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班会课 培养学生归属感

2022-05-30肖洁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归属感心理健康

肖洁玲

摘 要: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往往有部分学生容易被忽视和冷落,逐步养成种种不良行为。为了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改善学生习惯,尊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利用主题班会教育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班会课构思制作到课堂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自己的成果得到同学的肯定,从而获得归属感,成就自我。

关键词:主题班会公开课;归属感;心理健康

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由此可知,教育部门提倡通过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归属感,既符合教育部要求,又满足初中生心理需求。

在班级管理中,魏书生提出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笔者认为这个管理理念不单单体现在班干部的岗位安排上,还可以体现在班级的每一件事情上。正如“拖拉坏习惯”主题班会上,从班会课构思制作到课堂展示,都需要每一位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通过体验班级活动形成,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劳动成果,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分子,与班集体荣辱与共,从而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为以后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下文通过“拖拉坏习惯”主题班会公开课的制作过程,探讨了班会课中培养学生归属感的实践与研究。

一、关注班级动态,发现存在问题

学生既是班级纪律的创造者,又是班级管理的监督者。因此在主题班会课准备阶段,需要学生留意班级在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存在的不良习惯。

根据班级的结构与任务特点,把班级分成7个小组进行问题的收集与研讨,每小组有6名成员,并推选一名组长,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反省自身或细心留意班级动态后,找出自己或班级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或行为,每组收集不少于6个不相同的问题,并由组长带领组员将“问题集”制作成具有本组特色的PPT展示文件或“班级问题小册子”。整个活动过程中,全员参与班级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增强班级责任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小组内的团队合作与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意识,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在展示成果时,学生体验到班集体的认同和肯定,实现自我价值,产生归属感,学生便水到渠成地融入班集体中,与班级共进退。

二、分析班级问题,归纳整改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诊断和合作探究,学生发现个人以及班级都存在的拖延现象,如个人表现为起床上学拖拉,家庭作业拖拉,清洁卫生拖拉,等等;班级表现为早读拖拉、集队拖拉、上课拖拉等。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展示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促进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为班级服务的自信心,建立友善的师生关系。

针对学生提出“拖拉”这一较为突出的班级问题,班级各小组收集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主题班会的锥形。经过小组初步探讨与分析:这些现象,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成长特点,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比较随心所欲;另一方面,学生没有体验到拖拉带来的苦果,在家庭教育上,也没有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按照学生提议分组完成任务,第一、二组:负责网上收集拖拉现象的因素、拖拉导致后果,以及班级学生具体表现的行为;第三、四组:负责收集相关拖拉的寓言小故事,以及创作切合主题活动的小游戏;第五、六组:负责收集同学的拖拉小故事,并编辑成情景问题;第七组:负责收集有关主题班会的音乐,与设计班会课流程安排;最后一个小品组:由7个小组推选一人参与小品《皓子的周末》策划与电影制作活动。

在小组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意识到拖拉的危害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班级管理的条理性。小组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是一种特长的培养,如第一、二组中收集班级学生拖拉行为,其中学生利用相机进行拍照存档,提高学生课余活动的摄影乐趣,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增添校园色彩。

三、豐富课堂形式,展示班级风采

主题班会公开课,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华、魅力的舞台,在课堂上,营造活跃轻松的氛围,斩获教师赞许的目光,收获付出后甜美的心境,使学生深深爱上班集体,体会班级因我而精彩的喜悦。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发现拖拉现象,通过“传递便利贴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成功需要珍惜时间,拖拉导致落后或任务失败。学生所编写的游戏剧本在课堂中上演,令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体验到被接纳、被肯定、被需求的满足感,促使学生热爱班集体,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紧接着观看小品组自编自导的《皓子的周末》,在爆笑全场之后,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平时生活中拖拉的后果与不良影响。在“真心话大冒险”等环节进行学生个人拖拉行为规范性的引导,游戏是在电脑屏幕上滚动学生学号,最后停止时显示哪位学生,则该生进行自我分析,“吾日三省吾身,可以为师也”,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养成良好习惯。

第二环节治理拖拉方法,观看《寒号鸟》的故事,了解拖拉严重到危及生命,需要珍惜当下,做好初中生现阶段学习任务。再通过学生收集的班级拖拉现象,编写成“情景学习”抢答加分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之余,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以电影形式重新欣赏小品《皓子的周末(规范版)》,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由学生进行治理方法的小结整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第三环节挑战拖拉决心,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接下来就是与“拖拉”来一个“告别仪式”——下战书。随着播放主题音乐《明日歌》,来消除紧张的心情和缓解激动的情绪,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在“便利贴”上填写自己拖拉的行为,并做出可行性的承诺。完成后每组学生有序地将自己的“战书”张贴在黑板的“战神榜”上,以示学生的信心与意志。

四、跟进后续工作,落实班会效用

班会课后时常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为了确保班会效果的实效性,课后需要增添有一系列的跟踪调查策略。

第一,成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每周都要对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登记,评价内容有平时学校行为纪律表现、科任老师点评与家长反馈,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各小组的得分,班主任及时赞扬表现优秀的组,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荣誉感、上进心与“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班主任对落后的小组进行个别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与真实想法,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是学生坚持完成任务的原动力,是学生成就得到肯定的定心丸,是学生融入班集体的润滑剂。每周评分前三名获得5枚红旗贴纸,第四至第六名获得2枚红旗贴纸,最后一名视情况而确定有没有1枚贴纸,一个月进行一次红旗贴纸兑换活动,根据红旗数额可以兑换不同礼物,如德育分、茶杯、学习用品、积木玩具等。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以主题班会课为教育切入口,教师悉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细心培养学生的能力,加上持之以恒的正确引导,组建一个和谐而温馨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美]拉弗尼.这样教学生才肯学: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M].梁平,宋其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何汉齐.创建有归属感的班级[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4]鞠艳.初中生班级归属感的现状及其特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周玫.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德育与班级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郑学志.初中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7]刘礼和.打造魅力班会课[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归属感心理健康
价值感与归属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止勘集团工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归属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