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实践研究
2022-05-30向超冉卫东向瑛
向超 冉卫东 向瑛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国防后备人才培养,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在全市基层专武干部、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学生军训民兵骨干教练员等培训中,探索实践了“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培养了一大批讲政治、爱岗位、懂法规、精业务的国防后备人才队伍,产生了良好效果,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应运而生。在基层专武干部、学校国防教育教师等培训中,探索实践了“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军地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参训学员的充分认可,《中国国防报》《重庆日报》《山城军号国防动态》等军地主流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的实施
“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即在国防后备人才培训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院校与部队相结合的教学训练模式,利用军地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培养优质国防后备人才。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训练中,始终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讲授中让学员明白原理,知晓方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理论,检验理论。让学员既懂得是什么、为什么的原理和方法,还掌握了怎么做的技能和技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在全市基层专武部长培训中,设置了思政教育、军事理论、业务工作、基本技能、组织指挥、拓展学习等课程模块,既有理论知识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军政和业务知识以理论讲授为主,解决原理和方法问题。邀请市委党校教授、驻渝军校专家作授课辅导。通过理论教学,基层专武部长掌握系统的、最新的军政理论和业务理论,提高军政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为开展基层武装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在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培训中,设置了理论授课、教学观摩和现场教学等模块。理论授课邀请驻渝军校教授对军事课教学大纲和爱国主义实施纲要进行解读,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对信息化战争知识进行讲解。学院骨干讲授国防教育相关知识,介绍军兵种知识。通过理论讲解和视频教学,丰富学校国防教育教师的军事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熟悉党和军队的发展历程,掌握高校军事课教学的方法、步骤,为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更是掌握技能技术的必须途径。基层专武部长的培训课程中,设置了轻武器操作使用、队列训练等军事技能训练。军事技能课程教学,以基层专武部长实践操作练习为主要环节,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使基层专武部长在反复的实践操作过程,加深画面记忆,牢固掌握要领,解决基层专武部长军事技能不精的问题。
在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培训中,设置示范教学观摩模块。培训教师在参训前精心准备一节军事课。培训期间,结合授课专家的军事课教学大纲解读和教学示范,参训教师修改完善教案和课件,分组进行授课展示,同组人员进行评课交流,指出每位展示者的优点与不足。在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授课展示过程中运用了理论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学以致用,掌握了高校军事课和中小学国防教育教学的要领和艺术。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制订教学训练方案时,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见学结合,课内讲理论、讲方法、讲技术,课外受熏陶、重实践、练技能,课内与课外和谐共生,互为补充。
在基层专武部长培训中,设置了军政理论和业务理论,以及应急处突的方法等课内教学内容。通过多课目系统地课内教学,着力解决基层专武部长理论水平不高、职责任务不清、政策法规不明、业务技能不精的问题。设置了大数据智能化知识、党史、军史视频学习,到红岩村革命纪念馆、市国防动员教育基地参观见学等课外教学内容,拓展基层专武部长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让他们在课外见学中,加深对无数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不懈奋斗历程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艰难历程,让基层专武部长认识到“国不能一日无防”“忘战必危”,认识到作为中国最基层武装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基层专武部长学习军事知识,提升军事技能与业务技能的紧迫性。
在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培训中,设置了军事課教学大纲和爱国主义实施纲要解读等课内教学内容,让高校教师对军事课教学大纲全面深刻掌握,教师对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学深、学透,让全体教师对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方法和途径充分把握,对我国新时代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军兵种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设置在红岩村革命纪念馆参观见学,参观新兵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等教学活动。使国防教育教师在课外教学中受到思想洗礼,增强开展好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院校与部队相结合
在教学训练中,学院认真践行“融合兴院、创新强院”办学理念,坚持院校与部队相结合,与部队和院校联组、联训,联教、联考,联评、联保,充分借力军地优质资源,打造一流教学、管理、保障团队,确保各类培训严格、正规、安全、高效实施。
一是与重庆警备区结合。在警备区指导下科学完善培训方案,经审批后实施,部队骨干讲授军事技能课程、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相关领导全程驻训指导,医护人员全程随队保障,卫勤保障人员全力保障,保证了培训方向的正确性、组织的严肃性和过程的安全性。与综合训练队联合组织、联合训练、联合考核、联合保障,教学训练场地“共建、共管、共用”,保证了教学场地、教学设施以及军事教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二是与驻渝军校结合。在培训过程中,注重与驻渝军校的结合,发挥军校资源优势,邀请军校资深专家授课,保证了军事理论教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三是与普通高校结合。特别是在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培训中,深入市内高校调研,了解军事课教学情况、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及军事课教材建设情况,为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课程的安排提供依据。在培训过程中,组织高校教师代表作军事课教学展示,邀请普通高校资深教授作军事课教学示范,调动高校军事课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功底好、教研水平高等资源优势,共同研讨国防与后备人才培养、储备优质兵源的策略。
二、“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理论成果
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在多项主责主业培训中,总结出了“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其内涵是:通过深入研判重庆国防后备人才队伍结构和现状,聚力培训岗位职责,通过多种形式,集合相关要素,聚合军地优势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该模式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的实践,也是对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践,丰富了国防教育培训理论成果。
(二)实践成果
1.建立了“双重统筹、多方参与、共同培育”的运行机制。重庆警备区、重庆市教委统筹培训指标任务后,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制定实施方案,重庆警备区机关、综合训练队、市委党校、驻渝军校、普通高校、基层人装部等单位共同参与,固化了机制,共同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2.探索了行之效的培训方法。坚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判国防后备人才队伍的结构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培训对象的任职年限、身体状况、年龄结构,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课堂培训、课外熏陶等方法,开展知识与技能教学,提高参训学员业务素质和军事技能,提高国防意识。
3.提升了办学活力。一是教学内容更新更及时。在教学训练中,结合最新形势、最近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授课,扩大了参训人员知识视野,激发培训人员的学习热情。二是组训能力更高。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在培训方案制作、培训物资准备、培训师资组建、教学管理等过程中,提升了硬件设施水平,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组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三是科研水平更强。构建了“为战教战领训、军民融合联训、院队合一组训”全市国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两化引路、五性合一”军地合作办学制度体系,打造了“三选+双导”教管型人才队伍建设特色,形成了“三结合”教学训练模式和教学共担、人才共育、设施共建的“一体双翼”保障模式等教学成果。四是示范辐射更广。运用“三结合”军地共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培训效果被《中国军防报》《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参加培训的基层专武部长和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将该教学训练模式带回复制,开展二次培训,让更多的基层专武干部和高校、中小学校教师掌握并运用,在民兵训练和学生国防教育中效果显著,基层武装部、各级教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小学校来函表示,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探索创立的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院校与部队“三结合”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理念先进、课程设置科学、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实,为培育国防后备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
三、“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启示与思考
(一)市委、市政府、警备区重视是必要
加强国防后备人才建设,培训更多优质国防后备人才,是新时期新阶段应对新挑战的必要之举。基层人武干部和学校国防教育教师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防后备人才建设的质效。重庆市委、市政府、警备区高度重视国防后备人才培养,专门成立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这个专业的培训单位,统筹相关单位,协调相部门,聚会优质资源,为探索实践“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创造了条件。
(二)相关部门支持是必备
在国家和重庆市军民融合战略思想指导下,在重庆警备区办公室、市教委的双重统筹、双重领导下,警备区机关、综合训练队、普通高校、市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保证了国防后备人才培训系统、专业、安全实施,验证了“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的可行性和成效性。
(三)学院创新是必须
作为全市专武干部培训基地、国防教育阵地、民兵训练和学生军训营地、国防动员理论研究高地,重庆人民武装学院肩负国防后备人才培养和国防理论研究的使命,主训立院是应有之义,创新强院是应尽之责。正是由于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创新培训理念、培训方法,才探索实践出“三结合”军地共育人才教学训练模式。
四、结语
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探索实践运用“三结合”军地共育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国防后备人才。但是作为新时期建立的军民融合重要平台,在办学功能、教学训练模式、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学院在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办学功能方面,可探索“学历教育+主责培训”,拓展办学途径,培养更多更优的国防后备人才;教学训练模式方面,可根据需要,探索实施“结上+线下、集中+分散”的教学训练模式,适应各时段、各类别国防后备人才培训需要;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可进一步健全完善军地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研究国防后备人才培训大计,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颜学华,向超.发挥县级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2019(3).
[2]姜伯成,朱捷,傅渝稀.三峽库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研究[J].科学咨询,2013(22).
基金项目: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2022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下重庆学校国防教育教师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1-00-711);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下重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向超,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主研国防教育;冉卫东,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副院长,研究实习员,主研国防教育;向瑛,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教师,研究实习员,主研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