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陕北民歌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2-05-30孙姣夏林基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大数据互联网

孙姣夏 林基艳

摘要:陕北民歌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变,陕北民歌的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到了极大挤压和冲击。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给推进陕北民歌的数字化存储和保护、数字化共享、个性化传播以及教育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充分的保障。陕北民歌想要走出目前所处的困境,就必须有效利用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实现歌曲内容、生产方式、传承传播的创新,才能真正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发扬光大。文章分析陕北民歌目前面临的困境,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陕北民歌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的策略,为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找到更科学的路径。

关键词:陕北民歌;大数据;互联网;数字化共享;数字化存储;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0-002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北民歌中隐喻认知规律及创新思维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KRM114

一、引言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一张极具独特性的地域文化名片,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曾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史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多元文化的繁荣以及传播方式的变革,陕北民歌的功能性日渐式微,传承和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不过,2008年陕北民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空间[1]。

二、陕北民歌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曲式单一、内容老化、受众面小与人们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陕北民歌是由生活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民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歌形态,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歌曲曲式、内容较为单一,其分类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陕北民歌以反映陕北旧时文化风俗为主,具有时代气息的能够反映新时代陕北民俗文化和新面貌的作品相对较少,缺少和当今社会热点信息的碰撞,未与时俱进;其歌词以陕北地区的方言为主,导致能听懂且理解歌词所蘊含的意义的人相对较少,受众面较窄;在社会经济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以地域性文化为主的陕北民歌已无法满足公众的精神诉求[2]。

(二)陕北民歌的传承出现断层,欣赏与传承陕北民歌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少

目前,陕北民歌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认知和接触,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在学校(包括陕北地区的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很少能见到陕北民歌的影子,导致年轻一代对陕北民歌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因此很少有年轻人会唱陕北民歌,甚至爱听的人都相对较少。而在教育匮乏的情况下,想要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又能保持地方特色,而且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新一代陕北民歌传承者,可谓难上加难。另外,陕北民歌无法与现代化进程同步,偏离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导致陕北民歌很难引起当代年轻人的共鸣。

(三)陕北民歌数字化水平偏低,无法切实有效地推进陕北民歌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融入互联网,陕北民歌也是如此。陕北民歌想要在信息时代传承和发展下去,首先应该对陕北民歌资源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整理,实现资源的数据化和在线化。近年来,陕北民歌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西安音乐学院正在建设陕北民歌数据库,该数据库目前已经拥有300多条视频、1000余条音频、9000多张电子乐谱和500余篇专题论文[3],但实现陕北民歌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仅仅是推进其实现全面数字化的第一步,只有在陕北民歌的资源共享以及云传播等方面着手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陕北民歌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

(四)传播手段相对单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热潮下,陕北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保护和宣传陕北民歌,但是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不足。比如地方政府的传播手段仍然以出版、编辑和保护陕北民歌相关书籍、音像制品以及举办陕北民歌大赛等为主。以榆林和延安为例,目前这两个城市并未建立专门的陕北民歌专题网站,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的运营投入也很少。

三、大数据时代陕北民歌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随着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形成海量大数据。通常将大数据分为三类,既包括传统的可以用数据库存储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文档、图片、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还包括HTML网页等半结构化数据。目前一些研究中将与音乐相关的所有数据称为“音乐大数据”。音乐平台、新媒体、社交平台等不仅拥有庞大的歌曲数量,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音频内容,如此庞大的音频内容的存储、共享是目前“音乐大数据”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4]。

(一)构建陕北民歌大数据从数字化存储、信息共享到数字化传播的发展路径

首先,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陕北民歌的文本、乐谱、图像、声音、视频、演出活动等资源并进行数字化记录,经过数据清洗处理后,进行数字化存储,但是采集的数据体积大、更新实时、来源广且数据的结构差异较大,给陕北民歌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结合云计算平台的研究现状和陕北民歌数据的特点,可以采用在Hadoop云计算平台上搭建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分布式文件系统)和MongoDB(NoSQL数据库的一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面向文档的开源数据库系统)存储系统的方式,实现非结构化海量陕北民歌资源的云存储(云存储是对云计算的发展及延伸,它利用分布式存储、网格、集群应用等技术,在软件的协助下,实现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的协同工作,以提供强大的存储、访问功能。云存储的本质是以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为核心任务的云计算系统)。该云存储架构不仅设计性能高,而且扩展性和可用性高,可以有效解决陕北民歌大数据存储中存在的难题,提高陕北民歌的存储服务质量[5]。在将陕北民歌资源数字化后,必须实现陕北民歌资源的信息共享,才能达到将陕北民歌真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目的。接下来需要对数字化后的资源进行分类、索引、标准化以及结构化,可以将资源库中的陕北民歌按照时间、人物、内容、类型、载体等关键元数据信息在云共享平台上提供免费访问和资源共享,以此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对陕北民歌的研究、应用和传播。

(二)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陕北民歌创造内容和旋律的创新

由第二节内容可知,因为陕北民歌的内容老化等,其受众面较窄,听众以陕北地区的中老年人为主,而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载体,必须迎合大众的审美和精神需求,因此,如何更好地吸引年轻群体是陕北民歌传承与传播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目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找到大众的关注点。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研究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如利用各大音乐平台(腾讯音乐、网易音乐等)、社交平台(微信、Facebook、QQ等)、视频网站(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等)、短视频社交平台(抖音、快手等)的收藏量、点赞量、观看人数、播放频率、搜索次数等指标数据,收集10~24岁的年轻群体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到他们的审美和需求偏好信息,在歌词创作和旋律创作时,融入符合他们审美的元素以及容易引起他们共鸣的偏好元素,更好地迎合年轻一代的大众审美和精神需求,从而扩大陕北民歌的听众范围,提高陕北民歌的点击率和收听率。第三,将目前流行的各种云音乐平台作为数据采集源,以平台中的TOP总榜、流行月榜、周榜等上代表流行趋势的歌曲的曲调、旋律、演唱者、作曲家等数据为基础,实现对一段时间内音乐流行趋势的预测,这样就可以根据流行趋势创作陕北民歌,从而提高陕北民歌的竞争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6]。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陕北民歌有针对性的定向个性推送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上积累了海量用户的基本特征(年龄、地区、性别、学历等)、用户的访问行为(偏好、访问轨迹、访问时长、访问地点、播放设备)、对某一资源的访问频率和访问次数等大数据,对这些非结构化大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定位目标群体,进而向目标群体定向推送其感兴趣或者关注的内容。若某个用户最近频繁浏览或者访问陕北民歌相关的音视频、网站、资讯等,证明该用户对陕北民歌的关注度较高,是潜在的目标群体,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陕北民歌推送给用户,从而实现陕北民歌的定向宣传和营销[7]。另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在浏览或者观看陕北民歌相关资源时的回复或者评论信息,整合分析这些信息,准确定位陕北民歌在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他地区民歌的成功经验加以改进,提高陕北民歌的竞争力,拓宽其生存空间[8]。再者,为了拓展陕北民歌的传播途径,可以用不同的外文语言对陕北民歌进行翻译,实现陕北民歌的跨文化对外传播。在实现国际化传播之前,需要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国际传播需求的、高质量的民歌内容;还可以将陕北民歌打造成一种文化品牌,融入国际旅游及文化交流,使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形成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最后,可以在短视频、影视剧、小品等中引入陕北民歌的元素,通过这种多媒体联动的方式更高效地传播陕北民歌,再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对多媒体联动内容进行推广传播,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推广陕北民歌[9]。

(四)将陕北名歌融入地方高校的教学

从陕北民歌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陕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陕北地方高校是陕北地區人才的聚集地,因此,对研究陕北民歌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承担着传承和传播陕北民歌的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以榆林学院为例,学校可以在艺术学院开设陕北民歌表演专业,以适应陕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为定位,培养目标应该紧扣陕北民歌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既可以解读陕北民歌文化,又掌握陕北民歌演唱技巧,不仅能从事陕北民歌的表演,而且还能从事陕北民歌教学的人才,即培养集陕北名歌表演、科研、教学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另外,还可以在全校开设陕北民歌选修课,创建陕北民歌相关的社团,定期邀请陕北民歌艺术家走进榆林学院的课堂,为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并真正体会陕北民歌的内涵及其魅力,激发他们对陕北民歌的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传承与发展陕北民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0]。

四、结语

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为陕北民歌的数字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构建陕北民歌的云储存、云共享和云传播的发展路径,可以增加陕北民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对陕北民歌的创作内容和旋律进行创新,拓展传播途径,提升传播的有效性,为陕北民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以陕北地方高校为主要载体,探索陕北民歌进高校的传承路径,为推动陕北民歌系统性、可持续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田秀秀.陕北民歌网络传播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2] 王雅静.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

[3] 刘荣弟,杨国栋,马东霞.试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应用:以“陕北民歌数据库”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37(2):120-124.

[4] 姚姗姗.音频大数据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8.

[5] 胡珊珊.面向云存储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研究与应用[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4.

[6] 宋姗姗,柳建文.“大数据”与少数民族传统文艺保护传承的新模式[J].云南社会科学,2017(4):76-83,186.

[7] 李金兆.信息化社会的戏曲传承[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8] 蒙玲玲.“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广西民歌的传播类型与发展探讨[J].戏剧之家,2019(4):67,86.

[9] 王颖.陕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天地,2021(5):4-6.

[10] 刘峻杉.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探究[J].戏剧之家,2019(29):147-148.

作者简介 孙姣夏,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翻译。林基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大数据互联网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