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

2022-05-30陈丽娜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陈丽娜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高质量的语文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凭借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進行教育和指导,能够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好语文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凭借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共鸣,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文章简单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结合传统文化渗透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9.009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作用,并且开始尝试对传统文化作出有效渗透。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传统文化本身的教育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没有考虑到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之间的深刻联系,最终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无法落到实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不够清晰。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无法得到有效渗透的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特点进行深层次改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接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本身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开展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活动时,教师能够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丰富性和立体性,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体验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相应提升。相较于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传统文化本身更具拓展性和延伸性,学生在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保持高度学习热情,从而真正实现认知能力上的发展。

2.有利于凸显语文学科人文内涵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学科,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出有效培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实际上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为深刻的人文内涵,无论是课文中的语文知识还是语文教育中透露出的人文关怀,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理解文化素养,并且在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

3.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积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传承与发展。小学阶段学生本身处在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时,教师能够通过对传统文化素材的有效利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高度热情,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小学语文课程课时量较大,教师在不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学生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付诸实践,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本身的德育价值也在不断凸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有效培养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一方面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谦让、孝道等传统美德的内容较为丰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素材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并且对学生产生影响,结合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培养与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1.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

现阶段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对教材的依赖度过高,通常只关注教材中体现的传统文化资源内容,而没有真正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全面拓展,这就导致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较少,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拓展延伸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知识体系难以有效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容易受到限制。

2.传统文化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采用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较大影响。目前许多教师只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任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通常只是强调自身预先设计的教学流程,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这样一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容易受到影响,学生在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时很难真正全身心投入课堂,最终影响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落实。

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结合不紧密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推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实现文化传承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许多教师只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没有将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关联在一起,这也导致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本身较为孤立,很难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材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教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新課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教材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利用教材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基于教材中体现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对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拓展与整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在课堂上对教材中体现的知识内容进行研究,适当拓展资源类型,让立体化的教学资料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工具。比如在讲解小学语文《故宫博物院》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故宫博物院独特的历史地位与学生分享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加工与整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基础特点,并且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出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外,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中的线上游览功能,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线上游览故宫博物院,通过这样的形式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并且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在生动立体的教学素材指引下,学生对优秀建筑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以此为基础,学生能够从故宫博物院中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培养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高度热情,从而真正全方位理解课文,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渗透。

2.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关注教师对教学流程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出学生不可替代的主体价值,从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确保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内容,推动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且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借助多种教学形式不断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高度的探究热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京剧趣谈》一课为例,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结合京剧独特的历史地位,对相关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设计导学案,并且指引学生参与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导学案应当紧密围绕经济展开,一方面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引学生主动了解京剧的类型和艺术风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不断凸显,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能够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一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则应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鼓励学生结合京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真正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3.围绕传统文化有效推进课外阅读

阅读是拓宽眼界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必须充分重视对课外阅读的落实,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推进课外活动的顺利实施,确保每位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自身应当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尝试和探索,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从而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渗透,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与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并且梳理基本的故事情节,课文中孔子对对“太阳什么时候离人们最近的问题”表现出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孔子的故事,并且推荐学生阅读《论语》等儒学经典,引导学生了解孔子“有教无类”“仁义”等思想。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清晰的课外阅读计划,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以此为基础,让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4.联系现实生活开展传统文化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关注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才能满足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结合现实生活对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拓展,既要考虑到理论性内容的分析和梳理,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和观点,另一方面也要联系现实生活,将相关的活动落到实处,确保生活实践能够成为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节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节日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能够从课文内容出发,介绍相关的风俗习惯,并且联系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在传统节日的特殊时间点参与相关的实践,并且在真正感受了解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同时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元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相关的传统习俗活动,比如贴春联、剪窗花等等。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下,学生能够基于实践活动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感悟,并且联系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传统习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是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真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能够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开发教育资源,根据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并且在围绕传统文化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关键助力。

参考文献:

[1] 王瑞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及价值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13期。

[2] 何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新课程》2022年第13期。

[3] 韩英《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年第3期。

[4] 张连《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1期。

[5] 周兴东、杨发柱《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学周刊》2022年第3期。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