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策略
2022-05-30刘雅兰
刘雅兰
摘 要: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对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巩固、应用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通过开放性、研究性作业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积累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作业的呈现”能及时反馈出教师“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信息。本文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统领,借助“可观察学习结果的结构”来制定分层量化评价表,以具体问题为例来呈现基于量化评价表下的分析及建议,为学生思维进阶提供有效建议和策略支撑。
关键词:作业评价;作业价值;作业类型;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学习结果的结构
随着“双减”工作的推进,教育实践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政策的推进目的为强化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即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这一举措是回归学生成长本源,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的必然。而“作业的研究”目的是以作业的改革来撬动学生的学习。在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我们注意到第十条:“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学生在教师布置下需要完成多种类型的作业,我们如何在他们作业表达的过程中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学生的学习进阶呢?这里我们选取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研究的“五个层次”来对学生理解问题的程度进行表征,借助这种“可观察学习结果的结构”对学生学业进行等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精准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进阶与理解能力提升。
一、 SOLO分类理论下的作业评价研究的两个基点
1.教師布置课后作业的来源
在作业研究之初,我们经常的做法是在一些教辅材料中选择练习题。但在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教材(与教材配套的资源评价)中的习题是与学习目标匹配度最高的内容,因此在安排作业时,应该以教材中的练习落实为中心,并对教材练习进行适度拓展和变式开发。
2.把教材练习题进行分类,并对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进行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评价等级制定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思考作业的价值。作业的价值可以分成两大类:
其一,基本观念与关键能力方面,包括知识的诊断、巩固、应用、经历(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多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与体验)等。
其二,情感态度与合作沟通方面,包括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与思维习惯,更承载着学会合作、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等非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借助作业还可以增加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对话的机会,能成为深入了解学生、后续教学工作推进的信息渠道。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基本观念与关键能力”的知识学习类作业内容分成三个层面:基础性、拓展性、综合性(见图1)。
结合教材内容对每一层次的作业进行了相关分类及定位(见表1)。
基于以上作业类型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水平二、水平三的作业内容,需要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量规,从而对学生理解水平形成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
二、基于 SOLO分类理论理解下“一道题”的分层量化评价表的制定、分析及建议
(一)问题呈现(《数学资源与评价》上一道练习题)
教师出示这道作业题后,指出图2中学生错误之后,给出正确算式,就结束了。我们认为“这道题的评价”没有为学生理解程度的量化和能力提升提供支撑,借助这道题来呈现我们对于评价的不同水平的量规制定和依此量规对学生学习结果结构的理解。
(二)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的评价量规的制定(见表2)
(三)基于量规下的学生“理解能力情况和水平”量化分析
1.此生(图3)处于关联结构(赋分3):学生能够分别解答出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菠萝的价钱,但是1000是什么意思,应该做一些清晰的表述。
2.此生(图4)处于抽象拓展结构(赋分4):学生了解要求的是1千克西红柿,1千克要与克发生联系,就要把1千克=1000克,进行单位换算,然后找出1000克与500克的“2倍”的数量关系,即是价钱的2倍关系。
3.此生(图5)处于多点结构(赋分2):菠萝问题很容易能解决出来,在解决西红柿问题的时候,如何让1千克和500克能相关联,无法表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此生(图6)处于多点结构(赋分2):菠萝问题很容易能解决出来,在解决西红柿问题的时候,试图如何让1千克和500克能相关联,2÷500的结果意义无法理解,所以表达西红柿1千克钱数失败。
5.此生(图7)处于多点结构(赋分2):菠萝问题很容易能解决出来,在解决西红柿问题的时候,试图如何让1千克和500克能相关联,数量与价格发生混淆,表达“西红柿1千克钱数”失败。
6.整体情况分析(见表3)
这所农村小学班级一共有18人,我们看到78.8%的学生达到关联结构及以上的抽象拓展结构。这反映出教师教学能力高,对学生能力培养很好,学生做作业严谨、认真、学习习惯好。
(四)问题及建议
1.如何从多点结构到关联结构
在18人中有四位学生处于“多点结构”。我们来整理一下他们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无法表达中的支撑
按照图8、图9的方法来做的学生,显然在研究1千克与500克的关系时,有感觉、有经验,但无法清晰选择“某种方式”表达出这种关系。所以发现自己无法表达的时候,学生想到适合的方法对于他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方法无非就是让他们把“条件”和“问题”发生关联。关联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让文本中的“条件中的数据”与问题中的“要求中的数据”进行对接。
通过这种文本分类对接,让学生把条件分类呈现的基础上厘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1千克就是1000克,2个500克的理解提供思维支架。
第二种:可以借助直观图形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数据的呈现。
请学生在纸上用面积图,表达出500克、1千克。学生尝试画的过程,就把抽象的数据用形象化的图表达出来了。那么两个量的关系就跃然纸上了。
在用以上分类或直观方式来表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推理出钱数之间的关系(图9),学生出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意义支撑中的理解
图10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对于“2÷500”结果的不理解,这种问题虽然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除法,但可以借助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式的意义。如把2元钱平均分成500份,求出的就是一份,也就是一克需要多少元钱。
2.如何从关联结构到抽象扩展结构
这里11位学生都是如图8这样表达的,面对这样的表达需要和学生讲清楚“1000”是题中没有给定的数据,需要写清楚这一数据的来源。在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教师也可以出一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数据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拓展练习1:小明50米赛跑成绩为8.50秒,小亮400米赛跑成绩为36秒,如果他们速度不变,你知道他们百米赛跑成绩会相差多少秒吗?
拓展练习2:某体育店搞促销活动,买1只足球21元,买2只足球34元,买3只足球48元,学校要买10只足球,最少要花多少元?
三、写自评价后的思考
在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评价研究的实践中,我不由得想起之前的一次阅卷工作。那是2021年疫情结束的复课后,哈尔滨市香坊区对五学年进行了一次质量检测,检测的命题和阅卷均向PISA测试靠拢。其中有一道问题解决的试题,需要学生基于对条件和问题的理解进行有条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征。阅卷时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这道题怎么批也批不完,因为无论怎么批,试卷的批阅都是无效的。原因是按照规定每一份试卷均由两位教师批阅,如果分值相差2个评价点,即判为无效阅卷。造成大量阅卷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对问题解决没有清晰的逻辑线索,只要是结果正确即可,所以导致教师指导下学生思维过程不严谨,表达不清晰;二是我们认为学生表达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包括图示、举例、假设等等方法都可以对思维过程进行表达,而我们有些老师对表达方式的认知仅仅窄化为算式。所以我们认为基于SOLO分类理论下的评价量化的研究与实践,不僅能通过量表的制作和应用,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进阶提供精准的量化和具体的指导,同时也能使得教师在研究中对结论和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基于素养导向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