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山水画色彩的运用

2022-05-30杨晶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色彩

摘 要:色彩是中国山水画的要素之一,是极具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在山水画中有着情感表达、画面渲染、文化传递等多种功能。色彩运用关系着山水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品质,在山水画中使用合适的色彩,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深化山水画的主题,更好地传达作品内涵。基于此,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和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概括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分析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碰撞融合,探讨山水画创作中色彩运用的有效方法与创新思路,以期推动当代中国山水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色彩;西方绘画

色彩作为极具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在美术创作中承担着情感传递的功能。中国山水画同样需要通过色彩的运用来传达艺术内涵。在当今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中国画中进行色彩的运用,一直是山水画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色彩进行合理运用不但可以突出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而且能够引起观者心灵共鸣。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和发展情况,探讨了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以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色彩运用的碰撞融合,并提出了山水画创作中色彩运用的有效方法,希望以此为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带来新动力。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和发展情况

汉代绘画色彩以赤、黑两色为主,间以其他颜色。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典绘画色彩运用不断发展完善,逐渐趋于成熟。到了唐代,中国山水画步入成熟期,青绿山水画法延续了隋代绘画表现手法,发展为细腻精巧、金碧辉煌的风格。中唐时期,青绿山水画的画风逐步变化,增加了水墨的使用,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并存发展。到了两宋时期,山水画的色彩逐渐丰富,色彩运用更加成熟,水墨山水逐渐回归主流绘画地位。元代后期,由于审美追求的变化,山水画的颜色逐渐变得浅淡,以黑、白二色为主。此时的山水画讲求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共融,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热衷于寄情山水,重视自身内涵的提升与内心的表达,主张淡泊名利,乐于回归田园来寻觅灵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利用自然元素开展创作,这使得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面貌。

二、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特点

中国山水画以哲学思想为基础,注重色彩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在山水画的设色中,水墨有着替代五彩的重要功能,借助水墨的氤氲变幻,在浓淡渲染中可以达到超凡的艺术境界。山水画反映了色彩运用和艺术家内在情感之间的关联。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情绪融于自然之中,与自然形成和谐统一的状态,用画笔创作出一幅幅寓意深刻的作品。

中国山水画中色彩与环境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色彩为画面整体增添了活力,使观者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画中荒凉的山野、歪曲的树木、迷蒙的远山、宁静的蓝天,尽管不像西方绘画那样具有清晰观感,但中国山水画却借助水墨的渗化现象,创造出充满意蕴和韵味的意象,使画面充满恬静、空灵之感,让人在欣赏过程中获得视觉享受,同时表现出无尽的意味。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色彩具有写意特点,强调情感和自然的有机融合。

对于山水画家而言,色彩的运用具有传达情感的功能。由于人们自身的思想意识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对颜色的感知与表达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这也导致了美术语言的多样化。在山水画中,由于色彩的运用具有情感表达的功能,所以画家可以借助画笔自发地向世界传递自我意识,表达自我追求。作为美术语言之一的色彩,是画家传达思想和表现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观者与画家通过作品展开对话交流并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例如,南朝齐梁时期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这一设色方法。“随类赋彩”不仅指画家根据客观物象本身的颜色而赋色,也指画家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意象思维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艺术涌入,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山水画色彩运用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绘画色彩运用的碰撞融合

(一)西方美术观念对中国山水画色彩运用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推进,西方色彩观的传入给中国美术造成了一定冲击,也使中国美术在绘画色彩表现技法方面受到一些影响。在山水画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画家注重观察、分析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重视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特点及其背后的艺术规律与表现技法。可以说,西方美术观念对中国山水画色彩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多元文化碰撞与历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中国山水画乃至中国美术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仍然是无法回避且亟须解决的问题,需要绘画者理性地审视西方美术中的色彩观,探究西方美术色彩运用的规律的特点,进而融合先進的艺术理念,借鉴其他美学思想及艺术形式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出有利于中国山水画发展、具有创新性的绘画理念和模式。

(二)中国山水画色彩对西方绘画语言的借鉴

由于中西方在绘画色彩运用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山水画家可以借鉴西方优秀的艺术思想与方法,推动山水画发展。一些西方美术作品具有极强的色彩表现力,山水画家可以适当地把西方绘画语言和色彩表现技法运用在作品中,推动山水画色彩运用创新与变革,使山水画在色彩表现方面有更大突破,进而开创中国当代山水画特有的、新颖的、兼容的、多样的艺术风格。同时,对西方色彩理论与表现技法进行剖析探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色彩的价值,推动当代山水画与时俱进和可持续发展。

四、山水画创作中色彩运用的有效方法

(一)投入情感

若要山水画作品形神兼备、直抵人心,画家一定要重视情感的投入,通过作品传达内心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如果不能融入自身的情感,进行情感抒发与内心表达,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艺术家对色彩的提取和运用,可以增加画作的神韵,可以充分展现自身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中,要在用色方面下功夫,可以在不同肌理的画纸上探索出多种色彩运用技法,以达到增强山水画视觉表现力的目的。由于生宣纸有晕染的特性,所以在创作中只有对颜料的量进行控制,才能使作品具有独特韵味。另外,熟宣纸可以使画面呈现出凹凸有致的质感。面对不同材质的纸张,画家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表现技法,展现山水画的写意之美和装饰之美,使山水画各具风格,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创作意识和审美情趣,展现不同作品的独特艺术内涵。

(二)拓宽和融合题材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画家涉足的地域范围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绘画题材的选取。一般来说,古代绘画的题材范围并不大,主要包括山水河流、花草树木,相对单一的题材限制了色彩的延伸。现代交通便利,图文信息丰富,网络媒体发达,使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变得深入且广泛。上至星空宇宙,下至山川河海,都可以是山水画家表现的题材。北极的极光景象、南极的风雪景象以及赤道地区的热带景观,這些场景为山水画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拓展了山水画色彩运用和表现空间,打破了以往山水画作品题材的局限性,有效拓宽了画家的艺术思路,促进了画家对色彩运用的深入探索。新时代,山水画家应挖掘丰富的创作素材,拓宽创作题材,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在山水画题材的融合方面,可以融合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这两个派系。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两种各具特色、各具风貌的不同流派,它们展现了古代画家创作与抒怀的不同方式。随着历史演变,中国美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进行融合,在凸显青绿山水积极向上的艺术精神的同时,展现水墨山水旷远淡雅的艺术韵味。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颠覆传统观念中有关山水画的固有思维,也能使色彩在山水画中发挥更大的艺术价值,从而使画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三)借鉴多种色彩表现技法

在山水画创作中,对色彩表现技法的借鉴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而应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借鉴和参考民间艺术形式、国外艺术形式等,采用多种色彩表现技法、理念,展现画面独特意境。在山水画发展演变中,色彩多样化是重要特征,能够增强绘画作品艺术表现力。在山水画创作中,灵活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化色彩,创造性地开展绘画实践,能够增强山水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例如,在年画创作中,通常运用活泼明快的色彩,展现蒸蒸日上的生活场景,表现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其中的色彩平涂是一种常见的色彩表现技法。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可以合理汲取中国民间美术的营养,借鉴色彩平涂表现技法,将色彩平涂手法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色彩表现技法相融合,突出色彩的层次性的丰富性。从不同角度出发,借鉴运用中国民间美术、西方美术的色彩理论和表现技法,有助于提升中国山水画作品艺术表现力,增强山水画视觉效果。

(四)革新创作材料

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常用到的材料就是矿物和植物颜料,这些颜料本身有着复杂的制作过程。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颜料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色彩的品种不断增多,色彩品质也越来越好。颜料制作工艺的进步,使画家在绘画颜料方面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水粉、丙烯等颜料也能应用于山水画创作中。颜料的变化,让山水画的画面色调变得更加柔和,使作品的整体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效果。另外,运用各种不同的颜料有助于增强作品的美感,使作品呈现出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增强山水画的色彩张力。

(五)注重色彩构成设计

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视觉张力,需要注重色彩构成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在山水画整体画面布局的基础上,注重色彩经营,对色彩可以使用的区域加以预设,对色彩进行合理运用。画家要根据整体画面效果对每一个染色过程进行调整,可以利用宣纸自身的吸水性特点,对物象进行着色。另外,在山水画创作中,不管色阶深浅或是颜色饱和度高低如何,画家都需要进行合理构图,通过调整画面各部分的颜色来协调画面关系,并对各种颜色进行合理运用,从而增强画面的协调性,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

五、结语

色彩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要素之一,是极具感染力的美术语言,在山水画中有着情感表达、空间渲染、文化传递等多种功能,色彩运用关系着山水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品质。重视色彩运用,使用合适的色彩,可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深化山水画的主题,更好地传达作品内涵,提升山水画的整体质量与艺术效果。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家注重色彩的运用,会选择合适的色彩为画面增添活力,营造画面意境,增强画面艺术表现力,还会借助色彩向世界传递自我意识,表达自我追求,传达内心情感。作为美术语言之一的色彩,不仅是画家传达思想和表现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观者与画家通过作品展开对话交流并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与艺术产生碰撞,西方美术观念对中国山水画色彩运用带来很大影响,使中国山水画呈现出多元化面貌,同时也让中国绘画色彩理论和技法更加丰富与完善。面对中西方在绘画色彩运用方面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家可以对西方色彩理论与表现技法进行剖析探究,借鉴西方优秀的绘画语言和色彩表现技法,以此推动中国山水画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要注重色彩运用,可以借鉴中国民间美术、西方美术的色彩理论和表现技法,展现山水画的写意之美,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提升中国山水画作品艺术表现力,增强山水画视觉效果。此外,山水画家还应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特色,挖掘丰富的创作素材,拓宽创作题材,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进行有机融合,革新创作材料,注重色彩构成设计,从而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殷永胜.刍议我国山水画对传统色彩的传承与转换[J].参花(上),2020(8):59-60.

[2]包雪蕾.当代写意山水画色彩的创新[J].艺术品鉴,2020(2):1-3.

[3]陈娟.浅谈中国当代山水画的色彩创新[J].大众文艺,2018(2):91-92.

[4]刘珂.中国山水画的色彩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7):180-181.

作者简介:

杨晶洁,硕士,东莞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理论、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中国山水画对景创作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