动关机了,最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看不上,那个时候就想着要是有用不完的电就好了。”谢强说。2003年,谢强如愿被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录取,从此与电力行业一生结缘。
2007年大学毕业,谢强通过面试进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后,他被分配到电气检修部测试分部实习。“三年的高压试验工作,不仅让我迅速从一名稚气的学生成长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更重要的是让我有了一生受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谢强回忆,“刚接触高压试验工作时,什么都不懂,记得第一天跟着师傅去给葛洲坝电站0号机组做发电机修前试验的时候,看着蜘蛛网似的试验接线,完全是懵的,什么都不懂。而且因为高压试验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我也不能打断师傅去请教。于是第二天开始,我就带了一个记录本,把设备的样子、试验线路的连接、试验的操作全部记录下来,下班了再去查资料、翻书、请教师傅。”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三年间,谢强一共写满了五本笔记本。“这种学习、记录的习惯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从小保持的主动学习力,就这样一直贯穿工作中。他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全力以赴的充实和乐趣。
三年扎实的检测部工作中,谢强先后参与了葛洲坝电站0F、10F等发电机A级检修,并担任机组A修试验、220kV开关站设备改造交接试验负责人,对水电站生产流程、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电气设备检修维护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熟悉了电气设备检修与试验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阅读有关国家行业标准与专业论文,让他开始迈入专业技术大门。
2011年1月,为响应公司建设金沙江的号召,谢强加入溪洛渡电厂筹建处。总装机1386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仅次于三峡、巴西伊泰普和白鹤滩水电站,在世界在建和已建电站中居第四位。
在溪洛渡工作期间,谢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的知识领域也得到了拓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通过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在溪洛渡,我见证了一座巨型水电站从无到有,熟悉了水电站机电建设安装完整流程,使我的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再局限于电气设备高压试验一个专业,全面熟悉了发电机、变压器、GIS、GIL等水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修。”提及溪洛渡的工作经历,谢强依然激情满满,那是专业技能突飞猛进的时段——在溪洛渡电站接机发电的过程中,他负责组织整理图纸资料,编写设备检修试验规程及作业指导书,编制设备履历,建立部门技术台账;准备生产工器具物资;组织员工技能培训;组建电站化学实验室等,涉及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专业深度上,不再局限于做一名简单的作业者与执行层,更努力了解技术分析与决策,寻求技术知识的源头与原理。
回望溪洛渡工作的五年,谢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更在工作中逐渐掌握了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方法,“通过对原有专业知识的深化,寻找突破點,然后扩展相关知识,再通过国家行业标准和他人经验固化所学的知识,最后利用新的知识来指导工作。”谢强如是说。
海外工作 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2016年,为了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电力成立了国际业务专业平台——中国三峡国际电力运营公司。国际业务平台刚刚成立,谢强就主动报名,离开熟悉的国内水电站检修维护专业,转身投入到新的挑战当中。刚到新公司不久,他就接到了第一项国际业务工作任务——起草刚果(金)水电项目运维方案。2016年2月,刚果(金)政府发出英加3电站项目开发招标公告,中国三峡集团牵头长江委、国家电网等成立了中方联营体参与应标。电站运维方案不仅包含电站设备的运维管理,还包括运维费用、枢纽管理、安全保卫、社会环境管理、后勤保障等。谢强深知责任重大。时间紧任务重,他组织编制了8份巨型电站运维经验案例,起草了3万字的项目运维方案,全面展示了长江电力巨型电站运维核心能力,得到了中方联营体内部的一致肯定。同时,他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项目建设方案提供技术支持,面对电站98%的可用率要求,他从电站运维检修角度出发,利用可用率计算,提出机组由11台变为12台,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
在英加3项目中崭露头角的谢强,很快受到了更多关注。2016年8月,三峡巴西公司拟并购杜克巴西公司资产。为了对拟售资产进行现场考察和全面判断,三峡巴西公司请求集团公司派出技术专家组进行现场调研。谢强作为技术专家远赴巴西,10天行程,10座电站,20万字的报告,谢强和同事作为技术专家交出了漂亮答案。专家组的工作得到了集团党组、三峡巴西公司的充分肯定,也为三峡巴西公司并购杜克巴西公司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017年1月,谢强正式成为三峡国际运营公司派驻三峡巴西公司首批项目组成员,负责伊利亚电站电气设备技术改造工作。面对着巴西高度复杂的电力监管政策、高度成熟的电力市场环境、高度自由的电力商业环境,他研读巴西电力规程与标准、拓宽专业技术面、克服中巴文化差异,用国际标准与巴西工程师对话。在三峡巴西公司,他负责伊利亚电站发电机、主变及高压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全程参与基础设计、招评标、详细设计、现场施工等各环节,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三峡巴西公司任职两年多的时间里,谢强起草编制了《巴西伊利亚和朱比亚电站技改框架设计报告》《巴西伊利亚和朱比亚电站首批设备改造招标文件》《巴西伊利亚和朱比亚电站首批设备改造招标文件》等10万余字、20余万英文单词的技术报告。为了落实三峡集团“引领中国水电产业编队出海”的战略要求,他组织了多次的国内设备厂家技术交流,推动了哈电、中水科、中国电建等中国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在两电站首批技改中,他严格控制质量、成本、工期,组织设计联络会、工厂验收会等,多次只身一人赴巴西本地制造厂进行设备出厂验收,有力保证了两电站首批技改质量和进度。
“在从事国际业务中,拓展了我的专业眼界,工作过程中,我接触阅读了许多相关的国际专业标准和文献,通过与国内标准的对比,不仅了解中国国内的行业惯例,也熟悉了国际主流的做法,逐步建立了更宽广的专业思维能力。同时也建立了系统的质量控制理念。专业技术知识只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手段,终究是为质量服务,在了解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后,才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发挥最大的专业作用。”谢强说,“通过海外任职,也拓宽了我对水电站运维认识,对比中国和巴西两个水电大国当前典型的水电站运维模式,分析不同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思考海外电站运维模式。”
身在异国他乡,谢强深知,他不仅仅是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的电力工作者,甚至,当地人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来认识中国。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他也代表着中国。所以,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都时刻谨记自己的重大责任。“每当中国经验、个人付出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同和认可的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谢强在巴西项目的时候,负责电站技改工作,但是平时也会关注电站运维,有一次和当地的运维部主任聊天时,谈到一个技术难题,某电站已经运营了50年,远远超过了设计寿命,但是由于客观原因还必须得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老旧的发电机在运行中经常出现绝缘方面的故障,往往会造成发电机停机很久。针对这个问题,通行做法就是在发电机检修的时候,给发电机做绝缘耐压试验,提前发现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但是如何确定试验标准是一个难题,标准太高会把正常的地方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检修,标准太低不能发现薄弱点,起不到作用。“我就参考我们中国的标准,查找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制作了一份PPT来详细讲述我的观点,并专门起草了一份试验标准,得到了他们极大的肯定。”从那以后,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他们都会首先征求谢强的观点。
谢强发现,不论走到哪里,爱学习的人都会拥有很强的感染力,他在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代表时,也在不断发现着身边人的优秀。“三峡巴西公司工程技术部的工程师Klause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在加入三峡巴西公司之前,在巴西福伊特公司工作了30多年。他的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虽然已经年逾六旬,但是依然保持着积极学习的精神,不仅跟我们探讨中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经验,也跟我们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他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乐观,让我深有感触。”热爱学习的两人惺惺相惜,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请教,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巴西工作两年多,谢强也积累了许多海外工作的感受和经验:“国际标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通用语言。中国和巴西都是水电大国,双方都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经验,有相同也有差异。而国际标准是各国工程技术经验的总结,具有一般指导意义,也就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通用语言。”谢强说,“扁平的技术决策链,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三峡巴西公司的技术决策者通常就是专业工程师,没有多层级的审核和批准,工程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在做技术决策时,必须慎之又慎,有理有据。”
作為三峡集团总部派驻现场的技术人员,谢强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不仅要做好技术改造质量控制等具体工作,同时还肩负保证海外国有核心资产安全的责任,要时刻掌握电站发电资产状态关键指标,及时纠正异常状态,保证不出现重大资产损失。
2019年8月,谢强结束三峡巴西公司任职,返回国内,承担三峡巴西公司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从体系设计、制度修订、标准编制、再到文件起草,四个月的时间内,他充分融合三峡水电运维的经验与国际行业惯例,起草编制审核了14座水电站的发电机、变压器、高压设备、厂用电等技术标准143部,起草了三峡巴西公司预防性试验规程、计量管理办法等生产制度9部,共计70余万英文单词。他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多次代表体系建设项目组向三峡国际、三峡巴西公司汇报。
疫情期间的“逆行者”
圆满完成巴西的工作任务,谢强随后又马不停蹄奔赴巴基斯坦。国际运营公司于2019年5月开始承担三峡巴基斯坦风电项目运维工作。由于前期业主技术力量的不足,项目投运5年来,尚未开展全面检修工作,设备状态不佳,遗留了诸多设备缺陷,随时威胁着风场的安全运行,需要尽快组织开展全面的设备诊断与检修工作。
2020年8月,面对巴基斯坦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社会安全风险,谢强临危受命,在接到风场检修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带领5名同事再次远赴巴基斯坦,成为疫情期间的“逆行者”。
“我们乘坐包机前往巴基斯坦,当时正值海外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面临非常多的困难。”谢强回忆道,“我们项目的设备、材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而当时因为疫情原因,海运运力十分紧张,物资迟迟不能到场。我们一方面通过中方员工个人随身携带,将小型设备材料背到项目;另一方面从周边的其他中国企业借人、借物资设备,最终确保了项目的正常生产。关键时刻,海外的中国企业非常团结。”
2021年,长江电力对国际业务平台进行了整合。新的长电国际以投资为主业,形成投融管退、发输配售全产业链的海外业务模式。面对新的挑战,谢强再次主动请缨,一方面负责秘鲁区域配售电业务管理对接,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投资并购。2021年下半年,他领导了南美光伏项目、秘鲁光伏绿地项目等技术尽调工作。他利用时差的“有利条件”,白天研读巨量的外文资料,晚上与技术顾问开会交流,讨论项目各种技术细节,编制了8万余字的技术尽调报告,为长电国际的项目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两个项目的洗礼,他迅速掌握了境外招标采购、海外项目并购、光伏发电技术等专业知识,成长为长电国际业务的“多面手”。
多年的国际业务工作经历,也让谢强从一名技术专业人员成长为管理型人才。他认为,技术性工作与管理性工作还是有很大不同。“首先是看待问题的维度,原来从事技术工作,更多是从单一的技术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在需要从更多的维度去思考,例如经济效益、企业战略等等。还有沟通方式,从原来单纯的技术讨论、技术方案等沟通,转到向上、向下、平行多方向多渠道的沟通。”谢强说,“技术工作更侧重个人专业素养的培养,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带领整个团队共同提高。”目前,他又被公司委以重任,2023年前往秘鲁,从事秘鲁路德斯公司输配电业务管理、水电站建设、光伏电站建设管理工作。
相较于巴西项目,谢强认为,秘鲁的工作更加有挑战性,“输配电管理、新能源开发建设,都是我们经验相对欠缺的领域,同时又是政府监管严格的领域。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此外,相较于巴西,秘鲁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基础也差一些,这些也会给海外的项目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了,新冠肺炎疫情也将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
积极主动 勇于接受挑战
谢强并不惧怕挑战,相反,他是愿意在工作中时时寻找挑战的人,纵观他的职业生涯,每一次岗位转换,都是他主动请缨,为的是学习到更多知识技能。“如果一直在一个岗位重复相同的工作,慢慢地就会有职业倦怠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去学习,去接触新的领域,在新的领域中或许还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有更多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谢强笑着说,“我可能就是喜欢‘折腾的人吧,很感谢我的公司,给了我很多机会和空间去学习,去尝试。也感谢我的家人,一直在默默支持我,从未有任何抱怨。”
2013年儿子出生时,谢强正在溪洛渡电站,当时正是电站投产发电的高峰期,他基本没有照顾过孩子。后来儿子上幼儿园,他又去了海外,等有时间陪伴他的时候,儿子已经是小学生了,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瞬间。每每提及,他的语气中都会有很多遗憾。
“我爱人每天上班来回通勤120公里,我不在国内的时候,她就需要每天回来陪伴孩子,很辛苦。”谢强说,“她很不容易,特别是2020年,她生了一场病,做完手术没多久,我就去了巴基斯坦,她又把家庭重担扛了起来,咬牙坚持了下来,把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一件事也一直让谢强觉得特别愧疚。2021年春节期间,他正在巴基斯坦项目工作,爷爷去世了,因为疫情原因,他未能赶回去见老人家最后一面。他是由爷爷带大的,和爷爷感情很深,每每想到爷爷,就会很难过。“从事国际业务工作,最困难的可能就是面对家庭成员的歉疚,对家人的陪伴这一块太缺失了。”谢强说,“所以就特别珍惜在家的时候。”
谈起在巴西工作的经历,谢强说,“我们和当地人也相处得很好,虽然刚开始交流有困难,比如语言文化差异,就尽快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来克服,没有其他方法,就靠日复一日的积累。我们也要学会融入当地人,例如参加他们的聚会、节日庆祝活动等,赠送他们一些中国风的小礼物,教他们一些简单的中文,与他们坦诚地交流,像交朋友一样慢慢地拉近距离。”原本有些内向的谢强在几年的国际工作中,性格也渐渐开朗,“幸运的是,我遇到的当地人都非常友好热情,他们邀请我们去家里参加家庭聚会、红白喜事等等。尽管我已经离开巴西和巴基斯坦项目几年了,我们还依然保持着联系。”
即将奔赴秘鲁,谢强又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尽管工作中的邮件交流、文件材料等都是国际通用的英语,但是日常生活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对话。学习新事物对于谢强来说,并不困难。他只是有些忐忑,又要和妻儿面临一次分离。“以前在海外工作时,每年休假两次,一次能在家呆近一个月,儿子小的时候,我最怕分别时刻,他真的会追着车一直跑,一直跑,就像电影镜头里那样,有时比电影镜头还让人感伤。”谢强微微叹息,“现在他大了一些,可能不会追着车哭着奔跑了,可还是会很难受吧。”
在儿子的心中,爸爸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会和同学自豪地说起爸爸的工作:“我爸爸的工作在三峡。”谢强说,“我理解孩子的自豪感,其实,作为三峡人,我自己也很自豪。三峡工程,是所有电力人内心的圣地,能在这样一个单位工作,很有职业荣誉感。”这份职业荣誉感也驱使着谢强,在工作岗位中,持续不断地努力。多年来,他先后取得了国际注册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经济师、初级会计师等技能资格认证,并加入了全国高电压技术等学术组织,参与编制了多部IEC、GB等标准。
爱学习爱挑战的谢强,身上蕴含着强大的生命能量,这些能量让他从不言懈怠,也支撑着他继续攀登事业高峰,让他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