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几点建议

2022-05-30陈玉中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建議教学情境语文课堂

【摘 要】课堂教学情境主要指为增强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驱动力而创设的一种场景或氛围。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实践的程度,有效地发展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就是为学生课内阅读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应当坚持学科导向、任务驱动、真实可操和学情适切的原则。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建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5-0026-03

【作者简介】陈玉中,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江苏射阳,2243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强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据笔者对本地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发现,教学情境设置的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与“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还有差距:或便宜行事,将教学情境当作“情境导入”;或指向不明,使教学情境滑出了语文学科之轨……

究其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概念没有完全厘清,内涵没有真正领会。教学情境既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情境应当属于后者,它主要指为增强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更加高效地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驱动力而创设的一种场景或氛围。设置情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实践的程度,有效地发展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学情境就是为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明确呈现任务完成的背景、方式、任务指向以及指标,而不是文本呈现和知识呈现”,“应该具有一种激发功能,能够唤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冲动和激情,能够把学生‘带入他们似曾有过、正在拥有、确认会有甚至向往拥有的生活情境”,必要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支架和帮助。[2]据此,笔者建议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应坚持“学科指向”

高中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可见,“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安排学生自学预习、课堂研讨交流、课后作业练习、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还是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都应坚持学科指向。

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忽视学科指向的事却时有发生。例如,有教师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第一单元第2课时,设置了如下情境。

本周我们将召开“建班风,促学习”主题班会,请同学们认真研读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两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在班会上对班级班风建设和学习风气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教学情境,只是泛泛地要求学生就“班风建设和学习风气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没有结合两篇课文学习的“语言运用”类目标,也没有对“意见和建议”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出具体的规定性要求。其实,在教材的“学习提示”中,编者已经提出了“作者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比如引入鲜活灵动的口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俗语、对联等,使文章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的学习要求。如果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再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尝试运用“鲜活灵动”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就班风建设和学习风气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那么这个语文课堂学习情境就会更具语文特色。

二、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应坚持“任务驱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一般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全凭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状态引起的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如通过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等引起的注意。因此,我们在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时,一方面要力求新颖别致、特色鲜明、刺激强烈,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问题明确、任务具体、流程清晰,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排除可能出现的干扰学习的因素。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却没能这样做。例如,有教师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中的《将进酒》一课时,设置了如下情境。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今天,让我们在李白的酒气里走进《将进酒》。

这位教师用了大量的文字,铺陈“酒”与“诗”的关系,并突出李白与酒、与诗对后世的影响,这样的情境设置确实能唤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期待。但是,由于情境中没有明确的问题,且“在李白的酒气里走进”的任务也十分笼统,导致这种期待只能流于“无意识”的层面,无法持久。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在情境中增加诸如“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将进酒》,并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作家的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就我国古代‘文人与酒,开展为期两周的微专题研究。届时以各小组展示过程性材料并宣读论文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类的“问题与任务”设计,就能有效凸显教学情境任务的驱动性了。

三、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应坚持“真实可操”

新课标十分强调语文课程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还是与之相依相成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活动,都需要借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来进行。

然而,不少一線教师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把握不准,在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时,时常出现与“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或“学生生活实际”相偏离的现象。例如,有教师在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中的《祝福》一课时,设置了如下情境。

早在1956年,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被桑弧导演拍成了同名电影。今天,有位导演又想翻拍鲁迅先生的《祝福》,准备邀请你来饰演小说中的角色。要想演好角色,首先必须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有深刻的理解,揣摩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让自己真正变成“剧中人”。

上述情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缺乏真实性。因为“导演又想翻拍”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也不一定会发生,所以“邀请你来饰演小说中的角色”的任务,对学生不能产生有效的驱动作用。如果将其修改为“学校将进行课本剧会演,咱们班准备以《祝福》参赛,现在正式启动角色认领和演员竞选工作。请各位同学深入研读小说文本,选好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做好参加演员竞选的准备”,就既能让学生确信这件事会发生,也能引导学生树立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能参与其中的自信,进而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增强学习驱动力”的目的。

四、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应坚持“学情适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产生,除了人天生都具备的好奇心之外,主要来自认识和需要。如果没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即使再奇特的现象或事物出现在面前,学生也会熟视无睹,即便有瞬间的兴奋,也会因认识的贫乏而稍纵即逝。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了需要,才可能对这种事物产生兴趣,产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它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情境设置也是这样,如果所设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或学力等实际,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那么也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必须关注所设情境与学生认识基础的联系,要坚持“贴近生活、切合需求、匹配学力”的原则,切忌一味求新逐奇,最终导致学生“望境兴叹”而游离境外。例如,有教师教学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中的《百合花》一课时设置了以下情境。

很多同学喜欢看仙侠剧,主要是因为仙侠剧的故事线吸引人,角色立体鲜活,主题一般涉及爱与和平彰显格局,但最重要的是仙侠剧的唯美的画面和华丽的特效,是内容和形式的纯美“盛宴”。今天,在座的各位导演,我们也收到了一项拍摄任务,就是将这篇优秀的小说《百合花》拍成一部微电影,希望各位导演可以大显身手,超乎预期地完成你们的作品。

这位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引“源头活水”入语文课堂,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是,由于拍微电影、当导演的任务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超出了学生学力的“最近发展区”,结果导致小说教学仍然陷于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色品鉴的窠臼。笔者认为,如果将任务修改为“校团委准备将《百合花》拍成微电影,并让咱们班完成剧本的改编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完成一个分镜头剧本,以参加全班的竞标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深入地研读小说文本,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获取支架,或请教老师及相关专业人员争取指导与帮助,语文素养就会得到长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2]孙国萍,黄厚江.对“真实语言运用情境”的困惑和理解[J].高中语文教与学,2021(5):14-17.

猜你喜欢

建議教学情境语文课堂
交友技巧
二项式定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跟踪导练(6)
建议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