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国家植物园,谱写保护新篇章

2022-05-30江镕

环境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迁地华南植物园

江镕

编者按:202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表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2年4月18日和7月11日,国家植物园与华南国家植物园相继在北京和广州揭牌,标志着国家植物园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本期“特别策划”栏目,将带您走进这两个园区,看看南北两个植物园,为何能双双入选“国家队”,它们放出了什么样的“大招”,未来又将使出哪些独家“秘籍”呢?

【诚挚感谢华南国家植物园对本栏目文章的大力支持!】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7万余种,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一直以来,我国通过建立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设施,有效保护了大量野生植物资源,特别各地植物园的建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储备生物战略资源、传播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作用,是实施植物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而今,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和位于广东的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入选“国家队”,为我国体系化建设国家植物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對两园而言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今后,如何带领国内其他植物园,加快建设步伐,升级管理体系,在进一步规范植物园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与发展的同时,通过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推动植物物种资源迁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时不我待。

国家植物园,意义有哪些?

植物园源于欧洲,是博物学发展的产物。从1543年意大利的比萨大学建起世界第一个植物园,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根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 (BGCI)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现有植物园1774个,分布于全球148个国家。

我国植物园的发展虽有起有落,但步伐从未停止。1929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至今植物园的建设有近百年历史。

按照植物园的功能划分,我国植物园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兼具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的综合型植物园和只包含一至两项功能的非综合型植物园。在综合型植物园中,部分植物园的功能有所偏重。在非综合型植物园中,有的仅是以物种保育为主,有的兼有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

据专家介绍,我国对于植物园最新的定义是“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引种驯化、植物保护,并供观赏、游憩及科普等活动,具有良好设施和解说标识系统的绿地”。

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东部地区植物园的保有量最多,占总数的38.84%;在各省份中,江苏省拥有的植物园数量最多,共有10个;云南省位列第二,有8个;广东、浙江、湖南、广西并列第三,各有7个;西北省份植物园数量较少,大多为1~2个,其中,西藏1个,新疆2个,青海1个,宁夏1个。

在国际上,提出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这一理念的国家并不多,能效仿参照的地方尚需逐步摸索。可见,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很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022年1月4日,国务院在《关于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的批复》中提出:国家植物园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第一、惠益分享;坚持以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坚持对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统筹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坚持将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融合展示,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

在该项批复中,明确了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手段与方法、建设目标和基本愿景。可见,一家植物园能够被冠以“国字号”、能够入选“国家队”,有其重要的使命与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李俊清说:我国目前设立了首批5个国家公园,它们的作用是就地保护,保护我国自然状况下最本真、最有代表性的物种和生态环境。但是很多植物,尤其是有重要经济或者观赏价值的植物,在自然情况下容易受到影响。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在野外可能受到滑坡、崩塌、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有的甚至灭绝。建立国家植物园,就是把对国家有代表性的、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的物种,通过迁地的形式保护起来。

“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主任王瑛表示。

“国家植物园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以迁地保护中国植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实施国际植物园标准规范的生物多样性整合保护机构,能代表国家科学研究水准、物种保护基础、科普教育能力、资源利用技术和园林园艺水平。”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孔宏智也认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能够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

孔宏智说,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植物在多地迁地保护,有利于降低因区域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及突发状况造成的植物物种的灭绝风险,提高植物资源保护的稳定性,为国家保存重要的战略资源。他还表示,国家植物园不仅要为植物迁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展览展示、国际交流等多种功能,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周志华表示,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顺利设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开启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序幕,谱写了以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迁地保护体系建设新篇章。

北京和广州,何以获殊荣?

2022年春天,正是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时节,到植物园踏青赏花是很多北京人多年来的习惯之一,但4月18日,人们发现,曾经熟悉的“北京植物园”名称不见了,植物园大门前景观石上赫然刻着一个新名字——“国家植物园”。

在惊喜之余,很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第一个国家植物园会在北京建立呢?

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国家植物园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李俊清说,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与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存在联系。“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不仅仅包含大家耳熟能详的信息技术等,其实生命科學研究创新药,也离不开植物和遗传资源。植物园的植物种类齐全,可以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曾任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总工程师的龙春林认为,要实现对我国植物最高效的迁地保护,顶尖科研人才和高端科研平台是重要条件。

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家植物园现有迁地保护植物1.5万种,是全国唯一拥有世界三大温室旗舰物种的植物园。同时,拥有全国最强植物科研团队,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1座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280多万份,和60多个国家300多个科研机构进行植物种子交换,是国际知名的综合性植物科学研究机构。

“同时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具备一定优势,它处于太行山和燕山的‘北京湾的两山之间,气候宜人,还有很多湿地,温带、亚热带甚至热带地区的植物,耐寒耐旱的植物,湿地植物等都可以在此生长。”李俊清说。

北京市人大代表、延庆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徐志中也认为,把国家植物园设立在北京,首先是依托了北京的地区优势。北京市68%以上是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同时市域内也有许多自然保护地。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具有植物多样性的区域特点,这一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另外,建立国家植物园还有美的欣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李俊清说,点缀我国美丽大好河山,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向往的城市也都是植物最丰富的城市。讲好中国植物故事,精彩的素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而在广州,第二个国家植物园的殊荣落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头上,也属实至名归。

广州有着丰厚的生态家底,“十三五”期间,广州累计建成遍布城乡的赏花点140个,新增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426座、约350千米桥梁绿化,形成极具花城特色的空中绿廊花廊,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风景线。这些都为广州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州在植物保护领域有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现已形成一批现代化植物园,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是其中一马当先的佼佼者。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和植物保护机构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它的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和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的植物学研究长期立足华南,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其植物学、生态学、农学、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等具有丰厚的研究积累,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最高级成员单位。

2019年国际评估认为,华南植物园在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排名居世界前列;同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植物园”。

“选择在广州建设国家植物园,是因为这里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核心分布区,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另一方面,广州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陆地地区之一。保护这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既必要又紧迫。

同时华南植物园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可以为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1+1+9”工作部署、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植物资源和科技支撑。

经过一代代科学家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华南植物园成为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园内现有迁地保护植物17168种(含种下分类单元),珍稀濒危植物6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7种,与其他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共同构成了一座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因此脱颖而出,众望所归。

任重而道远,未来怎么干?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党组成员、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勇介绍,目前北京市和中国科学院密切合作,成立了国家植物园管理委员会,保障了国家植物园挂牌后安全、平稳、顺利运行。

国家植物园将对标世界顶级植物园,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同时,建设植物种质资源库,为国家植物资源安全提供保障。除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国家植物园也会追求艺术的园林外貌,将园区打造成春、夏、秋、冬四季皆可赏的优美园林。国家植物园南园执行主任、中科院植物所高级工程师孙国峰介绍说。

园区规划面积近600公顷,目前国家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工程等重大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前期研究论证。

在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的同时,国家植物园着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国家植物园北园执行主任贺然表示,“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植物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和健康游憩服务,让全民共爱自然之美、共享自然之美,引导大家关爱植物、关爱生态、保护环境,是国家植物园的责任与使命。”

张勇说,国家植物园还计划构建一套植物科普智能产品,能够支持智慧游览、科学传播、植物科普等功能,实现国家植物园科普公众服务智能化和便民化。同时,搭建一套智慧管理平台,支持信息感知、数据共享、科学研究等智慧管理功能,涵盖植物引种登录、栽培繁育、保育驯化植物全流程管理,实现国家植物园管理的精细化。

谈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任海说,我们还将在园景园貌上进一步提升。植物背后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要将岭南文化充分融合进来,将国际化知识、本土植物特色、本地文化特点相结合,充分体现国家特色。

“作为4A级景区,华南植物园占地接近4300亩,接下来不但会将园区内已开放的区域建设得更加美丽,还会将没有开放的区域也开发出来,让公众进行参观游览。”王瑛表示。

华南植物园将提升休闲热门地与科普职能,建造大湾区乃至国际一流的营地,并对游客开放更多的面积。同时,希望通过更美丽的园景和更有意义的科普活动,服务于中小学生、亲子家庭、中老年游客以及外地客群,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下一步园区还规划,把科研区、展示区和周边市政设施都纳入规划范围,核心功能区规划总面积319公顷。其中,展示区将突出岭南园林特色,而科技推广平台则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

除了充分发挥科普和文旅功能,华南植物园还将建成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基地、国家自然教育与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等。同时,还将建设体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国际一流专类园及特色植物展示片区。

任海说,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会参与全球和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现植物保育2万种以上,跻身世界前列,其中华南珍稀濒危物种95%种类得到有效迁地保育,为绿色发展提供源头植物资源。

而针对全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周志华表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国家重大战略,主要气候带和重要植被类型等自然条件,以及现有植物园发展水平,地方积极性和科研支撑情况,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猜你喜欢

迁地华南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推广应用
华南风采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展望研究
记华南女院前三任校长
华南掠影
苏萌娜 初心不渝 情牵华南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2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