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增援指挥体系建设探讨
2022-05-30徐波朱佳轩
徐波 朱佳轩
摘要:指挥机构是消防救援队伍遂行灭火救援作战的中枢和首长机关,对作战行动有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在灾害现场指挥方面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一部六组”。但是在近年一些作战特别是跨区域增援作战中,现场指挥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现结合森林消防、解放军指挥体系实际,提出了基于“一部六组”的层级指挥体系构想以及备战对策。
关键词:消防;灾害现场指挥;跨区域增援;一部六组;层级指挥体系
随着消防救援队伍职能使命拓展,消防救援队伍所承担的各类特种灾害救援任务显著增加。自2018年以来,消防救援隊伍先后接触过抗洪排涝、城市内涝救援、疫情防控消杀等特种救援。这些救援任务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多涉及跨区域增援,以“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共调集7个总队驰援郑州,也是江苏总队自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后出动规模最大、机动距离最远的一次救援行动。面对参战人员多、现场情况复杂、作战环境陌生等多种情况,跨区域增援力量必须要组建强有力的指挥体系,以保证队伍得到稳定运转。
基于“一部六组”的指挥部在近年来已逐步成形,有效统筹了指挥协调、信息汇总、通信保障、前线政工、战勤保障以及新闻宣传工作,在实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跨区域增援作战中,指挥部、指挥体系的建设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短板。本文将结合森林消防、解放军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建设及应用情况,探讨基于“一部六组”的多级指挥体系建设。
1 跨区域增援存在的问题及指挥难点
本部分结合跨区域增援客观实际,具体分析跨区域增援带来的基础性问题和存在的指挥难点。
1.1 基础性问题
基础性问题是城市消防救援队伍在执行跨区域增援任务时必然产生的系列问题以及一些客观实际情况所引发的问题,结合近年实战情况,目前存在较为显著的基础性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城市消防救援队伍“野战”能力弱。城市消防救援队伍大部分时间的灭火救援任务都是依托本单位营区,辐射辖区遂行作战。各队站凭借营区内全面完善的设施、对辖区情况的熟悉能满足日常自给自足的需要。但是在进行跨区域增援作战时,执行任务的地点是完全陌生的地域,在郑州暴雨救援中,增援队伍需要依托当地政府协调驻地,筹措被褥等生活物资,“野战”能力较为脆弱。在基础设施损毁率高或建设率少的近乎“野战”的作战现场,消防救援人员构筑、搭设标准化宿营地的能力较差、物资保障能力较弱,不能完全保障好队伍长时间的“野外”作战战斗力。
二是“一部六组”中各组职能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细化。实战中“一部六组”指挥部运转存在一定的各组间职能重叠、责任不明的情况,例如综合信息组负责汇总相关数据,形成信息专报,而新闻宣传组负责的新闻发布会工作需要依托综合信息组提供的信息,可能引发因沟通不畅导致发布信息有偏差的问题。与地方力量协调作战时,对于地方政府、相关单位定点联络职能分配不明。
三是长时间、大跨度指挥实战少。消防救援队伍遂行跨区域增援作战任务较少,因此带来实战指挥经验不足的问题。跨区域增援任务距离跨度大带来的机动指挥、时间跨度长带来的队伍保障等问题在演练中体现不出来,更依赖于在实战中一点点摸索总结相关经验。
1.2 指挥难点
指挥难点是指挥部在救援现场实地指挥时遇到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难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作战质效,指挥难点有以下四点:
一是增援队伍合成化程度高于普通队站。与普通队站承担的较为单一的灭火救援任务不同,跨区域增援队伍中专业多,合成化程度较高。以抗洪抢险救援为例,队伍合成的专业涵盖水域救援、绳索救援、工程救援、排涝救援等,对于指挥岗位人员专业水平、指挥能力要求高。
二是抽调人员来源复杂。跨区域增援队伍是抽调各队站消防救援人员组成,队伍来源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江苏总队组建的赴禄口地区消杀突击队为例,该突击队依托南京支队组建,共105名消防救援人员,而人员来自基层22个队站,队伍来源广、人员杂、技能素质不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队伍管理和指挥调度方面的困难。
三是指挥调度存在困难。地震救援、抗洪救援往往涉及多个作业点、作业面,派出作业组多。不同作业点面临的处置难度、处置进度不同,因此随着作战进行,救援力量的统筹和调度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灾区通信基站被破坏,手机信号丢失,指挥部甚至可能与部分作业组长时间处于“失联”状态,
四是关键指挥人员紧缺。指挥协调组是指挥部“一部六组”中涉及作战行动最重要的一个组,但是支队级指挥部指挥协调组人员一般只有一至两人,人员较为紧缺,指挥压力相对较大。
2 基于“一部六组”的多级指挥体系探讨
本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森林消防、解放军部队指挥体系,结合基于“一部六组”的指挥部对多级指挥体系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指挥体系建设的一些准备措施。
2.1 森林消防、解放军指挥体系
森林消防主要负责处置的森林火灾扑救与城市火灾有显著区别,森林火灾扑救时间跨度大,投入人员多。因此,森林消防指挥体系基本与解放军指挥体系相似。在火场开设后方指挥部、前方指挥部和前进指挥所,前方指挥部负责统筹前线所有作战行动,一般由正职指挥领导及下设的作战、战保、通信、政工参谋组成[1];前进指挥所开设在进攻方向靠前督导指挥队伍作战,一般由副职指挥领导带领关键岗位参谋组成;后方指挥部一般设置在总队、支队指挥中心,主要提供信息支援,指导作战。
解放军自2015年军改后,将合成营作为基础战斗单元。合成营在营一级实现了步兵、装甲兵、炮兵等多兵种合成,专业多,合成化程度高。因此在合成营指挥体制采用“指挥员+参谋”编组模式[2],设有首席、侦察、火力参谋席位,参谋主要来源于连、排职干部[3],在战斗中始终跟随营主官在基本指挥所辅助决策。旅级以上级别单位作战时,通常开设后方指挥所、基本指挥所、前进指挥所及预备指挥所,构筑起全面、综合的指挥体系来协调部队作战。
2.2 基于“一部六组”的多级指挥体系
“一部六组”是近年通过总结相关作战经验、借鉴先进做法在灾害现场指挥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有效整合、明确了各机关处室在作战指挥中的分工。“一部六组”下设指挥协调组、综合信息组、应急通信组、战勤保障组、前线政工组和新闻宣传组。其中指挥协调组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在重点方向督导作战,协助指挥长定下决心;综合信息组负责汇总每日数据、信息,编写信息专报,提供研判信息;应急通信组主要负责现场组网、保障信息传输、开展测绘工作;战勤保障组主要做好战地生活、人员、装备各种保障工作;前线政工组主要负责开展政治宣传、战地督察;新闻宣传组主要负责宣传报道、新闻发布会工作,相较于以往指挥部的构架,结构组成更加合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一部六组”可以被视为模块化调度的一种体现,即下设六组为构成指挥部的六大模块,组建指挥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调动模块。
因此,在将指挥部各大组成部分视为各模块后,相应的引出多级指挥体系的构想。根据跨区域增援规模,分为总队级指挥体系和支队级指挥体系进行介绍。
总队级跨区域增援指以总队为单位实施增援行动,且属于跨总队增援。例如以郑州救援为例,江苏总队接部局命令先后调集两批次774名消防救援人员增援,参战人员抽调自全省各支队。总队一级指挥机构承担压力较大,要涉及统计、汇总各支队各项数据信息,统筹协调力量、分配任务,做好命令上传下达工作,以宏观调控为主。支队一级指挥机构主要结合本支队任务制定具体落实计划,并对本支队参战人员实行直接管理。因此总队级跨区域增援指挥体系应形成“总队基本指挥部—支队基本指挥所—支队前进指挥所”三级指挥体系。总队、支队级基本指挥部(所)应严格按照要求配齐六大模块,支队前进指挥所通常开设在支队主要作战方向,根据需要配备相应模块。总队级基本指挥部下辖的六大模块均应发挥本模块的领导职能,负责具体指导、安排、对接支队级指挥所对应模块的工作,总队级基本指挥部特别要配强负责信息汇总的综合信息组,根据需要可以从各支队指挥部抽调人员进行加强,总队级基本指挥部的副指挥长、指挥协调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派驻到支队级基本指挥所甚至前进指挥所进行加强、指导作战行动,根据客观作战实际,总队指挥部可以决定对下属的支队指挥所进行调整,将参战人员相对较少、承担任务相对单一的支队指挥所合并或整合至参战人员较多的支队指挥所形成联合基本指挥所,建强单一指挥所六大模块同时减少部分支队因人员不足导致“一部六组”运转困难的情况。支队级基本指挥所主要负责本支队人员保障和战斗任务的具体落实,因此特别要注重建强指挥协调和战勤保障模块,可以抽调参战站级指挥员加强相应模块。支队前进指挥所根据本支队作战实际,开设在主要、重点作战方向上,对作战行动进行专门督导,前进指挥所应由支队基本指挥所副指挥长或指挥协调组成员带领相应的指挥、政工、宣传、通信人员组成,指挥协调、应急通信、新闻宣传是前进指挥所构成的必备模块,其余模块根据前线实际情况和指挥部客观情况选配。
支队级跨区域增援主要出现在省内作战情况下。支队级指挥机构自主性较总队级跨区域增援较高,且由于本省内作战,自我保障性较好。因此支队级指挥体系应实行“支队基本指挥部、支队后方指挥部—支队前进指挥所”层级指挥体系。支队后方指挥部主要依托支队指挥中心组建,由留守人员组成,重点要做好信息支援、汇总,参战人员保障工作,故必须配备综合信息、应急通信、战勤保障模块,其他模块可以根据情况选配。支队基本指挥部按要求应配备齐全,特别要加强指挥协调、战勤保障以及综合信息模块构建。支队前进指挥所开设在主要进攻方向督导作战。
总队、支队指挥机构都应注重加强与地方定点联络机制建设,综合信息组重点负责信息汇总研判、与上级下级指挥机构进行沟通,因此建议在综合信息组建设中要专门开设联络官岗位,负责与联动单位各项对接。
2.3 備战准备
跨区域增援任务虽然较少,但是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做好备战工作。跨区域增援指挥体系的备战可以从指挥机构和指挥对象两方面做好准备。
首先是指挥机构准备,指挥机构要根据“一部六组”建设要求配齐、配全人员、装备,特别是一些关键指挥模块,可以吸纳基层消防站中实战经验丰富、培训潜力强、拥有专业资质的指挥员加入,建强“中枢”。加强指挥装备特别是通信指挥车配备,强化指挥部(所)快速搭设能力。要根据跨区域增援规模确定指挥部等级,明确不同等级指挥部去哪些人员,确保能随时拉的出。适当召集指挥部人员开展灾情想定作业、桌面推演,打好实战基础。
从指挥对象方面来说,要首先明确各类灾害跨区域增援编成,责任到队,以实现整建制、模块化调动,减少因人员零散导致的指挥调度问题。适时分批次开展野外作战技能培训,加强消防救援人员独立构建营地的能力以及野战能力。健全建强战勤保障体系,加强队伍独立作战能力。
3 结语
本文结合近年来一些跨区域增援作战战例对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当前跨区域增援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遂行跨区域增援作战时,当前指挥体系存在队伍野战能力不足、“一部六组”职能不明、跨区域作战指挥经验不足三大基础问题和队伍合成化程度高、队伍消防救援人员构成零散、指挥调度存在困难以及关键指挥人员紧缺等四大指挥难点。
根据这些问题,本文又参考森林消防、解放军这类具备成熟指挥体系单位的相关做法,提出根据跨区域增援规模建立基于“一部六组”的层级指挥体系构想,总队级跨区域增援建立“总队基本指挥部—支队基本指挥所—支队前进指挥所”三级指挥体系,支队级跨区域增援建立“支队基本指挥部、支队后方指挥部—支队前进指挥所”层级指挥体系,探讨了各级指挥机构所需要的模块。同时从指挥机构准备和指挥对象准备两方面介绍了跨区域增援指挥体系备战的思路。
完善、健全的指挥机构能有效协调好参战队伍各项作战行动,分明的层级指挥体系能确保好信息的上传下达、明确指挥重点。作为灭火救援作战的“中枢”和首长机关,指挥体系必须要建全建强,才能有效起到领导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江波,顾正勇.合成营参谋能力素质培养探究[J].南昌陆军学院学报,2010,179(4):84-85.
[2]王德林,范旭,赵俊业.陆军合成营参谋训练[J].國防科技,2019,40(2):103-105.
[3]曹茜,郭其云,薄淇友.我国森林火灾现场指挥体系探索与建设研究[J].湖南安全与防灾,2020(8):41-46.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regional reinforcement command system
Xu Bo,Zhu Jiaxuan
(Nanji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mmand organization is the central and head organization of the fire and rescue team in carrying out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operations, which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combat operations. In recent year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disaster scene command in China was "One headquarters and six groups". However, in some operations, especially in cross-regional reinforcement operations,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in the field command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command system of the Forest Fire Force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 hierarchical command system based on "One headquarters and six groups".
Keywords:fire protection; disaster scene command; cross-regional reinforcement; One headquarters and six groups; hierarchical command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