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30刘婷婷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要传承与弘扬的民族遗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也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德育。因此,在深入认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教学工作与复习工作的有效组织,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全面解读以及通过情境创设丰富课程教育内涵等多项策略,希望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音乐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46
教育是知识的传授,是直接经验的间接传承,更是文化观念和价值思想的有效传播。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和广泛的应用,从语文古诗到数学历史故事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都能不同程度体现出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音乐课程同样也是如此,在学科内容中有着大量反映我国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的内容。在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有着高度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一、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1.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音乐教学是新《课标》的明确规定
我国最新修订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总体要求,并规定:“小学音乐教学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并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因此,音乐教学本身不仅关系着知识内容的传授,同时也和我国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音乐教学应当努力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方式了解并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在提升音乐学科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质。
2.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音乐教学是贯彻德育的重要途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这一论述是对我国当下德育实际状况的科学解读,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德育不仅符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有利于为每一个人追求更高的综合素质发展层次提供便利条件。具体到学校教育中,德育并不是以某个学科的方式落实的,而是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在学校教育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以道德育人的教育效果。
二、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问题
1.传统文化元素在教材中分布不均匀
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所面临的最典型问题便是教材中的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也就是说,并不是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能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和内容清晰而完整地展现出来,甚至在某些章节,教师不能找到非常优质的符合传统文化教育延伸的切入点。不妨以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为例,该教材共有6个单元,分别向学生讲解了基础的音乐知识、形形色色的山歌、气势恢宏的进行曲以及西方近代音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这6个内容不同的章节和传统文化存在的交集也是不同的,例如第五单元“民族舞步”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单元的内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基础。但第四单元“小乐队”主要向学生介绍西方音乐和乐器的相关知识,内容方面没有涉及我国的音乐知识,所以便不存在有助于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如果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学生在这一真空期内便很容易遗忘这一部分的内容,因此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2.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不够深入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讲解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融合与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的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其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和特色的文化元素。因此,在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只看重表现形式,而是要向学生揭示表现形式背后所蕴藏的深层含义。例如在《阿西里西》这首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音乐选自毕节彝族传统民歌,有着非常高的音乐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从更加深刻的层次全面解读这首音乐。教学内容应当包括音乐创作背景的解读、音乐表现形式讲解以及带领学生演唱这首曲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多表现为带领学生一起熟悉這首曲子的旋律并在学生掌握曲子旋律后带领他们一起演唱这首曲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执行力度尚浅。由此可见,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解析力度相对较浅是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3.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相对单一
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是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注重体验式教学和感悟式教学,教师通过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让学生由内而外地对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元素形成深刻认识,而不是仅仅通过说教式教育单方面向学生进行强制灌输。这里需要注明,说教式教育与一般的讲解是不同的,一般性的讲解只针对某个概念本身进行客观阐述,涉及教师的个人主观情绪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少。而说教式教育不仅包括对这些概念的解读同时也融合了大量的主观意愿和情感,而且这种主观意愿和情感的输出由于没有客观实践的映衬和佐证显得非常苍白。例如在《阿里西里》这首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关于这首音乐的基本情况,当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后,教师便直接向学生提出了“我们要努力保护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要求,但是这种观点并不是学生内心自发形成的,而是来自教师单方面的讲述和观点输出,学生虽然能听懂这一要求,但在个人的生活实践中也并不会将这一要求充分贯彻和落实下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全面解读
深入而全面地解读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的一个根本前提。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全面解读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实现:
第一,明确课程教学内容的创作归属。在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课堂教学的主要音乐篇目是国内音乐还是国外音乐,如果是国内音乐,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类型划分,如果非国内音乐,则表明与传统文化不存在交集的地方。这一步的工作非常简单,但是却决定了我们是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第二,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确定传统文化的具体类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诗词歌赋、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以及舞蹈民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每一种文化形式的表现内涵不同,所以在学习这些文化形式的过程中,学习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工作之初首先要确定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曲目所体现的具体传统文化形式是什么。以《茉莉花》这首曲子的教学为例,这首曲子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一首江苏地区的民歌,属于区域民间艺术的代表形式,所以教师可以将本节课传统文化的教育主题确定为民间艺术,在找到了这一侧重点后,整个教学过程便会更有针对性,传统文化的教育主题也就能体现出来。
2.教学工作与复习工作的有效组织
教学工作与复习工作的有效组织是提升传统文化与音乐课程教学融合程度的另一项重要举措。由于教学与复习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不妨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第一,初次教学工作制定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计划并坚决贯彻和落实下去。为了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首先要将整个教育的主题内容清楚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学习主题是什么。对学习主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具针对性,更为专注。为此,我们不妨以单元为主题设置整个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的舞步”教学为例,该单元共有四个内容,分别向学生介绍了秧歌舞、圆舞曲、藏族踢踏舞和彝族民间曲调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知识内容却有着“民间艺术”这一共同的类型划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舞蹈和音乐文化”。在确定这一主题后,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向学生做更为清晰而细致的讲解,将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二,持续开展复习教学工作。复习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获得新的学习感悟的重要方式,也是组成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复习教学在小学音乐中有着更为强烈的开展必要性,这是因为音乐学科的整体教学地位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较低,所以课时安排数量较少,两节课之间的时间跨度较大。为了避免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出现知识遗忘的情况,带领学生及时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个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安排学生的自我回顾和学习。例如某节课上要复习的内容是《梅花》这首曲子,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从单元的学习主题、歌曲的基本信息、歌曲的演唱方法以及歌曲传达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这几个方面进行复习。在这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作出反应,如果有数量较多的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可以考虑重新教学这部分内容,如果仅仅是个别案例,就要鼓励学生将这些问题内部消化。由此可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严格落实教学计划的同时科学安排复习计划,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音乐知识,同时也能对音乐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一个深刻而持久的记忆印象。
3.通过情境创设丰富课程教育内涵
情境创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与书本知识营造环境相似的学习情境,所以对整个知识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透彻。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充分发挥个人教学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传统文化。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应用旨在取代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理念的理解。情境创设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第一,实践性创设。实践性创设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开展某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对整个课程学习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创设方式适合那些整体实现难度相对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古韵新声”这一单元中的歌曲“静夜思”和活动“古诗词朗诵演唱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合力举办一场古诗朗读活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有效结合自身的文化知识与素养分析整首诗的思想情感表达和变化,能够真正品读到整首诗的意境美和艺术美。在整个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参与并保持了很高的热情,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第二,演示性创设。演示性创设主要针对那些实践活动组织难度相对较高的课程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阿里西里》这首曲子的教学过程中,彝族服装的收集和舞蹈活动的组织有一定的实现难度。所以教师可以放弃实践活动这一情境创设方法,而是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设备搜索有关彝族舞蹈的音頻、视频或文字资料,这些资料从不同角度详细解读彝族的舞蹈文化,而学生阅读这些资料也能对彝族的舞蹈文化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也就更容易领会歌曲塑造的意境了。
总之,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沉淀,这是我们炎黄儿女共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遗产。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最主要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科实际情况落实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是每一名教师肩负的教学使命。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努力,探索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为传统文化在我国新一代人的身上更好地传承下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永红《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路径及策略》,《教书育人》2022年第4期。
[2] 贾思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21期。
[3] 杜月《让文化在音乐中“流动”——小学音乐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界》2021年第35期。
[4] 房青《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路径探析》,《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14期。
[5] 叶晓芸《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2期。
(刘婷婷,1970年生,女,汉族,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