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历程研究
2022-05-30何兴徐蕾
何兴 徐蕾
摘要: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一门追求人类解放的学说,理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推进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进行了集中阐述,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变化和发展了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就。
关键词: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发展历程
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产生,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同时作为被资产阶级雇佣的群体,遭受残酷压迫,因而革命性最强。在此情况下,无产阶级必须担负起自身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当前,我国虽已迈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最大限度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为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汇聚磅礴力量。因此必须理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历程,使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并践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推进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两人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在写作过程中,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逐渐萌芽并走向成熟。
1.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初步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写下诸多的文章中站在贫苦大众立场上捍卫他们的利益,表达了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初步萌芽。
马克思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在启蒙思潮的熏陶下,很早就确立了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理想。他中学毕业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青年职业选择的问题,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1 ]。他不懈奋斗的一生恰恰是躬身践行其对人类幸福生活的诠释的一生。《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现实问题不断关注和探索,发表了数篇政论文章,锐利批判了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下层民众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和支持,逐步确立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恩格斯在青年时期也对劳苦大众满怀同情,渴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譬如,他在《乌培河谷来信》中真实揭露了乌培河谷工厂工人们的非人生活,指出罪恶之源是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厂主们对工人惨无人道的压榨。但恩格斯此时思想还不成熟,未能发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直到1842年来到英国与玛丽·白恩氏用了近两年时间一起走访并调研曼彻斯特工人区,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他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强调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資产阶级政权、反抗压迫,才能争取自身解放。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表达了为贫苦大众谋求权利的愿望,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得到初步萌芽。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逐步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对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在此条件下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逐步发展。马克思决心痛批普鲁士可恶的封建专制制度、纠正青年黑格尔派的错误观念。于是在1843年写下了著名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他认为德国革命的希望“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作为一个特殊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 2 ]。他首次提出“无产阶级”的概念,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创造了划时代的历史功绩。
正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先后转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分歧也发展到了根本对立的程度。为了批判鲍威尔一伙鼓吹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于1844年合写了《神圣家族》一文,讽刺鲍威尔等人自以为是、专门从事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教。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还指出:“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3 ]。他们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承担起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基本形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这部经典著作至今闪耀着璀璨的真理光芒,其中蕴含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更是指引共产党人前进的明灯。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基本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详细指明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内涵。他认为首先“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4 ]。在无产阶级政权稳固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4 ]。也就是说,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当这些前提条件都具备以后,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 ]。这个联合体指的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至此,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在《宣言》中得到了全面阐述。
4.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成熟完善
1848年,革命浪潮席卷欧洲,由于资产阶级勾结封建反动势力扼杀革命,致使革命陆续遭到失败。马克思恩格斯根据革命实践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进行了完善。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解放,就必须“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 4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工人阶级专政”的口号,为无产阶级实现自身使命指明了发展方向。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又提出无产阶级不能只是简单地把资产阶级官僚机器转到自己手里,还必须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从而为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提出了更为详细具体的方略。
《资本论》也是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目标,他说“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5]。马克思预见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须承担起消灭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6 ]。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将解放世界的重任抗在肩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使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不断成熟完善。
二、苏联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在苏联得到了继承与创新,这主要体现在列宁和斯大林两位领导人身上。
1.列宁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将在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实现。而列宁则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7]。一战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日趋成熟。1917年11月,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在俄国实践了第一步。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异常复杂,列宁在严峻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发展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针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爆发的特殊情况,列宁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短时间内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新情况时,列宁又提出新经济政策发展经济,受到苏联人民欢迎,也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列宁的这一伟大实践结合了苏联的实际情况原创性地发展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2.斯大林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落后农业国的现实,斯大林提出:“我们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而且我们将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和农民一起去建设”[8]。于是,苏联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工农业总产值进入到世界前列,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虽然这一发展方式存在着缺陷,但其积极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视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三、中国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丰富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幸福承前启后接力奋斗,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在中国得到了创造性发展,且集中体现在党的历届领导集体的思想和实践中。
1.毛泽东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目标。在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一步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负众望,带领中国人民用了28年的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在中国的建立。
新生政权得到巩固之后,中国共产党朝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目标继续前进,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旨在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发展生产力,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达到变革生产关系的目的,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2.邓小平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无产阶级政权确立后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基本要求。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国家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自此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让中国经济腾飞,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完的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实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针对当时改革开放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提出了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其中,首要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提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先进性的重要尺度。根本标准的提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快了,中国从此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江泽民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进入世纪之交,苏东剧变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打开新局面,因此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为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必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提出:“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 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归结起来, 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0 ]。这一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为坚强稳固的领导核心,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新发展。
4.胡锦涛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其中作为第一要义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当代生命力。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必须将发展作为硬道理,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以人为本强调以满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和原则。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5.习近平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归根结底要实现的是人类解放和幸福,人民这一根本价值立场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经验总结。
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无产阶历史使命学说得到了忠实传承和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 1 ]。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心和特殊利益。在今天,为人民谋幸福必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多方面需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为民族谋复兴必须紧紧抓住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奋力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所处社会实际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进行了艰苦实践和创造性发展,为人类社会贡献了卓越成果。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必须始终谨记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向着实现人类解放、建设共产主义矢志不渝顽强拼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作者简介:何兴,中共萍乡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徐蕾,江西九江组织干部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