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运用

2022-05-30陈冬梅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年段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策略

陈冬梅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教材内容,阐述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笔者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以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为例,以丰富理解、品悟情感、升华思想的方式层层递进,自然无痕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发挥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很难做到有效融合。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在语文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在资料中丰富理解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关于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方法,五年级上册的资料查找,重在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第四单元体现了“家园之殇”的思想感情,编者将爱国这一主题横纵铺陈,勾勒出一幅格局宏大的情感网络。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些作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跨越时空与之产生链接,爱国情感也油然而生。

(一)从题目入手,查找资料

“家国之殇”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因而达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需要结合相关资料搭建认知的支架。以《古诗三首》为例,可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搜集资料,寻找背景知识。

《示儿》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学生结合陆游一生壮志报国未酬的故事,就会对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诗人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立场和“国家至上”的情感有更为完整的认知。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年”值得学生关注。从题目入手,了解什么是“己亥年”?作者在这一年做了些什么?这首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前一年,他辞官返杭,在路途中他看到祖国大好河山,却因闭关锁国,民不聊生,深感痛心。之后学生再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就能感受到诗人呼唤变革,呼唤生气勃勃的中国的殷切希望。

(二)从写作背景入手,查找资料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写,引导学生借助资料,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然后结合资料,了解北宋的灭亡、南宋权贵醉生梦死的现实背景,结合诗歌的朗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以及感受诗人的愤怒之情。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我们可以从写作肯景入手,查阅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才能理解作者梁启超不堪其辱,怀着对祖国的无尽的热爱,通过美好的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诉说着中国人的强国梦想。另外,让学生搜集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通过学习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智。

(三)从内容入手,查找背景知识

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的教学,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提示我们可以从内容入手,查找资料,丰富对课文的认识,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内容不难理解,但如果要深刻体会作者无比愤恨和痛心的思想感情,就要查找关于圆明园的知识。限于篇幅,课文没有对圆明园作详尽介绍。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去思考,圆明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家园林?除了课文的内容,你还知道它哪些昔日的辉煌呢?学生只有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文化艺术价值,才能体会其被强盗付之一炬的悲愤。

《小岛》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在祖国海防线的一个小岛上,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依靠从家乡带回的热土修筑了一块祖国版图形状的菜地,并且精心呵护培育。战士们为上岛视察的将军准备的青菜却被将军变成了菜汤与战士们分享的故事,讴歌了强大祖国的背后有一群无名英雄,为了海防事业,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要体会这一思想感情,对于缺乏海岛边防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作为略读课文教学,学生在前面的三篇课文中已经掌握了从内容入手查找资料的方法,这里我们放手让学生去搜集海岛环境和边防生活的资料,了解在幸福生活的今天,海防官兵却面临种种艰难困苦。正因为有了这些资料的补充,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将军所见所想,学生在这样充分地了解守岛生活的艰苦之后,才能理解在故事结尾将军向着小岛庄严敬礼的深刻内涵,才能触摸到和平年代中国军人炽热的赤子之心。这也是我们这节课中对学生进行无痕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成功的示范。

二、品读中感悟思想

结合背景资料,学生就能理解课文。但理解之后,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教学的重点。

在课文学习中,离不开字词句的品读、赏析,本单元的课文都富有思想教育意义,把思想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去体会、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事表现出来。如在《小岛》的教学,在品读环节,要求学生抓住将军的动作、神态、语言去体会将军心理。通过品读,感受将军的所见所想,从而进一步了解小岛生活环境的艰难,由衷产生对驻守小岛的战士的敬佩之情。再如《古诗三首》的学习,在对相关资料的了解后,再通过朗读,进一步读出三首古诗的不同情感:《题临安邸》诗人的无奈、沉痛之情;《示儿》诗人的悲伤和盼望;《己亥杂诗》诗人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

三、故事中体会思想

通过故事的复述,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内涵的体会。如在《小岛》中:用将军的口吻,讲述登上岛后发生的故事。学生通过用自己的语言再输出,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进一步了解小岛生活环境的艰难,对驻守边疆小岛战士的钦佩之情。

四、情境中深入感受

情境创设策略在阅读教学中被经常使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对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起到烘托的作用。

1. 通过视频来带入故事。在《小岛》这节课里,我们在一开始的环节就借用了直观的视频来导入,介绍南海守岛部队。看到这一张张质朴又坚定的脸庞,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驻守边疆战士的生活,对小岛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以最快的節奏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来。

2. 在饱含感情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强化情境,渲染情感,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感染。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能带给学生启发,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精心设计的过渡语、小结语,以及点拨语,都非常重要,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起到重要的作用。

3. 通过音乐渲染加深感悟。根据课文的情境创设,配上合适的音乐,能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如这个单元的古文教学,配上切合主题的韵律,对烘托主题,定好主题基调,带出学生情绪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朗读诗文时,悲伤的音乐中读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痛;在雄壮的音乐响起时,《少年中国说》的壮志豪情也被激发。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容易走进诗人的内心,被诗人的情怀所感染。

润物无声,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将德育自然无痕地融入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使德育更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其健全人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落在实处。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批准编号:ZX2020-19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高年段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未成曲调先有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高年段习作多元化评价初探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