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2022-05-30陈曾婷
陈曾婷
作者自画
我长于书香之家,是个爱阅读的书痴,也是个喜欢纸片人的“手残党”,还是个热爱睡眠与美食的胖女孩。相信专注大于一切,也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喜欢发呆,忘性很大,想到的点子总能边写边忘。喜欢不拘一格地书写。
四岁前一直是奶奶带着我。坐在电视机前,站在戏台前,看戏——芗剧。这都是从母亲那儿听来的。
长大了些就不常待在老家了,每周只回一趟,寒假多逗留些时日,运气好就能碰上戏班子来。不像有的地方,要搭一个临时的戏台,举全村之力,轰轰烈烈。我们有现成的。早早地就搭好,仿佛自始至终都在那儿,不锈钢在阳光下显得年轻,只有走近,闪烁的光辉中岁月的痕迹(简而言之就是刮痕)才清晰可辨。戏台子旁是座庙,戏台上咿咿呀呀,声儿响,嗓门大,也不怕吵了庙里的王爷娘娘,戏台下是我们几个小破孩,还有一片苍颜白发和散乱的小贩。
小时候挺喜欢去看戏,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吃和玩。手里攥着从大人那儿讨来的三五块散钱,这儿瞧瞧,那儿看看。每每都装成个有钱人的样子,郑重地决定好吃这个,或者玩那个。小贩也把我们当大人看,该什么是什么,只是语气里多了几分笑意,几分慈爱。荧光棒是必不可少的,也不知什么用,小小的一条,摞着几小堆,一起在暗夜里发着橙的蓝的粉的光,映在年少无知的眼眸,像一捧星光撒在海里,每一颗都写满了自己的故事。随着心情买一个,弯弯折折就成了一个圆环,套在手上,就像套进了一个幻想,傻傻地觉得很漂亮。等到吃够了,胡闹够了,就溜到大人身边,把余钱塞到大人手上,捞个板凳,端正坐着,也正儿八经地看。看不明白也不问,就傻乎乎直愣愣地望着台上的王侯将相、胭脂粉黛,直到大人挽起我的手,从喧闹的人声中离场,也没弄懂那些打打杀杀、哭哭啼啼究竟是何意。
再大些,除却过年、过生日、扫墓的大日子,就真成了归期不定了。那时小县城里还管得不太严,戏班子又来了,还是老三样——戏台、瓜子、人。躁动的蝉鸣,呜呜的汽笛声,脚铲过水泥地的“哧嘎”声,都在夏夜里消散了,只剩台上的火热,台下的安静。母亲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否则以后想当唱戏的还没有人要哩。“戏班子苦哇,天天只有白菜吃。”“不是老板苛刻,唱戏的哪挣得着钱呢?”“这年头还有谁看戏啊,全是老太太老头子们凑的钱才把人千里迢迢请来,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哪用得着这么累!”
爷爷以前就是唱戏的,前些年估摸着还能唱上两嗓子,现在身体不行了,精神也跟着垮下去,从前的风光岁月沉进了再也回不来的戏里,宛如大海捞针,无处寻找。
考试前的一个夜晚,母亲早早地为我们熄了灯。我像往常一样,“唰啦”一声拽开了窗帘,月光一下子涌了进来,温柔地铺在小小的一张床上。表姐的手一下就呼了过来,轻轻落在我身上,隔着一层棉被,痒痒的。“你发疯了吗?明天还要考试呢。”“没事,反正就一次小考。”表姐蹬了我一脚,嘴里嘀咕着,约莫是说我放屁,明天是期末考之类。我望着两三百米远的小山包,听见火车鸣笛,车轮“哐啷哐啷”响,想象火车明亮的窗像记忆的胶片从我身边掠过,不同的光影有节奏地打在我身上,然后驶去。
“皇帝不急太监急。”表姐见我无动于衷,气哼哼地翻了个身,背着我,也背向那些闪烁的路灯,像背过了整个世界。很快,表姐的呼吸平稳下来,均匀,绵长。而我仍难眠。
小路对面的教堂里演奏着不知名的圣歌,突然传来一阵笑声,我望向楼下,一家三口进了教堂的大门,门口的圣诞老人变戏法似的从空中抓了把糖,塞给了毛茸茸的一小团不明生物(大雾),挺着大肚子缓缓蹭到了一旁。而斜对角看不见的戏班子还在声嘶力竭地唱,直唱到人肝肠寸断。这边的欢乐,那边的哀戚,都在我的脑袋里炸裂,嗡嗡作响。我想着过去的几个夜晚,我躺在床上聽着锣声哐哐,幻想着从床上一跃而起,光着脚丫跑到客房,叫醒熟睡的母亲:“我们去看戏吧!”接着高兴地踩着片片月色,走进喧嚣的热闹里,无忧无虑。然后枕着这个美丽的幻想,沉沉睡去。我叹了口气,终于还是枕着稀疏的灯火,睡着了。
还是一个炎炎的夏日。滞留的风不动,却把黏腻带到了每个挤着的人身上,老板娘冷漠的目光扫过穿着校服的学生,然后迅速地转身招呼大人们,瞬时换上一脸谄媚。我无言地看着一切,想起表姐悄悄告诉我,在这里,同样一个文具盒,大人来买十多块,小孩买三十多块,心中就不禁一阵愤懑。我看着浓妆的老板娘忙里忙外,看着她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戏。我想念那些层层夜色下的小贩们的油炸菜饼、米香、花生等我喜欢的零食,想念那些模糊不清的面孔,想念那些友好而和善的笑容、轻声的呵斥。我想念,但他们再也不回来了。
从前的我一直在戏中,恍惚走到了戏外,尝试着走进,却真正成了台下那个无助地望着台上嬉闹的人。这次的我看着戏,莫名感到了一点心痛。母亲说得对,要唱戏,真的好难。
我慢慢地抚平汹涌的心情,静静地看戏,静静地听,静静地品,才看懂那一颦一笑,亦“阴”亦“晴”,才学会沉于寂寂,波澜不惊。
演戏,看戏,演戏。
我看着,演着;演着,看着。有时演完都觉得假,可当假戏真做了,再假的戏也成了真戏,我爱与不爱,它真与不真,都与戏无关。
现在,我挑了个台下的好位置,摆上几年前奶奶坐过的折叠椅,翘起二郎腿,任性地端着一颗看戏的心,看向台上的人生百态,暮盛朝衰。
(指导老师:邬 双)
创作感悟
从某种角度来说,戏贯穿了大多数人的一生。我对“戏”所知甚少,“看戏”却可以是纯粹的看戏,也可以是看事、看人生。记忆中的戏在离我远去,但生活的戏永远不停歇,也许是因为亲身经历过,二者的联系写起来很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